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交通出行 > 出行服务 > 地铁出行 > 出行提醒

惠民交通“落地” 出行体验“提升”

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时间:2023-08-11 10:15字号:【 视力保护色:     

 

  交通出行,关系到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今年以来,深圳以群众多元化出行需求为落脚点,全力打造“惠民交通”。全市公交服务进一步优化,路网畅通度明显提升,非机动车道慢行系统加速建设,城市新能源车充电等配套日趋便利……高品质的交通建设与服务,大大提升了深圳人日常出行的体验感、幸福感。

  打通“最后一公里”,15个片区实现“公交+地铁”接驳

  位于西丽留仙大道北侧的深圳大学总医院,从前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前往就医一直不方便,距离最近的塘朗地铁站有2.2公里,出地铁后步行需要近20分钟。今年5月,市交通运输局针对解决就医出行难,对于该区域的公交配套进行了优化,开行了我市首条就医便民公交接驳专线B617线,打通到达医院的“最后一公里”。

  “过去从地铁站去医院,需要步行几公里,路程很长很辛苦。现在有了接驳的B617,‘一脚下地铁,一脚上公交’,5分钟就能到医院,可方便多了。”每个月要到深大总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市民黄阿姨表示,公交车站就直接设在医院门诊部门口,无缝接驳,在门诊部大厅出口处,张贴了醒目的乘车指引标识,进出医院的市民一眼就能看到。“公交接驳地铁,这样的公共交通‘组合’让出行更方便!”

  今年上半年,围绕“减低效、优服务、提效率”的方针,市交通部门通过滚动开展公交线网优化,持续改善市民公交出行体验。据统计,截至上半年已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9条,其中开行主要用中小巴的接驳线路21条,有效解决了大学城、深大总医院等15个片区市民交通接驳需求。

  此外,交通部门选取了125条公交线路试点准点服务,实施10组“干线+接驳线”免费换乘措施,在5条精选线路试点“响应式停靠”,有效提升了市民公交出行准点率和公交运营速度。

  改善“堵点”,全市拥堵重点区域分类整治

  对于市民日常通勤出行来说,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我每天走的那条路经常堵”。2023年,治堵被持续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全年将打通100个拥堵节点。上半年一系列拥堵治理举措在全市铺开,一批令市民头疼的长期“堵点”被打通。

  观光路东行往梅关大道匝道是龙华区福城、观澜片区连接梅关大道、外环高速以及福田、东莞等地区的重要通道。改造前,该匝道仅有1条行车道,但高峰期每小时标准车流量达2148辆,早晚高峰期“必堵”,车流排队长度可达300米,平均等待时长8分钟。

  通过上半年改造提升后,这里变成了两车道,采取了大车单道行驶、小车双道行驶的方式科学通行,通行能力由此提升了50%,上梅关大道的平均时长也缩短至约4分钟。每天上下班需要路过此处的市民,终于可以跟堵车说“再见”了。

  光明区东长路今年被列为治理拥堵重点路段。经过市交通部门上半年的整治,这条南北向主干道市民驾车通行如今已十分“丝滑”。“现在的东长路将沿线东环大道、双明大道、太阳路等道路串联起来,打通了光明交通大动脉,极大改善了居民的出行环境,包括周边小区内部的拥堵。”光明老居民林先生表示,新路还畅通了马田、凤凰两大片区之间的通连,提升了片区微循环,“去哪儿都更快更方便了!”

  目前,在全市口岸周边、干道长期堵点、产业园区重要通道、学校医院周边等热点区域,市交通部门采取分类整治对症下药,拥堵缓解已初见成效。

  缓解“停车难”,新增近千个“宜停车”泊位

  近年来,深圳持续完善慢行出行网络,加快建设补齐我市非机动车道短板,打造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根据市政府民生实事计划,今年我市将完成约400公里非机动车道新改建,主要集中在宝安、龙岗、龙华等区域。截至7月底,市交通部门已完成月亮湾大道、梅林路、幽兰路等一批道路的非机动车道改造,累计总长度约212公里。

  为推动我市“公交都市”建设,促进惠民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我市规划今年对100座以上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进行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结合我市公交中途站实际情况,我们出台了《2023年度公交“四站工程”工作方案》,对公交候车亭的站台、站亭、站架、站牌进行标准化建设,加强公交安全管理、改造公交列车化站点等。”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市已完成公交站台标准化改造41座,提升了我市公交中途站服务水平,改善了市民候车环境。

  停车是司机们最为关心的交通问题之一。为提供优质高效的停车服务,市交通部门对全市宜停车泊位的规划设置以及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为科学依据来持续优化全市宜停车泊位的规划实施。据了解,截至6月底,我市今年已施划新增宜停车泊位970个,其中原特区内243个,原特区外727个,进一步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来源:深圳特区报)

        


附件下载


分享到: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