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发布时间:2012-02-13 17:28字号:【 视力保护色: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大运之年,也是深圳交通运输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市交通运输委全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以“迎大运、干大运、促大运、保大运”为主线,把大运之年变成大干之年、变成交通品质提升之年,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大运交通保障圆满成功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举市交通运输委全行业之力,周密备战,全力冲刺,奋勇拼搏,大运交通保障工作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零事故”,为大运会成功举办提供了安全、优质、精准、高效的交通服务保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广大市民的普遍好评和国内外嘉宾的高度赞誉,国际大体联主席加里安盛赞交通保障团队为“梦之队”。

  大运交通保障始终坚持“系统思维、板块管理、统分结合、严密组织、加强协调、狠抓落实”的工作方针,构建了“1+7+6+126”赛时交通服务保障体系,市交通运输委全行业共投入交通保障服务人员9538名,投入保障车辆2455辆,开行交通服务线路367条,为19669名注册人群提供了各类交通服务;累计发送车辆6.68万车次,运送大运注册人群38.65万人次,车辆运行总里程达293.14万公里;公共交通系统免费运送观赛观众149.79万人次,开行公交9494班次;地铁免费运送观赛观众206.6万人次。

  大运交通保障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特点集中体现为“四化、三性、四新”:即国际化、专业化、精细化、低碳化;人文性、纪律性、协同性;新面貌、新提升、新形象、新检阅。

  大运交通保障不平凡的经历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全面展示了深圳交通行业勇于负责、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彰显了大交通管理体制的优势,强化了对城市交通管理的认识和体会,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制度财富、文化财富,成为市交通运输委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永恒动力。

  (二)交通规划引领作用明显

  完成了“十二五”综合交通、路网、物流、公共交通、智能交通发展规划,以及宝安、龙岗、光明、坪山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深圳港、深圳机场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深圳公路主枢纽规划。开展了沿一线通道、坪盐通道、南坪三期、大南山隧道等通道规划研究以及一体化交通、轨道接驳等共120项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交通物流实施方案,出台12大行动共计68项措施,建立了由287个项目组成的项目库。

  完成了《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深圳市关于进一步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和《深圳市停车发展政策及实施方案》等交通发展政策研究。

  初步建立了由战略综合类规划、专项类规划、实施类规划和基础支撑类研究组成的交通规划及政策体系框架,进一步提升了交通对城市的先导和引领作用。

  (三)公交都市建设开局良好

  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流量突破900万人次,其中地铁日均客流量达186万人次。原特区外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由81%提高至85%,公交机动化分担率由46%提高至53%。公交投诉同比下降18.46%。

  1.公交都市战略。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明确了公交都市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指标、任务及措施。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深圳)公交都市发展论坛。

  2.轨道公交一体化接驳。轨道二期5条线路全线开通,形成了总长178公里、118个站点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深圳迈进了“轨道交通时代”;同步规划实施了130条公交接驳线路,全市589条既有线路均可在100米范围内实现与轨道站点的接驳,全市69%的建成区可直达轨道站点。 

  3.三层次公交线网。统筹布设“快、干、支”公交线路,全年新开通、调整公交线路193条,新增、更新公交运力3493辆,开通了福永“小支线巴士”试点线路,解决了194个片区的公交出行问题。

  4.公交“四站”工程。对全市9297个公交停靠站全面梳理、核定信息,实行“四定”包干管理,实施站架改造、站亭美化、站牌更新,新建了619座新一代公交候车亭,改善了公交候乘环境。

  5.公交提速工程。全年新增公交专用道168公里,全市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512公里;全市62%公交线路享有专用道服务,公交车辆平均运行速度提高7%。

  6.新能源公交推广。投放新能源公交大巴1649辆、出租车300辆,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大巴、出租车推广应用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车型最齐的城市。

  (四)交通设施建设实现跨越

  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75.0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23%,其中,委直接负责项目完成47.68亿元,行业管理和协调推进项目完成76.38亿元,地铁项目完成150.99亿元;共建成道路38条、总里程140.81公里,建成各类公交场站13个。

  1.对外通道。深中通道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初步确定了路线走廊方案,防洪、通航、航空等20多项专项论证全面启动。沿江高速、博深高速、梅观高速扩建等城市对外通道建设加快推进。 

  2.东、中、西三大通道。丹平快速一期、水官高速扩建、梅观高速南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南坪二期、彩田路北延段、西部疏港路等项目如期推进,桂庙路快速化改造、坂银通道、南坪三期、东部通道、坪盐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3.主干道。深汕公路改造一期竣工通车,北环大道、文锦路、深盐路、黄阁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布龙路二期、五和大道、龙华和平路等项目加快推进。

  4.断头路。全市共打通留仙三路至留仙大道、兰竹东路、锦绣东路等33条断头路。 

  5.重大产业、重要民生项目配套道路。超算中心道路一期、海园二路等项目建成通车,大学城10号路、桂香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6.轨道建设。地铁二期工程全面建成开通,深圳北站交通枢纽、福田交通枢纽、布吉交通枢纽与地铁配套部分设施同步开通。广深港高铁深圳段建成开通,厦深铁路深圳段进展顺利。 

  (五)双港物流发展稳中向好

  1.海港。深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2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57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0.99%和0.27%,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四。深圳港友好港增至10个,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增至238条,华南公共驳船快线增至40条,海铁联运班列增至15条,安全引航28189艘次。

  2.空港。深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824.5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2.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74%和2.4%,深圳机场综合实力排名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内地城市第四。机场二跑道建成投入使用,T3航站楼加快建设。空军支持开放了4条临时航路,深圳机场日航班容量增加了20架次。分别开通了深圳至悉尼、法兰克福、加尔各答等3条国际客货航线。航班正常率提升了19个百分点。加强与香港机场客运合作,“经深飞”客运量达270万人次,同比增长11%。新增龙岗等4个城市候机楼,累计达26个。

  3.现代物流。全市物流业增加值1100亿元,同比增长14.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定了4个大型外企合作项目,完成民企招商签约及意向项目28个。发布了我国首个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首部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审核发放2.7亿元产业资助奖励资金。成功举办了2011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单位达1200个,参展总人数突破8万人次,巩固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品牌地位。

  (六)交通通行环境显著改善

  以大运会为契机,大力提升交通通行环境,获得全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先进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1.十年路隧改革圆满完成。梧桐山隧道、水田、马田,以及深惠、深莞边界共11个收费站取消收费,深圳实现了“不上高速路,不收一分钱”的目标。 

  2.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提升。完成了机荷高速等8条、总长183公里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提升,共种植乔木20万棵、灌木40万棵,完成绿化改造面积596.6万平方米。

  3.高速公路收费站景观提升。完成了全市11条高速公路47个收费站的景观提升,打造了城市一道靓丽风景线。 

  4.高速公路亮灯。机荷、梅观、南光、龙大、盐坝A段5条、总长120公里的高速公路全面亮灯,共安装灯具7141盏、灯杆3507根,改变了深圳高速公路“有路无灯”的历史。

  5.交通设施精细化提升。刷新全市169处人行天桥、立交桥、隔音屏等道路设施,面积达130万平方米;翻新82段道路路面、人行道,面积达50万平方米,交通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6.道路“三标一护”国际化标准化整治。完成了175条道路的整治工作,纠正英文错误标志牌1714块,完善路名牌673块,施划交通标线50.24万平方米,粉刷翻新护栏8.5万平方米。 

  (七)智能交通建设快速推进

  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 

  1.构建应急协同与联动指挥信息平台。建成了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汇聚了全市30个交通信息化系统和11大类、34个主题的交通基础数据,初步实现了交通运行监管、安全管理、应急指挥、决策支持、信息服务五大功能。

  2.构建智能化行业监管体系。依托GPS监管平台,以“两客一危”为切入点,实现了对营运车辆的实时监督和驾驶员动态管理;春运期间接入28个客运场站、572路视频,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主要枢纽场站的可视化监管体系。完成了交运通移动执法系统(一期)的开发应用,初步实现了交通行政执法、交通设施抢修养护的移动数字化管理。 

  3.构建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系。深圳公众出行易行网建成上线,倡导“一站式”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公交、出租、轨道、长途、铁路、民航等各类出行信息和实时交通路况查询服务,提升了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八)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1.行政执法。优化行政执法模式,增设松岗、龙岗交通稽查站,组建了53个执法中队,形成“支队-大队-中队”三级执法网络,推动了交通综合执法网格化、全覆盖。在市综治办的统筹协调和各区政府、公安、交警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完善联合整治非法营运模式,深入开展“雷霆四号”、整治黑大巴、假冒出租车、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等联合整治行动,全市各联合整治小组共开展行动32752次,出动执法人员59万人次,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07.65万宗,查扣非法营运黑车7144辆,同比增长83.13%,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2.安全监管。构建了“1336”安全监管体系,组织开展了轨道、公交、长途客运、港航、货运、维修、驾培等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轨道运营安全监管,交通运输部等三部委组织的轨道交通专家检查组给予高度评价。全年全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07%、10.29%,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3.公交客运。落实《公共汽车特许经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实施方案》,实行服务质量考评和数字化评价,评出星级公交线路70条,其中五星级20条;初评76家AAA级道路客运企业。2011年春运工作圆满完成,市交通运输委荣获“全省春运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4.港航驾维。加强港口码头承包商管理,开展港口危货作业24小时审批业务。将堆场纳入道路运输管理范畴,加强了道路危运行业监管,推进了货运、驾培、维修等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5.建设养护。制定了《深圳市政府投资交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对工程招投标、安全监管、质量监督、资金拨付和审批验收等环节进行阳光科学管理。制定实施《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交通建设工程招投标审查实施细则(试行)》,确保了公开、公正、公平。开展了养护市场秩序整治行动。

  6.窗口服务。在各辖区设立港航货运服务窗口,统一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实现了一站式审批、一体化服务。全年共办结行政审批许可9121件,办结率100%。市行政服务大厅交通运输委办事窗口荣获市“巾帼文明岗”、市“创造深圳质量提升政务服务品质优秀工作团队”。

  7.应急保障。组建了深圳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协调中心,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了轨道交通、大运交通安全保障、春运交通保障等应急演练。市交通运输委荣获“国家反恐怖防范试点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8.信访维稳。市交通运输委组织开展出租车、拖车行业乘车日和司机家访日活动,共组织乘坐出租车19598次,访问出租车、拖车驾驶员家庭961户;完善出租车行业维稳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拖车行业价格传导机制。在市维稳办的支持指导下,及时稳妥处置行业不稳定事件;深圳市交通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接受群众来信来访和咨询共76万多宗,促进了行业和谐稳定。

  9.节能减排。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环保实绩考评在市政府重点考核部门中排名第一,获得“优秀”奖。

  (九)队伍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今年1月4日,市政府在市交通运输委召开了提升政府执行力暨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现场会,充分肯定市交通运输委责任体系建设以及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1.推行“四位一体”阳光政务。通过固化“周一计划、周五动态、过程督查、每月绩效”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健全三级责任体系,纳入三级责任体系的1465项重要工作全部按计划推进落实。完善“四会”(党组会、主任办公会、委领导工作会、各单位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判安全、维稳、舆情、运行、执法等工作,解决了一批事关民生和交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2.完善机构设置。成立了市交通运输委港航和货运交通管理局;市编委批准设立市交通运输委龙华、大鹏交通运输局,进一步完善了大交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3.加大人才培养选拔力度。提拔了一批处、科级干部。举办5期交通学习论坛,组织5期赴港、1期新加坡交通专题培训,开展各类交通业务培训15批次。举办了首届物博会交通物流人才嘉年华活动。

  4.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了“1+36”纪检监察网络,完善了廉政制度,出台市交通运输委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十条”禁令,建立了“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626”内控体系。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公务员“文明出行”志愿行动,配合开展50个“我最满意的乘车站点”评选活动,举办了“大运之行”交响音乐会。推荐省部级先进集体23个、个人45人,市级先进集体11个、个人13人。 

  6.开展“双到”工作。为湛江吴川三个帮扶社区建设的六大集体经济项目竣工投产,“双到”工作年度考核为优,帮扶的东海社区被评为省“双到”插红旗单位。

  做好新时期的交通运输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二是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大战略部署,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交通运输事业才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市民新期待,始终把满足交通民生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成为有价值、负责任、受尊重的工作部门。四是必须大力倡导“干交通、学交通、懂交通、精交通”的理念,构建“三化三型”(专业化、制度化、责任化、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阳光政府职能部门,才能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服务水平。五是必须大力弘扬大运精神,想干、敢干、快干、会干,抓落实、重结果、见成效,不断提高执行力,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二、2012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2012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总目标,以“深圳质量”为标杆,大力弘扬大运精神,稳中求进,创新发展,民生为先,更加注重提升交通品质,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服务,更加注重行业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加快构建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和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今年要重点做好规划发展、民生服务、改革创新、自身建设四方面工作

  规划发展:实施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强化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

  以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按照深圳外溢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前瞻、适度超前,立足战略、服务全局,立足城市、提升功能,立足实效、惠及民生,以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谋划深圳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并建设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畅通对外战略通道,打造世界级海港、区域性空港、国家级铁路公路枢纽,构建内外畅达、衔接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大港口、大机场、大国铁、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格局。

  (一)着力谋划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

  工作思路:以“深圳质量、品质交通”为标杆,以深圳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完善交通运输各层次规划,强化交通规划实施刚性,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措施任务:

  1.深入实施深圳综合交通和海港、空港以及路网、公交、智能、物流等“十二五”系列规划,以“规划—计划—项目—实施”为主轴,强化规划先导,狠抓项目落实,重点推进“十二五”综合交通项目库的287个项目以及68项交通物流行动措施。

  2.开展深圳对外交通战略通道实施方案研究,加快出台实施港口、机场、公路主枢纽、深莞惠交通一体化等专项规划,强化海陆空铁对外交通枢纽。

  3.深化完善沿一线通道、坪盐通道、南坪三期、大南山隧道等通道规划研究,推动特区交通一体化。

  4.加快推进道路基础设施普查、居民出行调查、货运OD调查,为科学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5.按照龙华新区、大鹏新区功能定位,加快梳理编制新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专项交通规划,支撑新区开发建设。

  (二)强化世界级航运枢纽地位

  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和干线网络重构的契机,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深水”战略,巩固深圳港在国际航运网络中枢纽节点地位;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提高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覆盖率,形成远近洋、干支线、内外贸相结合的全球性航运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港口供应链作用,促进大港向强港转变。

  措施任务:

  1.结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制定国际高端航运引进方案,鼓励发展航运衍生服务,推动高端航运服务企业向前海聚集。

  2.大力实施“深水”战略,加快推动盐田港区西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大铲湾港区二期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铜鼓航道二期前期工作和东部LNG码头前期研究,加快推进蛇口国际邮轮母港建设。

  3.以10个国际友好港为纽带,加强深圳港与国际国内知名港口的交流合作,办好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国际港口战略论坛等国际性交流活动,积极申办201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主办权。

  4.深入实施珠江战略、内贸战略和国际中转战略,大力发展海铁、江海联运,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发展内贸集装箱和国际中转业务。

  5.完善港口物流定期协调机制,搭建港口与物流企业合作平台,推动传统港口服务方式向港口供应链服务方式转变;完善口岸通关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通关环境。

  6.以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推动船舶用供电系统节能减排改造试点工程,推进码头内拖“油改汽”工作,加快打造绿色港口。

  7.积极研究开通盐田至南澳的海上旅游观光航线。

  (三)构建区域性航空枢纽

  工作思路:加快T3航站楼建设,尽快发挥深圳空港“双跑道+T3航站楼”整体功能,建设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提升深圳空港枢纽地位。

  措施任务:

  1.加快推进T3航站楼和新空管塔台建设,提高二跑道使用效率,布设以机场为节点的道路、铁路、轨道、水路交通网络,打造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2.努力提升机场航班正常率和容量,力争航班正常率达到70%以上,高峰小时航班容量提升到39架次。

  3.大力拓展台湾地区和国际航线,争取早日开通至台湾地区的全货机航线,新开3条以上国际航线。

  4.深化深港机场合作,巩固拓展“经深飞”、“经港飞”和城市候机楼业务,适时推出“经深飞-台湾行”,“经深飞-亚洲行”等业务产品,提升机场中转功能。

  5.支持基地航空公司拓展业务、做大做强,鼓励航空公司优化运力结构,拓展航线网络,加快构建航空快件集散中心。

  6.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航空、物流等功能性机构及高端商务资源向空港地区集聚。

  7.推动珠三角机场交通、信息、空域、通用航空等一体化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四)强化国家级铁路枢纽地位

  工作思路:加快铁路对外通道和轨道三期建设,强化国家级铁路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

  措施任务:

  1.加快构筑深圳至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地的铁路八大通道。

  2.加快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南段、厦深铁路建设,完成深圳北站、福田站、深圳东站和布吉站建设,形成“两主三辅”铁路客运枢纽布局。

  3.加快推动深茂铁路深圳段、赣深客运专线深圳段规划建设。

  4.加快推进轨道三期6、7、9、11号线建设。

  (五)着力推进一体化路网体系建设

  工作思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时序、分级建设、突出重点”的要求,加快原特区外道路网建设力度,完善“高快速路网、城市干道网、支线连通网”三层次路网,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清晰、干支协调、设施完善的现代化一体化路网体系,构建国家公路主枢纽城市。

  措施任务:

  1.加快打通对外通道。深中通道完成通航、防洪等专题论证,确定跨海工程方案;加快推进沿江高速、博深高速、梅观高速扩建、清平高速二期等项目建设。

  2.完善东西向大通道体系。南坪二期部分路段建成通车;南坪三期完成施工图设计;完成外环高速初步设计,确定投融资方案。

  3.完善东中西轴向联系通道。加快建设彩田路北延段工程;开工建设丹平快速路东湖立交、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和桂庙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完成坂银通道、坪盐通道、皇岗路(北段)改造施工图设计。

  4.加大原特区外主干道建设力度。布龙路改造二期、深汕路改造二期、龙华和平路改造、民治大道改造等12条原特区外城市主干道新改建工程主线建成通车,加快推进龙观快速路、梅龙大道、环观南路、富利北路、大鹏迭福立交等项目建设。

  5.确保重大产业、重要民生项目的配套道路建设。完成超算中心道路二期、观澜桂香路等市政工程建设,加快吊神山、樟坑径等危险品仓储区配套道路项目建设,推进梧桐山盘山公路等绿道项目改造建设。

  6.继续打通断头路。会同各区研究确定全市断头路打通计划,加快东宝河大桥、丹梓东路、清林西路、如意路等边界和城市主干道断头路打通工作。

  7.积极探索道路、枢纽场站引入社会投资模式,拓展交通公用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

  8.推进光明新区至市区、盐田坳收费站收费体制改革。

  (六)推动物流高端化发展

  工作思路:大力发展高端物流,加快物流业向国际化、信息化、低碳化、联动化发展,形成整合多种业态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力争今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增长超过10%。

  措施任务:

  1.完善优化物流发展产业政策,制定物流高端化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物流企业创新物流管理和商业模式,形成高效率、高集成产业链,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2.实施“梧桐计划”,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总部经济战略,推进中交集团等大型央企、民企和国际知名企业物流总部落户深圳;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开发为契机,推动物流总部型企业向前海聚集,打造前海物流总部基地。

  3.实施“榕树计划”,培育壮大顺丰、怡亚通、越海、腾邦等以深圳为总部的现代物流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化物流企业。

  4.协调推进固戍、光明、坪山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怡亚通、恒路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支持进口拆拼箱、国际中转、冷链产品交易平台等示范项目建设。

  5.推进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和电子口岸建设,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和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6.精心办好第六届物博会,打造更具国际化、高端化、实效化的国际交通物流盛会,巩固物博会“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城市品牌。

  7.筹建大连海事大学深圳国际物流学院,为深圳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民生服务:以民生为导向,加快建设国际水准公交都市

  交通是重大的社会民生。必须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贯穿交通工作的全过程,集群众思、问群众计,纾群众困、解群众难,办群众事、暖群众心,始终把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作为交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意见、群众批评作为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依据和动力,设身处地发现、解决市民关心关注的交通问题,更大力度、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的交通出行需求。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工作思路:全面实施《深圳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提高“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力争2012年公交机动化分担率达到54.5%,原特区外公交覆盖率提高至87%。

  措施任务:

  1.实施公交线网优化工程。根据轨道成网运营后的客流变化情况,完善公交线网布局,强化公交与轨道接驳,优化公交轨道换乘服务,持续开展公交热点难点排查,新增、优化公交线路80条以上,新增、更新运力1500辆以上,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运能资源效益,形成“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一体化服务体系。

  2.实施公交服务创新工程。发展社区“小支线巴士”,组建商务巴士公司,引入“商务巴士、屋村巴士、旅游快巴”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公交需求。

  3.实施公交提速工程。评估现有公交专用道网络,推出公交专用道标识系统,优化、新增10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以侨香路快速公交走廊为示范,加快推进“三横三纵”公交走廊快速化改造,构建快速公交体系。

  4.实施公交“四站”提升工程。完善社会投资公交“四站”发展模式,新建500座以上新一代公交候车亭;启动公交“四站”安全隐患排查及安全防护设施完善专项行动;建设公交“四站”数字化管理系统。

  5.实施慢行交通延伸工程。研究出台公共自行车发展政策,完善轨道站点周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规划,新增150公里以上自行车专用道,推进“轨道交通+自行车”出行模式。

  6.实施公交示范引领工程。以中国香港、新加坡公交为借鉴,以巴士集团和鹏程出租车公司为标杆,建立公交及出租车行业标准,实施定标、对标、达标管理;加快制定光明、坪山、蛇口、民治、坂田等公交都市示范区规划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公交都市示范区建设。

  7.实施枢纽支撑工程。加快制定公交场站配建标准,新建10座公交场站,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为公交都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开展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场站TOD复合开发规划研究,推进建立以轨道交通为引领和以车站为中心的城市开发建设新模式。

  8.实施公交、轨道数字化监管工程。健全公交、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制订公交、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评价体系及监管办法,研究出台配套安全评估标准、运营标准、服务标准、乘客满意度调查标准并组织实施;签订公交线路经营授权书,强化公交服务监管。

  创新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管理机制,强化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加强轨道安全运营监管,提高准点率、降低故障率,增加发车密度,提高线网服务水平,确保轨道交通安全、优质、高效服务。

  完善出租车营运、服务、经济、监管和预警五大考评指标,定期开展双满意度调查,构建以数字为支撑的评价、监管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出租车服务品质。

  9.加大深圳通推广应用力度。扩大深圳通覆盖面,拓展深圳通使用功能,提高深圳通服务水平,方便市民出行。

  (二)着力缓解交通拥堵

  工作思路:坚持“远近结合、软硬兼施、科学规划、综合整治”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交通供给能力;加大公交优先和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出台交通政策,实施需求管理,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措施任务:

  1.加快出台实施《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和《深圳市关于进一步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加强交通统筹管理,改善交通运行状况。

  2.加快出台实施《深圳市停车发展政策及实施方案》,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及收费结构,加大路内停车收费力度,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

  3.加快建立实施交通影响评价制度,统筹平衡交通需求、交通流、交通空间、交通管理、交通供给等要素,实现城市开发建设与交通配套相协调。

  4.加快研究实施货运交通组织规划,以一批高快速路建成为契机,优化货运交通组织,在重要交通走廊上逐步实现客货分离。

  5.推动“绿色出行、停用少用”常态化、制度化,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广大市民停用少用小汽车,选择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6.建立交通运行评估与发布机制,合理引导市民出行,为交通规划设计和交通改善提供决策依据。

  7.完善并实施华为科技城、车公庙、蛇口、哈飞汽车基地等重点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片区交通规划,持续开展片区综合交通改善;加强交通拥堵区域和拥堵点的综合治理,推进解决仙湖、大小梅沙、大鹏旅游旺季及盐田港后方陆域等片区交通拥堵问题。

  (三)打造全球新能源公交示范城市

  工作思路:以深圳建设国家低碳城市为契机,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低碳交通发展的新路,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力度,巩固深圳继续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管理最规范的示范城市。

  措施任务:

  1.全年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大巴1000辆、纯电动出租车500辆。

  2.加快建设充电配套设施,新建充电站50座以上、充电桩1000个以上,满足新能源公交车的充电需求。

  3.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技术保障、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场站管理力度,推进新能源公交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和数据中心建设,制定实施车辆技术、安全、维修、检测等标准规范,加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确保新能源公交车安全运行。

  (四)加快智能交通体系建设

  工作思路:依托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集成海陆空地信息资源,着力打造交通场景视频监管体系、运行轨迹GPS监管体系、业务办理电子监管体系、行业动态数字监管体系。

  措施任务:

  1.完善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建设10个分中心,汇聚行业海量数据,采集城市交通信息,实现多层次、多方式的信息汇聚与共享,构建智能交通数据中心、建设中心、运行中心、可视中心,为智慧交通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2.全力建设智能交通“1+4”平台。推进智能交通“1+6”体系项目建设,加快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搭建政府监管平台,实现公交运营实时监测;优化完善长途客运联网监控平台,提升长途客运智能化监管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GPS平台监管功能,启动危险品运输监管、驾培管理、二级维护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两客一危”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加强交运通在建设管理、设施养护、港航管理中的应用;开展交通模型研发,推进交通仿真,逐步建立交通分析和交通影响评价体系。

  3.打造可视监管体系。整合城市视频资源,全面推进高快速路、城市道路、轨道交通、重点场站、交通管理热点区域的视频设施完善和数据接入工作,对视频资源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加快构建城市交通可视化监管体系。

  4.提升公众交通信息服务水平。优化完善易行网功能,实施门户网站升级改造,丰富“一站式”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推广手机、互联网等多渠道的售票试点工作;拓宽交通信息服务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发布交通信息,营造智慧交通出行环境。

  改革创新:创新体制机制,率先为全国交通运输业现代化探索新路

  (一)深化公交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公交财政补贴机制,探索建立“可比较、可鉴别、可竞争、可补充、可持续”的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管理、适度化竞争的良性市场格局,探索一条既有利于公交企业良性发展、又有利于管控成本、直接惠及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推进机场管理体制改革

  研究制定机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机场用地、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改革,推动深圳机场由航空港向综合交通枢纽转变,由航空城向临空经济和区域经济中心转变。

  (三)深化道路养护体制改革

  进一步规范道路养护市场秩序,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通过市场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养护单位;建立养护市场从业资质管理制度和养护单位诚信管理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和淘汰机制;构建信息化养护管理平台。

  (四)创新基层管理体制

  按照重心下沉、服务前移、贴近民生的原则,整合执法中队、路政中队和原交管所的力量,组建“网格化有机性民生型”交通基础管理单元;巩固联合整治非法营运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交通综合执法;强化基层交通执法、交通服务职能,实现交通执法网格化、交通咨询常态化、交通服务社区化,固本强基筑牢交通运输工作的基础管理,提升交通基础服务效能。

  (五)创新安全监管模式

  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树立新的交通安全观,抓紧建立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审查责任追究、道路及道路安全设施安全论证、道路交通安全主任培训发证考核、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和安全评价等制度。完善落实“1336”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推进安全监管科学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公交、客运、轨道、危险品运输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力度。

  (六)创新行业社会管理模式

  继续在全行业全面推广调研日、家访日活动,向困难职工送温暖,完善积分入户制度,增强行业凝聚力和归宿感,培养从业人员的家园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融入社会。

  加强行业营运水平和收入水平的监测,构建以数字为支撑的行业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出租车、客运、货运、维修、驾培等“准入、监管、退出”机制,实现行业管理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深入开展行业矛盾排查调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切实维护行业发展稳定。

  推进交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交通运输企业、营运车辆驾驶员诚信评价管理力度,培育、净化交通运输市场环境。

  培育发展交通各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提高行业自律,鼓励行业从业人员加入交通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爱心车队、共产党员车队,在全行业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氛围。

  (七)创新理念加强法制建设

  加快推进《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道路停车管理办法》、《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管理办法》、《深圳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等立法工作,抓好《行政强制法》、《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

  (八)创新交通服务快速反应机制

  牢固树立“有求必应、热情周到、专业专注、重抓落实、务求实效”的工作理念,构建与市民沟通互动平台,需求方(各单位、社会各界、市民百姓)一旦提出交通需求,供给方(交通运输委和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快速响应,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最大力气、最高程度解决交通建设、养护、公交服务、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大交通管理体制优势迅速转化为惠民便民举措,让市民更加满意。

  自身建设:推行阳光政务,塑造“三化三型”交通工作部门

  (一)完善“周一计划、周五动态、过程督查、每月绩效”四位一体阳光政务工作模式

  固化一周工作例会制度,落实一周工作动态报送、点评制度,对重要工作实行编码管理、全程跟踪、刚性督查、定期通报,加强绩效考核,提高行政执行力。

  (二)坚持“四会”民主决策制度

  凡“三重一大”事项,委及委机关、委属各单位必须通过党组会议、主任办公会议、委领导工作会议、各单位工作例会集体研究决策,形成会议纪要执行落实,严禁以呈签等形式代替集体议事。

  (三)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

  加快龙华、大鹏交通运输局筹建和城市交通事务管理中心、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的组建工作;坚持“系统思维、板块管理、统分结合、严密组织、加强协调、狠抓落实”的工作方针, 进一步理顺机关与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相互之间的职责关系,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晰、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运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机关

  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赛马平台,及时把一批“品行优、懂专业、能干事、业绩佳、口碑好”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积极开展交通职称评审工作,继续举办交通学习论坛,组织开展赴港、境外、高校等交通专题培训活动,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全员军训活动,提升干部队伍的纪律作风、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五)以“五化”为导向,打造廉洁机关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廉洁城市的决定,以阳光化为前提、制度化为基础、规范化为主线、责任化为保障、信息化为手段,打造廉洁机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市交通运输委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十条禁令”,突出抓好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执法处罚、行政决策、许可审批、政风行风六大重点领域的过程管理和风险防范,完善“626”管控模式,强化部门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附件下载

分享到: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