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时间:2015-03-06 18:40字号:【 视力保护色:      

 

——开拓进取 改革创新创造新业绩 迈上新台阶,为深圳勇当“四个全面”尖兵作出新贡献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等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综合交通“十二五”系列规划,全市交通规划、综合治堵、道路建设、公交服务、双港物流、智能科技、安全监管和交通党建、精神文明及自身建设等各板块工作齐头并进、总体态势良好。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1.交通投资。2014年,交委直接管理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52.44亿元。其中,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的市财政投资项目共37项,完成投资35.4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104%。协调推进的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及地铁等重大项目共14项,完成投资232.02亿元。

  2.完工一批。梅观高速梅林-观澜段、盐田坳隧道取消收费。新彩通道、西部疏港路、坂澜大道、蚝乡路、葵坝路、环观南路等13条主次干道完工通车,原特区内外交通联系进一步加强,城市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

  3.推进一批。坂李大道、坪盐通道、香蜜湖路-红荔路节点改造工程、东湖立交等16个续建项目稳步推进。

  4.开工一批。东部过境高速全面开工,外环高速动工建设,我市高速路网进一步完善。南坪三期、坂银通道、鹏坝通道、东部过境高速连接线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

  5.打通断头路。完成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打通断头路92条,进一步改善了片区交通微循环,缓解了区域交通拥堵。

  6.轨道建设。地铁7、9、11号线建设稳步推进,6、10号线前期工程和5、9号线延长线前海段动工建设。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北站以南段加快建设,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开工建设,赣深铁路、深茂铁路前期工作取得进展。

  7.设施管养。清洗刷新桥梁立面及附属设施70座、人行天桥60座、隧道(含通道)118座次,面积累计达261万平方米。修复人行道破损路面、道板道牙等设施14万平方米,施划标线30万平方米、修复更新护栏20万米、设置各类交通标志牌4万块。开展全市非道路标志专项整治,查处非道路标志案件6647宗。

  二是交通拥堵治理取得突破。

  8.路边停车收费管理。2014年7月,竹子林、田贝、南山福田中心区4个试点片区1500余个泊位率先启动路边停车收费。今年1月1日起,原特区内278条道路、12374个泊位全面启动收费,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路边停车收费全电子化的城市。实施路边停车收费后,道路运行速度明显提升,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善,停车收费片区的平均车速罗湖增长10.8%、福田增长15.6%、南山增长10.0%,盐田增长5.4%,重点片区高峰时段路边违章停车行为下降约90%。

  9.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为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调控小汽车合理有序增长,市政府决定自2014年12月29日18时起,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和指标管理。全市小汽车增量指标额度每年暂定为10万个,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

  10.重点路段节点交通改善。启动实施205个交通治堵项目,完成深南、滨河、北环、南坪等“四横六纵”拥堵带、南头关等二线关拥堵点、市二医院等医院周边拥堵片区等130个拥堵改善项目,有效缓解了上述区域的交通拥堵。在洪湖立交、北环皇岗立交和滨河皇岗立交试点“管道化”交通运行组织,有效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11.第一届北上广深城市交通年会。2014年12月20日至21日,首届北上广深城市交通年会在深圳举行,四市交通管理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探索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四市交通“政策互联、信息互通、经验互鉴、工作互动”。

  12.道路运行。全市路网高峰时段平均速度28.3公里/小时,同比上升1.4%;平均每天拥堵时长50分钟,同比减少2分钟。

  三是双港物流保持高位发展。

  13.港口发展。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达2403.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6%,继续位居全球第三。成功举办首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港论坛,编制完成《国家战略、深圳行动—深圳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策略研究及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深圳市邮轮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设立昆明无水港,全球最大的1.91万标准箱船舶“中海环球”号靠泊深圳港。

  14.空港发展。深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627.3万人次、同比增长12.4%,货邮吞吐量96.4万吨、同比增长5.5%,综合实力连续十一年位居国内第四,深圳机场整体满意度在全球机场中排名第22位。在深运营的32家航空公司共开辟客运航线172条、通航城市120个、新增航点29个,是深圳机场开港以来客运航点增长最多的一年。机场“大航站区+双跑道”模式稳定运行,开通北行离港分流航线,航班从“四进五出”增加至“五进六出”,高峰小时核准容量提升至46架次。深圳北站城市候机楼开通,南航超大型民航客机A380首航深圳,开通直飞毛里求斯航班,非洲航线实现零的突破,共发放产业资助资金1.78亿元。

  15.物流发展。我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614亿元、同比增长9.69%,占全市GDP比重首次突破10%。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68.67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业务收入的8.28%;快递业务量完成9.53亿件、同比增长45.4%,全年人均发出快件90件。出台全国首部《关于促进深圳电子商务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文件和《深圳市发展快递业管理规定》地方规章。认定重点物流企业42家、现代物流项目6项、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2个,共发放产业资助资金1.16亿元。

  16.物博会。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企业及机构参展,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0万人次的专业观众和采购商参观,展会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展会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实效化特征进一步凸显,成为深圳走向世界、世界认识深圳的一个重要窗口。

  四是公交一体服务显著提升。

  17.公交线网。常态化发布全市公交服务指数,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8条,主要解决了西丽留仙洞、第二高级中学、光明高新科技园、大浪金地工业区等58处诉求区域出行问题,开通首条一站式“定制公交”线路,成功实施滨海医院、梅景、车公庙等5个片区轨道建设公交疏解调整。原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2.2%,全市公交分担率提升至55.6%,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达618万人次。

  18.智能公交。公交车辆北斗车载终端实现全覆盖,政府公交监管平台接入全市15000多辆公交车辆GPS及视频信息,完成1000套公交无障碍导盲系统建设任务。“交通在手”APP推出手机电子站牌功能,实时发布9537个公交站点、897条公交线路信息以及700条线路实时电子站牌信息。

  19.公交专用道。制定公交专用网发展策略措施及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新彩通道路中式24小时彩色公交专用道,优化新增公交专用道83.4公里,全市公交专用道整体规模达到819.8公里。

  20.公交四站。建成新一代公交候车亭600座,全市新一代公交候车亭达到2903座,占全市标准站的58%。

  21.公共自行车。新建公共自行车网点103处,投放公共自行车2500辆,全市公共自行车数量超过2万辆。

  22.出租车服务。出租车日均客运量达120万人次,出租车统一电召平台积极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日均电召量达1万笔,失物招领中心找回失物3086批、价值约1276万元,受理表扬20549宗、日均56宗,服务投诉同比下降14.37%。《南方都市报》整版专题报道《每当深圳人离开深圳到别的城市打车的时候,就会由衷地感叹自己已经被宠坏了》,为深圳出租车服务点赞。

  23.地铁运营。压缩行车间隔,开通大小交路,高峰期备用车上线,推进4号线“4改6”工程,增购列车,充分挖掘地铁运能潜力,地铁日均客运量达284万人次。

  24.春运保障。截至目前,今年我市春运海、陆、空、铁四种交通方式共发送旅客1087.8万人次,春运形势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五是智慧交通体系基本建成。

  25.数据中心。逐步建成以GPS、视频、车流检测和交运通4大类数据为核心的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日均数据量超过5G(不含视频),日均数据条数超4000万条。

  26.资讯中心。交通服务热线12328正式开通,日均可承载话务量由原来的3000个增加到1万个以上,实现深圳交通运输服务“一号通”,为市民提供“一站式”交通资讯服务。

  27.监测中心。依托道路交通运行指数系统,对全市9500多条道路,87个交通小区进行全天候交通运行监测。加强对出租车、道路客运车、危货车、泥头车等运行监测,全行业车辆日均掉线数、日均超速数同比分别下降22.2%、24.5%。

  28.信息平台。完善“e行网”网站和交委政务微博,搭建“交委-市民”双向信息沟通平台,“e行网”累计点击量超过2200万次,交委政务微博粉丝近20万人。推出“交通在手4.1”版本及微信公众号,下载量约120万人次。与都市频道《都市路路通》栏目、移动频道《全景大交通》栏目、先锋898电台、106.2交通频率等建立常态化连线机制,电视连线1804次,电台连线1480次。

  六是行业发展环境安全可控。

  29.行政审批。开展行政审批撤并转,将委行政审批事项从19项压缩到17项,行政服务事项由58项压缩到41项,精简率29.31%。开展权责清单编制,出台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推动行业审批规范、高效。

  30.维修驾培。开展维修行业服务质量专项整治,启动维修从业人员考试发证和持证上岗工作,引导企业向诚信经营、品质服务转型。协调启动公常路考场开展科目三考试,推动驾培行业解决学员积压问题。

  31.综合执法。组织开展“雷霆七号”、“利剑”、“百日”专项整治行动36次,参加“2014年度广深莞惠”联合执法行动32次,共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违章案件27418宗,其中查处非法营运车辆4496辆,端掉假冒出租车等非法营运窝点10个,配合公安部门拘留违法当事人154人次,强力推进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到位658宗。组织召开出租车、公交维修、驾培等行业座谈会15次,形成行业、企业联防联治氛围。执法支队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三基三化”建设试点单位。

  32.绿色交通。顺利推进27个节能减排试点项目,完成节能减排投资额35.48亿元、节能5500吨标准煤、替代燃油8.4万吨标准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

  33.信访维稳。及时稳妥化解集装箱拖车、交通建设、驾培等领域不稳定案件41宗涉及2340余人,行业系统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34.应急保障。编制实施各类交通运输应急预案、应急操作指令,初步建立“5+1+9+76”应急预案新体系。组建客运、货运、道路设施、轨道等应急指挥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库,举行各类应急实战演练3次。

  35.安全监管。编制出版道路运输、城市公交、工程建设及管养、港口及航运、维修驾培5大板块《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成为交通运输各级管理部门实施监督和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1521”安全生产体系基本建立。全行业死亡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46%、18.95%。

  七是交通管理服务惠及民生。

  36.辖区交通。完善委-区交通发展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共召开联席会议25次,研究议题225项,推动了一批辖区交通发展、建设、养护、公交、畅通、民生等重大事项的落实。

  37.基层单元。制定基层管理单元工作双考核办法,从道路巡查、案件处置、交通服务、行政执法、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考核评比,进一步提升交通基层管理单元服务能力。累计处置智慧交通案件606146件,日均1772件、同比增长147%,案件平均修复时长为5.4小时、同比下降87%。人均巡查发现案件数611件,人均巡查里程8959公里。

  38.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按照“带项目、带资金、领任务、送服务”的工作思路,推进西部交通局服务型党组织(“书记项目”)建设,通过党小组、党员和街道、社区结对共建,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39.窗口服务。提升广东政务服务网深圳市交通运输委网上服务窗口服务能力,实现全委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和一级以上办事率双百分百,办理行政许可事项40236件。受理交通咨询投诉1208294件,日均3310件。

  八是交委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40.政务运行。全委干职员工完成各类工作事项1838919项。召开主任办公会48次、研究议题578项、听取专项工作汇报590项,召开工作例会1874次,研究议题17231项。

  41.体制机制。优化行政执法和交通基层单元管理体制,完成派驻大队人、财、物、事的移交,形成“1+1+1+8”的交通执法体系,夯实基层管理单元,建立行政执法和交通基层管理单元充分融合、相互促进的“委、局(执法大队)、所(含一组〈综合组〉)、一执法中队”的三级管理体制。实行空港处与机场交通运输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完善了空地一体的交通管理体制。按照“板块运作、资讯整合”的原则,运行指挥中心与信息中心实行合署办公。组建深圳市城市交通协会,将交通运输行业职称评审职能转移给协会承担。

  42.督查督办。全年纳入三级责任体系的重要工作1515项,其中市委市政府交办年度重点工作506项、市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26项、公共服务白皮书任务12项、本委部署重点工作1009项,全部按计划推进落实。

  43.财务运行。全委预算支出完成率88.3%,采购项目完成率95.2%,三公经费同比压缩45.6%。

  44.宣传引导。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48次,发布新闻通稿315篇,处理采访函617份,发布政务微博8655条。

  45.廉政建设。实施廉政回访制度,完善四层级阳光政务审查模式,对全委高廉政风险业务事项进行全过程廉政监督,融合形成“1+9+4+1”廉政管理规定。全年共召开“三重一大”事项廉政合法预审例会23次,审议议题152项;召开审查小组例会45次,审核议题372项;召开监督小组会议56次,并联审查35次,审议议题932项。

  46.人才选拔。完成42名处级干部和事业单位管理五、六级职员选拔任用,完成104名科级干部和事业单位管理七、八级职员选拔任用,完成101名执法员晋升。交流调配处、科级干部78人次。成功举办2014年物博会“人才嘉年华”、“交通物流人才建设发展论坛”和“金饭碗”现场招聘活动。

  47.基层党建。成立全市出租车行业党委,让出租车行业1250名党员有了一个“家”,离井离乡不离党,这是我市交通运输领域的第一个行业党委,也是全市民生领域的第一个行业党委,对深化行业党建体制机制创新、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中央实践办调研组予以充分肯定。我委在2014年市委常委会基层党建述职的20个单位部门中名列前茅。

  48.对口帮扶。召开对口帮扶联席会议4次,安排对口帮扶资金1680万元,我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在全市年度考核中成绩优秀。

  49.教育培训。组织开展10期交通专题业务培训,共1500余人次参加。举办6期全委综合性培训,共145人参加。开展8期“加强纪律性,提高执行力”军训大练兵活动,共1100人次参加。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港口领域项目决赛和深圳市第八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交通运输行业八个竞赛项目比赛。

  50.文体活动。举办“交通杯”羽毛球、篮球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委与行业23个单位(部门)665人次参加。支持委工会15支运动队和各单位部门41支运动队开展活动,给全委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妇女同志“送好书”共计3580本。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劝导违规行人856人次,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2732人次,发放宣传品4320份。

  一年来,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我委践行群众路线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省委、市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并先后3次在全市大会上作典型发言。2014年,深圳荣获“全球城市交通领袖奖”,交通执法支队荣获广东省第四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交通在手”荣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彩通道及连接打通原特区内外交通获得“南方都市报街坊口碑榜金奖”,我委获深圳市“年度舆情应对能力致敬奖”(最高奖)。2015年2月13日,王荣书记在我委2015年交通运输工作务虚会材料上批示:“交委工作不断创造业绩,祝贺”,许勤市长批示:“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委坚持“深圳质量,品质交通”取得的成绩应予充分肯定,望新时期围绕“四个全面”作出新贡献,推进全委各项工作再创新佳绩”。白天、穗明、北方、丘海、锐锋、张虎、张文、林洁、庆生等市领导以及省交通运输厅领导,均高度重视、关心关注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并对我委工作给予鼓励肯定。

  今年2月28日,中央举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我委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同时我作为全国交通系统的代表参加了中央领导接见和表彰大会。这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委的光荣,是深圳交通运输行业的光荣,也是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光荣。

2015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关键是要保持适应新常态的“心常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新作为,实现全市交通运输的新发展。

  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倡议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新机遇。国家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是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要求交通运输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对于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也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

  新常态下,依法治国方略为交通运输发展指明新方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会提出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这对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破解制约交通运输依法行政的体制机制障碍,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常态下,超大型城市运行对交通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交通速度决定城市效率。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赋予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新的发展定位。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工作岗位高度集聚,居住人口在第二圈层分布逐步稳定,关键地区、轴向走廊和重要节点持续承担较大的交通压力。这些都对交通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对城市综合交通的一体化国际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常态下,市民生活水平提升对品质交通产生新期待。交通品质关乎宜居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条件的巨大满足,市民对出行环境也提出了更为安全、便捷、舒适、低碳、绿色、环保等更高的需求。最快速度响应市民出行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能力,推动城市交通低碳绿色发展,营造宜居宜商宜业的交通出行环境,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新常态下,互联网应用对交通管理服务开创新空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着传统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电视、电脑、手机“三屏”已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移动互联”将在未来十年持续改变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交通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物流和电商的融合发展,Uber打车、滴滴专车等城市交通网上撮合平台的不断涌现,传统交通运输服务管理悄然发生重大变革。交通管理服务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转变,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新路径。

  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期待,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批示精神,以交通运输部“四个交通”为引领,以“三化一平台”为主攻方向,以“深圳质量品质交通”为主线,在我委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新起点上,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在综合交通、拥堵治理、民生服务、智慧交通、绿色安全、改革创新、依法行政、党的建设、精神文明、自身建设等方面,创造新业绩、迈上新台阶,加快构建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和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勇当“四个全面”尖兵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围绕以上目标和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四大方面106项工作:

  一、推动交通运输可持续全面发展,为深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问题。当前,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深圳提出打造深圳质量、品质交通,就是秉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践行“全面发展、包容发展”理念,争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尖兵的实践探索。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先导性的行业,是城市的支撑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深圳交通来说,就是要坚持“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全局观念、系统思想”的工作理念,打造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加畅达、优质、智能、绿色、安全的交通管理和服务。

  (一)紧扣“一带一路倡议,巩固湾区经济综合交通支撑。

  一是更加突出规划引领支撑作用,打造综合性规划体系。

  1.编制《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引领未来五年我市综合交通发展,创建国家级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2.结合国内外城市经验,探索开展地下快速通道规划研究,完善快速路网布局,降低城市骨干道路对两侧区域的割裂,增强城市活力。

  3.持续开展中、东部路网体系研究,完善原特区内外联系通道格局,促进特区一体化发展。

  4.启动地铁6、10号线和2、3、5、9号线延长线站点接驳设施规划研究,提高地铁接驳设施服务水平。

  5.落实交通影响评价审查、跟踪制度,实现交通规划与建设项目无缝衔接,促进交通与城市用地的有机融合。

  6.强化交通规划基础平台建设,启动规划管理系统、数据平台以及“项目成果一张图”建设,提高规划实施性、落地性。

  二是更加突出海港拓展主导作用,打造世界级海港枢纽。

  7.构建深圳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力争与泰国林查班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和印尼雅加达港建立国际友好港关系,深圳国际友好港数量达到17个,支持招商局等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进行港口建设布局。

  8.紧抓船舶大型化机遇,完善港口基础设施,优化国际航线网络。推进铜鼓航道拓宽至270米宽、17.5米深,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通航要求。增开至东南亚、中东、欧洲地区航线,力争深圳港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238条、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比例达到15%。

  9.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平湖集装箱铁路中心站建设,力争深圳铁水联运班列达到16条。扩大珠江三角洲驳船航线服务网络,新增5条驳船航线,驳船航线覆盖率达到95%。

  10.与昆明、重庆、长沙、南昌、成都等5个城市合作开展“无水港”业务,联通深圳港铁水联运班线与内陆中亚铁路班线,打造“一带一路”铁水联运枢纽。

  11.抓住国家大力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时机,争取交通运输部给予深圳港与上海自由贸易区航运开放同等政策,突破境外投资航运业不超过50%的股比限制。

  12.实施《深圳市促进邮轮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建立邮轮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向国家部委争取放宽邮轮航线的政策,为太子湾邮轮母港试运行做好准备。

  13.建立海上休闲船舶监管体系,规范休闲船舶市场,为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的休闲船舶服务。

  14.办好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港暨第五届深圳国际港口链战略论坛、第九届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提升深圳港国际影响力。

  三要更加突出空港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亚洲级空港枢纽。

  15.推动双跑道“独立离场、隔离进近”半混合试验运行,力争夏秋换季高峰小时容量达到48架次/小时、冬春换季提升至50架次/小时。

  16.研究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新西兰及欧洲航线,引导增加宽体机投放,力争宽体机起降架次增加1400架次。

  17.积极协调航空公司,促成开通台北至深圳货运航班航线,拓展深圳机场货运发展通道,促进珠三角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往来。

  18.大力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力争引进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深圳设立分公司或华南总部,扩大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

  19.起草完成净空保护管理办法,编制全市限高图,促进城市与机场同步协调发展。

  20.按照“功能分区、集约高效、出让出租、强化周转”原则,研究推动机场用地模式从长期占有型向中期许可型转变,确保机场的可持续发展。

  21.启动T4新航站楼、T3卫星厅和第三跑道规划设计,完善机场基础设施,提升深圳民航业发展空间。

  22.加强机场地面交通管理,完善接驳设施,强化集疏运管理,航空时刻表和地铁公交运行时刻表实时对接,实现“空-陆-铁-水”一体化高效衔接。

  23.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推动通用航空机场选址和中海直升机机场搬迁。

  24.办好国际飞行训练展,普及通用航空知识,提升深圳机场国际影响力。

  四要更加突出公铁网络支撑作用,打造国家级公铁枢纽。

  25.前期一批:加快妈湾跨海通道、月亮湾大道、海滨大道、龙盐快速、深华快速北延、龙海大道、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沿一线通道、皇岗路改造、大南山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26.开工一批:推动深中通道深圳接线工程年底开工,新开工建设南山桂庙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沙河西路与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盐田洪安路工程,龙岗五和大道南坪快速连接线工程、西宝线平湖段改造工程,坪山碧沙北路道路工程,大鹏迎宾路改造工程等7个城市道路项目。

  27.推进一批:大力推动外环高速、东部过境高速建设,加快推进坂银通道、坪盐通道、南坪快速三期、罗湖东湖立交、宝安石岩外环路、大鹏鹏坝通道等23个骨干道路工程建设。

  28.建成一批:完成福田香蜜湖路-红荔路节点改造工程、龙岗坂李大道、光明富利北路-李松蓢桥改建工程、龙华观澜工业一路等12个道路工程项目建设。

  29.全面加快推进地铁三期建设,确保7、9号线洞通、轨通及11号线电通,全面推进6、10号线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地铁2、3、5、9号线延长线和龙华有轨电车试验线全面动工。

  30.推动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北站以南段、穗莞深城际线、赣深客运专线、深茂铁路、平南铁路改造等规划建设。

  31.持续推进前海、平湖、福田口岸等综合枢纽建设,打造国际一流交通综合体。

  32.依托智慧交通案件处置系统,完善道路联合巡查机制,建立“安全、质量、进度、费用、效率”五位一体道路管养模式,提升道路设施完善率、抢修办结率,提升精细化管养水平。

  33.积极做好迎国检工作,完成70.2公里路面中修和28个交通量调查点建设。

  五要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球性物流枢纽。

  34.启动现代物流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统筹快递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深圳城市配送体系规划及实施方案。力争2015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750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GDP10%以上;实现快递业务量13.8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35%。

  35.推进落实《关于促进深圳电子商务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营造电商物流发展优质环境,重点培育电商物流资源整合型企业5家,鼓励支持拓展电商服务物流企业20家,加快促进电商物流创新融合发展。

  36.修订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等3项产业配套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37.认定一批重点物流企业、现代物流项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研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8.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圳(皇岗)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延伸至大铲湾海运港区的批复,推动盐田港集团加强大铲湾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协助海关、国检等口岸管理部门做好验收和通关筹备工作。

  39.强化物流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构建国内首个以城市为对象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发布深圳物流绩效指数(LPI)。

  40.办好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强化“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专业展会地位,力争吸引来自全球参展企业和机构1400家、国际参展商比例达到40%,推动深圳交通物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交流合作。

  (二)探索城市交通管理新路,综合治理交通拥堵。

  利用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延缓私家车过快增长的契机,依托市、区两级交通拥堵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在持续增加交通供给的同时,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加强交通需求管理,促进城市交通平稳、高效、有序运行。

  41.持续推进路边停车管理。在原特区内1.2万个泊位停车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原特区外2.54万个路边停车泊位建设。完善路边停车收费管理信息服务、充值方式、意见咨询、便民服务等功能,试点RFID射频技术,提升运营管理的先进性、便捷性。

  42.稳妥实施小汽车增量调控。精心组织小汽车增量指标摇号和竞价工作,确保小汽车增量指标申请工作高效、便民。做好《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实施细则》后续落实工作。

  43.持续治理交通拥堵热点。改造侨香路-香梅路、西乡大道-前进路等45个道路拥堵节点,综合改善泥岗路、前进二路、梅坂大道等23条组团内部交通拥堵道路,开展同乐关、南头关、龙岗中心小学、沙湾医院等30个片区改善工程。

  44.扩大慢行网络覆盖。完善“5-3-1”片区交通出行系统,打造福田中心区慢行系统等示范区。改善新秀片区、黄贝片区、龙华大浪南等7个重点片区,以及华为杨美基地、公明天虹商业中心、明辉工业园等周边9条重点道路慢行设施。新建翠竹路、水贝二路等10处人车冲突路段的人行过街天桥。

  45.完善轨道接驳。围绕地铁二期、三期站点,新建、改造道路41条,公交停靠站98个,公交场站14个,的士、社会车辆上落客点124个,天桥及地下通道9处,风雨连廊139处约17410米,自行车存放点174个。

  46.推进客货分离。按照“东进东出、西进西出”和“客运与货运交通相分离、过境与城市交通相分离”的原则,开展全市货运交通组织研究,通过经济和管理手段,将过境、疏港货运交通向高快速路引导,净化107国道、龙岗大道、月亮湾大道、梅观路等城市主要干道交通环境,促进城市生活品质提升。

  (三)实施公交提速1.5战略,强化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建设。

  47.落实公交专用网发展策略措施及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彩田路、留仙大道等公交快速走廊规划建设。新增公交专用道100公里以上,打造路中式快速-路侧式干线-路侧式局域三级公交专用网。

  48.新增、优化公交线路60条以上,开行高峰线15条、节假日交通保障专线20条,原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高至93%。

  49.建立公交热点难点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制定短平快改善措施,重点做好龙海家园、茗语华苑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公交配套服务,及时解决市民出行需求。

  50.完善深圳机场、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等交通枢纽及深圳湾口岸、罗湖口岸等一线口岸的公交服务,提升机场、铁路、口岸等综合运输服务能力。

  51.标准化升级改造公交停靠站350座以上,基本实现原特区外主干道新一代候车亭全覆盖。

  52.推进8个路内换乘点建设,安装100套以上车载公交专用道抓拍系统,大力促进公交提速。

  53.完成公交基础设施协同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监管系统的建设,推进智能公交决策支持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监管系统建设,提升公交“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考核-服务”全链条智能化管理水平。

  54.完成1500辆新能源公交车投放,落实车辆定期清洗、消杀制度,提升公交车厢环境。

  55.持续开展公共交通服务指数调查,公交服务综合指数由去年的81.2分提高至82.5分,其中“设施保障”由70.9分提高至74分、“步行时间”由75.5分提高至77分、“拥挤程度”由75.7分提高至76.5分。

  56.组织行业一线员工开展文明礼仪、安全生产、工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培训,年度培训不少于12次,提升公交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文明服务水平。

  57.强力推进东部公交股权划转优化工作,建立股权结构清晰、权责一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58.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推广纯电动出租车,探索约租车投放运营、服务监管模式。

  59.增购50列地铁列车,完成4号线列车四改六工作,研究地铁三期票价方案及调整机制,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水平。

  (四)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交通跨越式发展。

  60.编制智能交通“十三五”规划,构建深圳市综合交通智能控制网。基本建成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工程,初步构建1000公里信息高速公路及云计算环境,为全委全行业提供信息化基础环境支撑。

  61.强化数据采集与接入共享,完善交通数据标准化体系,全面采集出行者、运行车辆、交通环境(人、车、路、环境)数据,自建40路干道、关口、口岸高清视频,新建覆盖324条车道的54个车流检测断面,新增轨道视频2000路,接入路外3100个停车场数据。

  62.深入建设交通地理信息平台(T-GIS),汇聚融合公共交通、交通路况、交通枢纽、港口水运、口岸关口、驾培维修、行政执法等60余类交通专题数据,为行业管理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63.固化“1+17”运行中心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面向行业管理的应用系统建设,丰富道路运行指数等指标体系,配建重要通道智能监测设施,探索开展交通建模与仿真研究,提升行业监测水平。

  64.建设危险货物运输监管系统,建立危险品运输电子路单,实现对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监管。探索建立全市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促进维修质量提升。

  65.继续实施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战略。规划105块综合诱导屏,建设5套枢纽信息显示屏、13块综合屏、20套公交电子站牌,建成多媒体播报子系统。完善“交通在手”35项服务功能,建设学车、修车APP,年内下载量突破200万,为出行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信息服务。面向600万受众,丰富提升“全景大交通”直播栏目,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指引。

  66.创新交通信息服务模式,整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信息资源,拓展交通大数据在公众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推动电商交通发展。

  (五)践行低碳平安交通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安全交通体系。

  67.研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培育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和绿色示范企业。完善发展政策,激励营运黄标车淘汰。推广使用纯电动物流车3300辆,引导交通货运行业使用LNG等清洁能源车辆,发展绿色运输。

  68.实施《深圳市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和船用低硫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推进30家港航企业加入《深圳港口绿色公约》,推动集装箱港口企业建设岸电项目,推动27家国际班轮公司靠港船舶使用低硫燃料,全力打造绿色港口。

  69.运用市场机制,鼓励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完成一类维修企业、半数以上二类维修企业喷漆车间有机废气排放治理。

  70.以“止于未发、发而可控”为目标,落实“平安交通”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示范工作要求,完善“1521”安全监管体系,制订安全监管手册实施方案,对重大安全隐患、重点安全风险源点进行评估、分类梳理、分级消除,确保行业安全平稳运行。

  71.推进落实港货驾维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再教育,促进行业服务能力和安全质量大提升。

  72.开展建设市场执法大检查、建材打假专项整治、创建“平安工地”等活动,加强道路地面坍塌防治,提升交通建设养护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73.组织开展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铁路、民航、道路、桥梁隧道及恶劣天气等各类应急演练、桌面推演,提升应急协调联动能力。

  二、推动交通运输改革创新,为深圳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贡献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深圳特区的永恒使命。谋划推进交通改革创新工作,我们要有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必须以“针对性、创新性、操作性、实用性和长效性”为路径,在交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克难,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国、全省交通改革发展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74.探索符合深圳实际的特大型城市交通发展和管理模式。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经验,结合当前开展的治堵工程,在交通供求、交通空间结构、交通管理等领域综合施策,探索符合深圳实际的特大型城市交通发展和管理模式,打造与国际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交通体系。推动深圳空港发展体系研究,开展深圳机场土地利用模式创新研究,提升机场土地利用效率。

  75.完善公交考核监管体制。以“既有利于公交企业良性发展、又有利于管控成本、直接惠及民生”为目标,全面落实公交特许经营企业财政定额补贴政策,建立依托智能公交监管系统的公交考核监管体制,实现行业运行动态可视化、监管指标体系化、补贴扶持精确化。

  76.完善基层基础智慧型“双考核”机制。完善委考核辖区局、辖区局考核管养企业和委考核辖区局、辖区局考核基层管理单元的双考核体制机制,全面考核全市交通设施、道路设施、公交设施、道路运输及基层管理单元的运行情况,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服务水平。

  77.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撤并转,积极推动市场充分竞争事项向社会转移。落实权责清单制度,绘制职权运行流程图,确保行政许可和行政服务依法、公开、规范、高效运行。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加快整合行政业务系统,建设电子证照库,实现全委行政许可、行政服务项目网上申请、网上办理全覆盖。加强窗口服务管理,实现100%网上监察、100%视频监控、100%服务评价,提升窗口服务水准。

  78.推进交通枢纽场站规划建设管理和投融资创新。强化对全市交通枢纽场站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管理的统筹协调,启动安托山、大运新城等5个综合车场建设前期工作,研究交通枢纽场站的综合开发和投融资创新,有效解决场站缺乏制约公交发展的问题。

  79.推进道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道路养护从业资信体系,进一步规范道路养护市场竞争,促进道路养护企业做大做强,提升道路养护服务水平。

  80.深化交通资讯服务创新。依托“12328”交通运输咨询、投诉、服务号码,统一资讯渠道、统一服务平台、统一工作机制、统一知识库、统一业务规范、统一评价体系,构建“151”(一个咨询号码;五张网:道路网、交通设施网、公交网、轨道网、咨询服务网;一张图:交通地理信息图)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交通无处不在,服务在您身旁”。

  81.深化交通反腐倡廉体系创新。以打造廉洁机关为目标,遵循业务与廉政双运行的理念,清晰细化职权目录及业务流程,强化重点风险领域过程管控,发挥回访追责对权力运行的制衡作用,着力构建具有交通特色的“1+9+4+1”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三、推动交通运输法治部门建设,为深圳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贡献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推动交通运输法治部门建设,就是要时刻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法,把法治要求贯穿到交通运输建设、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进一步彰显法治权威、发挥法治力量、塑造法治信仰,为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82.加强交通立法。出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综合交通标识管理办法》、《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修订)等4部规章,加快推进《出租小汽车管理条例》(修订)、《宝安国际机场管理办法》(修订)、《道路管理条例》、《汽车维修管理条例》等4个立法项目,进一步完善我市综合交通法规体系。

  83.加强依法行政。完善委法律审查工作规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规则,巩固法务主管制度,推进公职律师试点,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构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系统梳理完善委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政处罚案件审核、执法证件文书档案管理等规定,健全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84.加强法治观念。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行动,组织4期法律知识更新培训,举办第5届“法治交通”知识竞赛,提升全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意识和能力。以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等行业为重点,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行业守法经营、诚信服务意识。

  85.加强综合执法。坚持稳健执法,以“雷霆行动”为拳头,联合公安、交警、辖区政府,重点查处非法营运蓝牌车、泥头车、违规危运车等违章车辆,高压整治深圳机场、深圳火车站、皇岗口岸、深圳湾口岸、横岗等黑车聚集地营运秩序。加大路政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媒体以及公益宣传的正能量,建立黑名单公示制度及典型案例曝光机制,严厉查处擅自开挖、私埋管线、私设非道路标识等各类违法行为。

  四、推动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建设,为深圳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贡献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坚持“阳光政务、民主集中、把关把握、有序可控高效”的工作原则,“抓班子、带队伍、建体系、立制度”的工作方法,“打基础、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工作内涵,“严纪律、扬正气、聚人气、守廉洁”的工作追求,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和廉洁意识,全面提升行政执行力,努力把交委建立在“制度+科技+文化”之上,打造一个“专业化、制度化、责任化、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阳光政府部门。

  (一)强化作风建设。

  86.进一步固化“周一计划、周五动态、全程督查、每月绩效”四位一体阳光政务工作模式,严格执行例会制度,提高督查督办实效,强化政府绩效管理,确保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87.完善舆情影响评价机制,加大舆情监测、研判、处置、回应力度,积极主动与新闻媒体、市民网友交流互动,提升全委公共关系处理水平。

  88.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作风建设有关精神,讲忠诚、重大局,始终做到心中有党;讲宗旨、重民生,始终做到心中有民;讲担当、重实干,始终做到心中有责;讲操守、重品行,始终做到心中有戒。

  89.激励全体干职员工保持开放包容的健康心态,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担当、敢创新、重实干、守规矩,充分展示深圳交通人在新时期的新形象、新风采。

  (二)强化队伍建设。

  90.循序开展干部提任,盘活全委处级非领导和事业单位管理五六级非领导职数,优化调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消化全委科级非领导超职数情况,做好执法员晋升工作。

  91.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一线专业人才,加大机关与基层以及敏感岗位干部的轮岗交流力度。

  92.建立具有交通特色的立体教育培训体系,强化“政府+高校+企业+协会”紧密协同的行业人才建设格局,做精做强交通物流人才嘉年华品牌,建立高校实训基地,探索组建城市交通学院,继续举办出租车、客车、汽车维修等9个项目技能竞赛,拓展行业积分入户工种,推动“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双发展。

  93.坚持“管行业带党建、抓党建促行业”的“党建+业务”双运行工作思路,推进出租车行业党委做优做强做出品牌,带动驾培、危运、拖车、物流等行业党组织建设。

  94.健全党工团妇组织,实施关心关爱计划,开展“交通杯”系列文体活动,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营造全委全行业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文明建设。

  95.积极推进对口双到帮扶河源、汕尾项目开展,高质量完成新一轮“双到帮扶”工作。

  96.推广西部交通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将基层党组织覆盖到全市58个街道,带资金、带项目、领任务、送服务,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97.推广宝安交通局设立社区交通助理的经验,建立社区交通服务微信平台,及时处置“两代表一委员”及市民群众身边的交通热点。

  98.推广龙岗交通局开展交通需求征询服务的经验,每月向各街道征询一次,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医院走访调研,着重解决民生微实事。

  99.发展壮大出租车爱心车队、党员车队、巾帼文明车队,深入开展学雷锋、送温暖等服务活动。继续开展公交、出租驾驶员“礼让斑马线”活动,做文明驾驶人。

  100.持续开展每月23日司机“家访日”和每周三“打的日”活动,关心一线从业人员生产、生存、生活。

  101.在重大节假日、高峰时段组织开展“红马甲”等义工志愿者服务活动,推进文明交通局、文明交管所、文明交通企业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交通行业文明服务水平。

  (四)强化廉政建设。

  102.持续开展“626”内控体系建设,增加绩效评价模块,形成预算、采购、核算、绩效闭环管理。

  103.完善“1+9+4+1”廉政管理规定,落实廉政回访制度,固化廉政审查小组轮值制度,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廉政建设通报制度和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健全廉政工作长效机制。

  104.履行监督主体责任,完善明察暗访工作机制、信访投诉处理机制和纠错问责机制,加强对委重点领域业务和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情况监督检查。

  105.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大力整顿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开展全委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促进行政效能提升。

  106.开展“发出一份廉政提示函”等形式“六个一”廉政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营造风清气正工作氛围。

  名词解释

  1.四个交通:是交通运输部综合分析形势任务,立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服务好“两个百年目标”,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即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

  2.交通影响评价:根据大型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状况,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根据交通影响程度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3.无水港: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是港口服务功能在内陆的延伸。

  4.“独立离场、隔离进近”半混合运行:两条跑道可以同时起飞,但是降落的时候仍要进入指定跑道降落的运行模式。

  5.智慧交通案件处置系统:依托“交运通”手持终端和后台业务处理系统,实现对各类交通案件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处置—办结”的闭环管理。目前已涵盖交通设施、道路养护、公交设施、路政执法、停车管理、客运场站检查等22项业务应用。

  6.电商物流:使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业,是互联网时代支撑电子商务非实体交易的基础支撑。电商物流业包含:物流企业电商服务(如顺丰速运、怡亚通、朗华、腾邦、海格物流等)、电商企业自建物流(如苏宁云商、京东商城的物流配送体系)、电商物流资源整合平台业务(如菜鸟网络、一达通等)。

  7.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享有开展从国外进口汽车整体业务的进口口岸。2004年起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进口汽车整车必须通过国家批准的整车进口口岸进口。

  8.物流绩效指数(LPI):2007年由世界银行从推进全球贸易便利化的角度,推出用以衡量世界各国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该指数描述了被调查对象的贸易物流情况,并指出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间物流表现的巨大差异。指数得分高,表明贸易成本较低,与全球价值链的连接也更好。

  9.RFID射频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实现非接触识别。

  10.“5-3-1”片区交通出行系统:5公里以内通过公交支线巴士出行、3公里以内通过自行车出行和1公里以内通过步行出行的片区交通出行系统。

  11.公交提速1.5战略:通过提升公交运行速度,将公交全程出行时间(包括站外步行、候车、乘车、换乘等时间)控制在小汽车出行时间的1.5倍以内,建立可与小汽车竞争的公交体系。

  12.公交站点覆盖率:城市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通常按公交站点300米半径和500米半径计算。

  13.车载公交专用道抓拍系统:在公交车辆上安装高清车载违章抓拍设备,实现对公交专用道的实时监控,对违法占用专用道的社会车辆进行视频信息采集,并移交给公安交警部门进行依法处罚,以保证公交路权优先。

  14.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从市民的角度建立的一项反映公交服务与市民期望之间对应关系的综合指标。通过涵盖轨道、常规公交、出租车全公交出行方式,覆盖步行、候车、乘车、换乘公交出行全过程的分时段、大范围的抽样调查,从而得出共交通服务综合指数以及各公交方式、各企业、各片区、各线路的专项指数。

  15.约租车:以七座及以下乘用车,通过预约方式承揽乘客,按照乘客意愿行驶、提供驾驶劳务,并根据行驶里程、时间或者约定计费从事的经营活动。

  16.交通地理信息平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简称GIS-T或T-GIS,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和交通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它由硬件、软件、数据、人、组织和相关协议相互连接而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多种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是地理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延伸。

  17.“1+17”运行中心体系:“1”表示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17”表示西部、东部、宝安、龙岗、光明、坪山、龙华、大鹏交通局,客运管理局、港航货运局、执法支队、引航站、设施处、建设中心、质监站、道交中心、空港办等17个综合交通运行指挥分中心。

  18.交通在手:2013年9月,市交通运输委以“交通无处不在,服务在您身旁”为理念,面向全体市民推出的公众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掌上门户。目前已更新至4.1.3版,可为用户提供自驾出行、公交出行、城际出行、召车出行以及停车、维修等服务板块交通信息。

  19.全景大交通:市交通运输委与深圳广电集团新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档综合交通信息电视直播节目,以“智能交通”的大数据为依托,以“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为理念,及时、准确、权威发布综合交通信息。节目于2014年1月16日正式开播,在深圳移动电视频道、DV生活频道、IPTV、CMMB睛彩深圳、易行网等多频道、平台播出,日受众面超过400万人次。

  20.碳排放交易:是指由政府设定碳排放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其减排义务,碳排放单位通过市场机制履行义务的碳排放控制机制,包括碳排放量化、报告、核查、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和交易以及履约。

  21.“1521”安全监管体系:第一个“1”是指1个安全工作总规则,“5”是指道路运输、城市公交、工程建设及管养、港口及航运、维修驾培5大业务板块,“2”是指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管理2个主体责任,第二个“1”是指1套标准化安全操作规程。

  22.智慧型“双考核”:针对外部服务,开展委考核辖区局、辖区局考核管养企业;针对内部管理,开展委考核辖区局、辖区局考核基层管理单元。考核范围主要覆盖交通设施、道路设施、公交设施、道路运输及基层管理单元等领域板块。

  23.“12328”交通运输咨询、投诉、服务号码: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陆续开通12328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2014年12月31日,市交通运输委以“12328”交通运输咨询、投诉、服务号码开通为契机,通过业务整合与模式创新,统一资讯服务受理、处置、解决归口,构筑“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评价”的交通资讯服务链条,实现了深圳交通运输服务的“一号通”,为市民获取“一站式”交通资讯服务奠定基础。

  24.雷霆行动:深圳市联合整治交通运输秩序打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代号,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开展了8年。“雷霆行动”由市综治办和市联合整治非法营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委)统筹指导,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分头组织,交通、公安、交警、街道等部门共同参加的专项行动模式,重点整治蓝牌车、黑大巴、假冒出租车、违规上路载人载物电单车摩托车等违法行为。

  25.“四位一体”阳光政务工作模式:市交通运输委自2008年以来实施的“周一计划、周五动态、过程督查、每月绩效”的政务工作模式。周一计划——委及委属38个单位每周一召开一周工作例会,研究本周重点工作,形成委领导、各单位领导一周政务安排汇编;周五动态——每周五委领导、委属38个单位对一周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本单位一周工作动态;过程督查——对市委市政府等上级交办及本委重要工作等一一分解,落实“委领导、责任领导、责任人”三级责任,实行编码管理、全程跟踪、刚性督查、定期通报;每月绩效——在一周工作动态的基础上,将全委4500余名干职员工每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统计形成月度工作绩效。2014年,全委干职员工共完成各类工作事项1838919项。

  26.“626”内控体系:市交通运输委“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将所有经济行为归类为62种支出事项,通过6种管控模式(预算控制、归口控制、审批控制、标准控制、程序控制、单据控制),进行事前规划(预算编制、预算审核)、事中控制(预算批复、执行申请、经费报销、支付审核)、事后记录(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实现对预算、收支情况、项目、采购、合同、资产等的管控,保障政府部门资源分配公平公正、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和资金的安全可控。

  27.“1+9+4+1”廉政管理规定:第一个“1”是建设一个廉洁机关总目标;“9”是梳理出的9大类重点资源配置和行政许可业务事项;“4”是业务单位(部门)初审、监督小组审查、审查小组审核、委主任办公会审定四层级阳光政务审查模式;第二个“1”是事后廉政回访工作机制;以此实现对重点业务事项的全过程、全覆盖廉政监督。

  28.“1+1+1+8”交通执法体系:第一个“1”是指分管执法工作的委领导;第二个“1”是指委综合法规处;第三个“1”是指执法支队;最后一个“8”是指八个辖区交通局,通过构建一体化的交通执法体系,确保交通执法工作“抓得起、放得开、立得稳、击得准、打得狠”。

  29.“5+1+9+76”应急预案体系:“5”是指5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1”是指1个委总体应急预案,“9”是指9个委级部门专业预案,“76”是指76个应急操作指令手册。

  30.廉政回访:在业务办理结束后,由委直属机关纪委对委服务对象、供应商以及行政审批事项申请人进行廉政回访,了解工作人员的廉洁从政、依法行政以及工作作风等情况。发现问题要求整改,对违规违纪人员予以问责,发挥事后回访追责对权力运行的制衡。

  31.“六个一”廉政教育活动:建立一项廉政学习制度、开展一次正面典型教育、发出一封廉政提示函、观看一套廉政警示教育片、举办一次廉政知识竞赛、开展一次廉政知识问答。

 

        


附件下载

分享到: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