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从“蕉林绿野、荒岛滩涂”到“大道纵横、高楼林立”的历史性转变,有力地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湾区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第三年排名世界第二;“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香港、深圳均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十强……南海之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环抱下,深圳和香港不断深化合作,联手发挥两地优势,丰富“一国两制”事业新实践,在彼此成就中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
潮涌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构建深港合作新格局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一组2012年和2022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对比图格外引人注目,展现了十年来前海从“蕉林绿野、荒岛滩涂”到“大道纵横、高楼林立”的历史性转变。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2021年正式发布,前海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
频密的对接合作接踵而来,充分释放扩区动能。“前海港澳e站通”正式运行,实现香港投资者“足不出香港、一站式”办理前海政务事项;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启用,全方位满足港澳青年创业需求;前海管理局与香港财库局推出18条措施,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今年1-6月,前海实际使用外资35.33亿美元、增长17.4%。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科创森林”也愈发枝繁叶茂:150多个高端科创项目正加速推动落地,5所香港高校带着10余个优质科研项目进驻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24个港澳创业团队300余人进驻孵化加速平台。
与此同时,深圳积极对接香港提出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以及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的战略性布局,正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努力打造国家级深港合作新平台。
联通大湾区:“软”“硬”联通畅通要素流动
8月底,电子签章互认在深港实现,两地企业可以选择远程签署电子合同,实现不见面签约。企业跨境业务往来打破地域限制,深港“软联通”再添新通道。
面对制度、法域、关税区、货币等诸多差异,深港在规则机制上不断“架桥修路”,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从2016年深港通开通,到2020年深港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互通开通,再到2022年ETF纳入深港通,深港两市互联互通交易品种进一步丰富,为两地投资者跨境投资提供更多元化选择。据统计,深港通开通5年多来,累计交易金额超过50万亿元。
深港在法律等专业服务业的合作愈发深入。税务师、建筑师等16类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仅需备案即可执业,多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落户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挂牌,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已连续开展两年。
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重头戏”。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牵头建设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成立三年多来,组建了70多个研究团队,发表300多篇学术论文。为了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该院牵头建设的深圳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已经吸引了近50家企业和科研团队。
围绕服务和促进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一系列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加快上马——
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正式启用,深圳机场三跑道建设也全面步入“快车道”,助力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
深港轨道衔接正在深入谋划实施,“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形成;
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皇岗口岸重建项目正加快施工,罗湖口岸改造规划也已正式启动;
……
基础设施“硬联通”及体制机制“软联通”,让深港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动,如有力的羽翼,助推大湾区振翅高飞。
筑梦大湾区:便利香港居民在深发展
“这里是十分适合香港青年梦想落地发芽的地方。”第一批入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陈升创业不到一年就获得了首轮5000万元融资。如今,他已经从“探路者”变为“引路人”,参与6个深港创业基地建设,服务超300余名香港青年来深创业。
越来越多香港青年看到了深圳的发展机遇,“跨过深圳河”,筑梦大湾区。
自2013年首个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揭牌,不足10年的时间里,深圳16家港澳项目较为集中的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港澳项目1351个,带动港澳居民就业1817人。2021年689名香港大学生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深就业。
深圳也在多措并举推动大湾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让香港青年“来了就是深圳人”。
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若干措施》从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4个方面推动港澳居民享有深圳“市民待遇”。今年,深圳市人社局配合深圳市税务局上线社保费“跨境”港币缴费项目,增加港币支付通道,实现了从参保到缴费全流程跨境办理。
与此同时,“港澳药械通”政策在深圳正式落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获批引入18种药品和10种器械;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深港融合示范性学校——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正式开学,2021年首年招收香港学生约1000名……深港民生合作跑出“融合加速度”。(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