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1.项目背景
深圳市轨道交通7号线从动物园至太安,全长约30.3公里,共设站28座,2012年正式动工,预计2016年建成。
根据国内外建设经验,为了提升轨道交通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往往在轨道交通建成前后,配套建设轨道沿线周边地区的道路、公交、慢行交通和停车换乘设施。因此,在深圳市轨道7号线即将投入运营之际,迫切需要围绕轨道针对性地研究与之配套的客流接驳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本规划以上位规划为依据,根据车站的交通接驳功能定位,突出与城市发展协调共进的理念,通过对7号线各车站所在区域的城市建设、交通现状与规划情况进行分析,识别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站点接驳交通改善目标与策略,从车站交通接驳特征上对各站点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各重要站点进行相关客流需求分析,据此指导车站核心区各种接驳设施的布局规划和接驳交通的组织设计及慢行系统规划,为下阶段工程立项、工程设计以及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1.2.对象及范围
本次规划的研究对象为7号线的27座站点(除车公庙站),每站周边半径500m范围(部分站点根据地块形状确定)。
1.3.规划目的与目标
1.3.1.规划目的
(1)解决轨道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2)围绕轨道车站构筑一体化交通。
(3)增加轨道客流,实现轨道交通良性发展。
(4)在轨道车站周边营造公平、健康和安全的交通“软环境”。
1.3.2.规划目标
通过本规划,完善轨道与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非机动车等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扩大车站的辐射范围,增加轨道车站的换乘客流,以有利于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公交为网络的一体化的客运交通体系。
1.4.工作内容
(1)中观层面——线路总体分析
1)线路接驳特征分析
根据各车站周边用地及交通特征,分析线路总体的接驳特征。
2)站点分类
根据上位规划及站点交通衔接方式、周边片区的用地性质及服务范围,对7号线各站点进行定位分析,将轨道交通车站分为综合枢纽站、片区接驳站以及一般站三类,对每类站点提出规划策略。
3)交通设施规划指引
依据站点功能定位,确定沿线站点的设施配套种类、接驳模式及交通组织方式,制定分类布局原则。
(2)微观层面——各站点接驳设施规划
1)现场调研
通过资料收集、现状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轨道沿线城市发展、路网形态、交通设施、交通管理等现状情况;对轨道沿线现状交通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轨道接驳交通系统主要问题。结合轨道沿线用地发展规划,城市设计等相关成果,分析轨道沿线未来的发展特征。
2)站点及周边客流需求与分布分析
参考轨道交通7号线的客流需求预测结果,评估各站点客流需求及分布情况,并对周边各类方式的接驳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场站、走廊等设施规模的控制指标。
3)站点接驳交通规划方案
对站点周边接驳设施进行规划,包含公交枢纽站、公交停靠站、小汽车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慢行交通系统及集散广场等设施进行布局规划,建设便捷、安全、舒适、环境优美的接驳系统。
4)提出7号线沿线各站点接驳交通组织方案
围绕轨道站点,合理组织地面交通,保持车辆出入协调,打造由道路、公交、行人、非机动车、停车等构成的综合交通接驳体系。
5)投资估算及实施计划
根据不同接驳设施规模进行工程估算,制定近期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
(3)实施层面——交通接驳设施实施计划
1)启动一批——与地铁同步实施
2)推动一批——后续补充、完善
3)储备一批——规划控制、预留
1.5.技术路线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的要求,本次规划采用如框图所示的技术路线。
图1-2规划研究技术路线
1.6.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考虑近远结合,和7号线客流预测年限一致,近期2026年,远期2041年。
1.7.规划依据与文件构成
1.7.1.规划依据
(1)《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2005);
(2)《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2007);
(3)《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
(4)《深圳市轨道7号线交通详细规划》;
(5)《深圳市轨道7号线工程初步设计》;
(6)《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8)《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9)《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10)其它相关的设计规范、规程及文件、会议纪要等。
……
详见附件:深圳市轨道三期(7号线)交通接驳系统与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