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
梅观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G94(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的一段,位于深圳市中部综合组团,起于梅林检查站,止于深莞边界黎光村,途经龙华区、龙岗区,全长19.2公里。1995年5月建成通车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地区城市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特区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以及龙华区的成立,梅观高速公路沿线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不断加强,其通行模式也逐渐向城市交通模式转变。梅观高速公路支撑沿线龙华区和龙岗坂田片区两大功能区发展的交通走廊地位愈发突出,相应其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营模式对沿线居民和企业出行的制约和不适应愈加明显。
2014年4月1日起,梅观高速公路调整收费,通过政府回购方式取消梅林至观澜段约13.8公里长的收费,撤销该段收费站;保留深莞边界至新建观澜主线收费站约5.4公里长的收费,并在清湖立交增设6个机荷高速公路匝道收费站。目前取消收费路段的道路主体及交通设施仍然是高速公路标准,与取消收费后的交通综合服务功能要求差距较大。
因此,市政府决定推进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要求,完成市政府交通工作部署,有效指导下阶段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以下称为“梅观路”)工程方案设计工作,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本次交通详细规划研究工作。
内容范围
1.研究内容
重点是结合新的发展形势,明确上层次规划及沿线地区对梅观路的交通功能要求,优化整合该交通走廊内相关交通功能和工程布设关系,研究梅观路沿线区域交通组织模式和与沿线相交道路的衔接方式,提出梅观路横断面、平面、节点、出入口等布设方案,控制道路沿线用地范围,为下一步工程设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2.规划范围
交通详细规划范围为梅观高速公路取消收费段,南起梅林检查站,北至梅观高速新建观澜主线收费站,全长约15.75公里。交通分析范围包括深圳市中部综合组团、深圳市域及港深莞惠都市圈等区域。
3.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30年。
二、交通分析
现状道路条件
1.横断面
现状梅观高速公路以机荷高速为界,以南段和以北段分别为不同的横断面形式,清湖南段为双向6车道,道路宽度31.5米;清湖北段为双向8车道,道路宽度41米。全线道路实际控制宽度为41-160米。
2.沿线节点
现状梅观高速公路与15条道路横向相交,设有7座互通立交,8座分离式立交。7座互通立交分别为民乐立交(与梅坂大道相交节点)、华南物流立交(与民康路相交节点)、大发埔立交(与布龙路相交节点)、水斗立交(与贝尔路相交节点)、华为立交(与清龙路/张衡路相交节点)、清湖立交(与机荷高速相交节点)、观澜立交(与观光路相交节点)。清湖北段仅有观澜立交1处立交节点,呈现“南密北疏”的分布形态,对沿线两侧部分地区服务明显不足,多数节点服务区域偏大,如华为、观澜立交节点等,高峰期存在交通拥堵现象。
3.沿线地形条件
现状梅观高速公路沿线原始地貌多为低山丘陵地带,地形高低起伏,道路与沿线两侧用地竖向关系复杂,其中道路与两侧用地高程相差0-5米的路段占比47%、相差5-10米的路段占比37%、相差10-20米的路段占比16%。总体上,道路沿线地形较为复杂,道路走廊对沿线两侧用地形成天然的空间分隔,难以通过道路自身高程的优化调整来全面改善与两侧用地的衔接关系。部分典型路段地形如图示。
(二)现状功能运行
1.交通功能
现状梅观高速公路主要承担三项交通功能,包括过境交通功能,承担香港、深圳市中心区与东莞及以远地区的过境交通,机荷高速与市中心区、东莞及以远地区的过境交通;沿线对外联系交通功能,承担沿线地区与市中心区,沿线地区与深圳东部组团、深圳西部组团、东莞及以远地区快速交通联系;沿线内部联系交通功能,承担沿线地区之间客货交通联系。
调整收费后,道路整体服务功能增强,特别是沿线地区与市中心区及沿线内部交通联系功能加强。
2.通行交通量
调整收费前梅观高速公路全日通行交通量较为稳定,2012-2014年典型日全日通行车流量基本维持在15-16万pcu/日,通行车流以过境和城市对外交通为主,达到64%。
调整收费后,沿线对外及沿线内部交通需求增长迅猛,2015年1月数据,全日通行车流量增长至约26万pcu/日,增长幅度超过65%,功能车流构成比例发生较大变化。调整收费后过境通行车流量虽有一定增加,但占总通行量比例下降11个百分点,降为25%;沿线地区对外通行车流量大幅增加,与东莞及以远、与机荷联系的通行车流量占比保持在28%,与市区联系的通行车流量比例上升6个百分点,达到35%;沿线地区内部通行车流量也上升较快,占总通行量比例上升5个百分点,达到12%。
……
附件: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交通详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