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五公开专栏 > 决策公开 > 决策预公开 > 重要改革方案

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时间:2021-07-27 09:56字号:【 视力保护色:      

 

  交通综合治理是重要民生事项,我市历年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对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健康运行发挥了积极效果。2020年我市针对通勤走廊效率不高、重要区域服务品质不佳等主要问题,系统推动协同治理、服务提升、平衡发展、需求调控四大策略,有效改善了我市交通运行环境,在小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2020年全市高峰期道路交通平均运行车速为25.6公里/小时,总体基本保持平稳,交通出行品质也不断提升。

  为支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模式,进一步打造高效能、高融合、高品质城市交通运行体系,我市近期出台了《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2021年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

  一、工作亮点

  《工作计划》提出,2021年我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将积极持续推进从“治理交通拥堵”向“提升出行服务”拓展,工作重点以提升“车的效率”和“人的体验”为主线:一是精准选取拥堵区域,实施微改造,提高通行效率。2021年,我局重点依托交通大数据平台和聚焦民生热点问题,对全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排查分析,主动遴选出拥堵节点、拥堵路段、拥堵片区,坚持广泛问需、精准实施,并综合考虑实际情况采取“短平快”措施推进道路治理,努力提升市民出行效率。二是高度关注学校、医院及红色资源周边交通问题。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相关工作,把学党史同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开展深圳中学泥岗校区等5个学校,龙华区人民医院等9个医院周边综合交通整治工作,开展中山公园、南头公园、深圳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片区交通出行环境。三是综合提升交通服务,优化出行体验。重点针对地铁拥挤、公交低效、慢行不畅等品质不高的区域,通过采用科技智慧化及设施优化等方式来缓解地铁排队、提升公交效率、保障慢行路权,并进一步加强协同配合,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形成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公共交通服务,以综合提高市民交通出行服务。四是兼顾薄弱地区需求,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关注第三圈层地区、城中村等发展相对落后区域的交通薄弱环节,推进次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连接群众心,完善薄弱地区基础设施,提升市民出行的获得感,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

  二、工作计划

  2021年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将综合实施精准整治拥堵区域,综合提升交通出行服务,完善薄弱地区基础设施三大对策,计划完成26项行动(含523个工程项目),具体如下:

  对策一:精准选取拥堵区域,实施微改造,提高通行效率。

  行动1:持续开展交通拥堵点治理。利用“短平快、微整治”手段,优化人民南路/建设路等78个常发交通拥堵点,其中完工63个,推进/续建6个,开工2个,开展前期7个。

  行动2:进一步优化交通拥堵路段。通过压缩车道宽度、局部扩宽等手段,推进笋岗东路、六约路等177个常发拥堵路段的交通改善工作,其中完工104个,推进/续建17个,开工1个,开展前期55个。

  行动3:持续改善拥堵片区交通组织。通过单向交通组织、潮汐车道组织等手段,完成东门、南山中心区、雪象等20个需求集中的拥堵片区交通改善工作,其中完工12个,推进1个,开展前期7个。

  行动4:优化学校周边交通出行环境。通过护学通道、通学班车、出入口组织优化等手段,开展深圳中学泥岗校区等5个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并推进一批学校周边交通设施完善工作。

  行动5:改善就医交通出行环境。通过预约停车、增设即停即走专用区等手段,开展龙华区人民医院等9个医院周边综合交通整治工作,并推进一批医院周边交通设施完善工作。

  行动6:开展红色资源周边交通拥堵治理。通过短平快、微整治等手段,开展中山公园、南头公园、深圳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开展红荔/彩田、红荔/金田等4个拥堵点、深南大道(前海路-南山大道)1个拥堵路段及同乐、南头2个拥堵片区交通综合治理工作。

  行动7:优化主要交通走廊交通组织和管控方案。开展月亮湾大道货运管道化交通组织优化研究并争取推动实施,以提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开展南坪快速等4个干线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其中完工2个,推进1个,完成前期研究1个。

  行动8:重点排查整改交通拥堵严重路段的经营性停车场出入口闸机位置。现状部分经营性停车场出入口不符合2-3辆车排队空间的规范要求,导致出入口车辆排队进场,各区重点排查交通拥堵严重路段的经营性停车场出入口闸机位置,针对闸机位置不符合规范的出入口进行相应整改。

  行动9:开展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改善研究及整改工作。结合收费站上下游交通运行情况,排查各收费站拥堵现状及成因,针对拥堵情况较严重的收费站区域开展交通改善研究工作,启动5-6个关键点的前期工作,结合实施条件进行整改。

  行动10:持续推动拥堵主干道路智慧化改造提升。结合拥堵交通走廊道路,通过设置绿波带、优化信号配时方案等手段提升交通运行管理及信号智慧控制水平,提高运行效率。推进坪山大道、创新大道2条道路的智慧化改造前期研究工作;开展北山道智慧化改造工程研究。

  对策二:综合提升交通服务,优化轨道、公交、慢行出行体验。

  行动11:深化轨道站点三网融合发展。完善深大站等20个高峰期大客流地铁站点周边轨道、公交、慢行设施及网络融合,进一步推动运营服务融合;以《深圳市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实施方案编制指引》为指导,推动《深圳市轨道四期调整建设规划交通接驳设施规划》研究工作;试点高新园站交通微枢纽,新增快支线门到门服务、优化慢行品质、提升枢纽周边微生活微公园环境,升级出行体验;开通10条地铁接驳巴士试点线路,在此基础上,各区结合实际情况分别新增1-2条接驳巴士线路。

  行动12:优化大客流潮汐地铁站点客流组织与引导。针对10个高峰期客流大且潮汐现象严重的地铁站点,通过开展客流引导和人流组织优化提高进出站效率,缓解站外拥挤。在车公庙、深大、高新园站持续优化进站人流组织;在全市各线路推广增设“智能指引动态地图”及“地铁车厢载客拥挤度智能显示系统”。

  行动13:合理简化地铁站点安检流程。针对安检导致排长队、通行缓慢的大客流站点,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研究快速安检措施,推动乘客快速安检试点建设工作。

  行动14:持续推动交通枢纽综合服务提升。通过加强接驳服务、完善综合信息发布、增强人性化设施保障等手段持续推进深圳北站枢纽交通服务提升工作;启动平湖站、沙头角口岸、光明城站等6个枢纽交通服务提升工作,其中开工1个,开展前期5个。

  行动15: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关注高峰期地铁大客流OD对及夜间重点片区运力投放。开展公交线网骨干线路评估及优化工作,优化调整85条以上公交线路;分流地铁压力,针对坪洲-高新园、固戍-深大等大客流地铁OD对,开设高峰“门到门”公交快线服务;关注夜间高峰需求,增开福田口岸-坂田、科技园-西乡/坪洲等夜间快线公交,补充夜间公交运力投放。

  行动16:推动公交走廊快速提升改造。围绕公交重要客流走廊,从制约公交运行关键节点入手,运用路口渠化、交通组织管理、公交站点优化等综合改善措施确保公交提速。推进东、中、西跨关通道(宝安大道、广深公路、坂银通道、龙岗大道、布龙路)公交走廊提速工程;持续加强大客流通道公交专用道违章智能执法力度。

  行动17:推动公交走廊服务提升。以“场站-线路-站点”智慧化改造提升为核心抓手,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升级市民出行体验,推动宝安智慧二期公交走廊前期研究工作。

  行动18:整顿公交停靠站运行秩序。针对深大北门站等一批高峰期大客流且延误时间长的公交站点进行扩容改造或交通组织优化,提高站点疏解能力;通过增设即停即走候客区和违停球规范黄贝岭等一批地铁站点周边出租车停靠秩序,杜绝占道违停现象;对100座以上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进行标准化改造。

  行动19:推动片区慢行重要节点打通及非机动车道建设。开展11个慢行关键通道节点改善方案研究工作;新改扩建非机动车道约300公里;推动新洲片区、人民南片区等7个片区慢行改善工程。

  行动20:推动慢行系统骨干通道建设。推动通勤走廊自行车快速路建设,满足中等距离自行车通勤需求。推动福田-龙华快速路前期工作;启动坪山-大鹏干线主廊道方案研究工作。

  行动21:持续推动重点片区服务提升。通过发展多层次公共交通、完善慢行系统、优化微循环等手段持续推动高新园、西乡铁仔山片区交通服务提升工作;开展后海片区、车公庙片区等22个片区综合服务提升工作,其中完工1个,推进/续建1个,开工6个,开展前期14个。

  对策三:兼顾薄弱地区需求,完善路网、停车等基础设施。

  行动22:重点推进断头路打通工作。梳理跨区断头路,优化路网结构,打通21条区内断头路,畅通道路微循环。

  行动23:持续推动片区次支路建设。针对路网密度偏低的罗湖清水河及龙岗、大鹏、光明、坪山等第三圈层地区,推动86条次支路新、改建工程,其中完工43条,推进/续建18条,开工22条,启动前期3条。

  行动24:改善城中村、第三圈层地区交通出行条件。通过道路空间整治、内部秩序优化、增设便民接驳线路等手段,进一步改善白芒村、向西村等城中村及光明、坪山、大鹏等第三圈层居住区交通服务能力。

  行动25:持续调整路内宜停车泊位设置。开展路内停车年度评估,结合道路条件、交通流量、停车需求变化和社会公众意见适时调整路内停车设施,重点在光明、坪山、大鹏等第三圈层地区新增宜停车泊位,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

  行动26:多方式补齐老旧小区停车供给短板。科学规划、分类施策,开展《深圳市停车分区细化研究》,实施分类分时分区差异化停车政策;鼓励停车资源共享,借鉴罗湖经验,各区围绕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刚性停车矛盾区域选取1-2个试点停车共享工作,合理满足出行停车需求;出台市级停车设施奖励办法,引导各区完善区级财政奖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机械立体停车设施。

  通过实施上述行动措施,努力使得我市道路交通运行更有序、社区交通环境更舒适,并不断提升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实现“交通运行平稳,出行品质提升”,为深圳打造“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提供更加卓越的支撑。

 

        


附件下载

分享到: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