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时间:2023-03-07 09:49字号:【 视力保护色: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认真履职尽责、狠抓工作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海空双港物流稳中有进,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行业招商引资全面加强,智慧绿色交通蓬勃发展,民生交通服务提质增效,交通设施品质持续提升,安全生产实现“双降”目标,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坚决守住交通运输疫情防控防线。一是统筹深港跨境货运疫情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跨境货车运输模式,开通深港跨境水路运输快线,深港跨境水路运输量同比增长49.6%。二是筑牢“防输入、防输出”坚固屏障。在机场、港口、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严格高效落实测温、扫码、戴口罩、核酸查验等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机场、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四件套”防控管理。三是强化“防反弹”防控措施。建立行业“白名单”管理制度,推出公共交通乘车码、健康码“一码通行”。

  (二)全力推动双港物流高质量发展。一是全球湾区核心枢纽海港实现新突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003.56万标箱,同比增长4.4%,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球第四。深圳港LNG接卸量达1214万吨,稳居全国港口第一。新开通大湾区组合港11个、海铁联运内陆港6个、国际班轮航线4条,大湾区组合港模式获评深圳市优秀改革案例。小漠国际物流港正式开港。盐田港东港区一期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安全引航船舶2.3万艘次,同比增长2.5%。大鹏湾水域深港进出船舶实现“一次引航”,单船缩短进出港时间约2小时,大幅节省港航企业成本。二是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实现新提升。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达2156.3万人次、150.7万吨,均排名全国第三,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71.2万吨,逆势同比增长19.4%。新开多哈、纽约等6条国际货运航线,加密洛杉矶、大阪等10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及地区全货机航点达35个。全国首创航空货物“按件级别”实时轨迹跟踪查询、电子雾化产品“白名单”差异化安检模式,全国首家试点航空货运短途驳运安保链项目,全球首个航空箱CT项目完成符合性测试。深航、南航、顺丰航空等新增投放飞机运力14架。机场三跑道、T1和T2航站楼、樟坑径直升机场、观澜导航台迁建等项目全力推进。三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3302.23亿元,同比增长3.98%。印发《深圳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策略(2021-2035)及近期行动方案》,明确构建“7+30+N”三级物流场站体系。完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编制,印发实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实施工作方案,加快实施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项目遴选、土地整备、用地规划调整。开通大湾区首列中老泰冷链专列,大力发展“湾区号”中欧、中老班列,全年开行238列、发运货物2.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3.5%、82%。推动重点物流企业引进菜鸟系企业战略投资,支持物流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系统推进交通规划前瞻布局。一是综合规划高点定位。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印发《深圳建设交通强市行动计划》。编制《深港交通合作行动计划(2022-2025年)》《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促进综合交通协调发展。二是专项规划适度超前。印发《深圳市港口和航运发展“十四五”规划》。开展西部港区整体布局优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及综合能源补给站规划、公共卫生应急物资运输枢纽建设方案等研究。开展海上休闲和客运码头专项规划实施评估。三是通道规划提前布局。规划形成1000公里“八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完成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通道、龙坪盐通道北段、盐龙大道北延等规划研究,开展西乡-丹梓通道(横岗至宝龙段)交通设计。加快稳定广深高速改扩建技术方案。

  (四)加快推进枢纽城市建设提质提效。一是交通固投创新高。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0.84亿元,有效发挥经济稳增长“压舱石”作用。二是地铁建设成效显著。新开通地铁12、14、16号线和6号线支线、11号线福岗段,新增地铁运营里程128公里、为历年之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559公里、从全国第七跃居全国第四,线网密度居全国首位。岗厦北、黄木岗、大运交通枢纽开通运营。坪山云巴1号线一期开通。三是路网体系持续完善。外环高速二期、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横坪公路改造、公常路下穿改造、吉华路改造、盐田北综合车场等项目建成。龙澜大道北延、侨城东路北延等项目开工建设。深中通道、春风隧道、妈湾跨海通道、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综合改造、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四是国铁、城际加快建设。深江铁路、深汕铁路、平盐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南延等项目稳步推进,加快打造“轨道上的深圳都市圈”。

  (五)持续增强交通创新发展动能。一是低空经济加速发展。成功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印发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组建市级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智能融合低空系统建设,低空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依托美团无人机、顺丰科技等头部企业大力发展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全年新增无人机运输航线48条,新建小型起降点20个,实现载货无人机及综合应用飞行30万架次。二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新突破。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印发《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加快形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妈湾港进驻38辆自动驾驶集卡,南山等区有序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载人示范,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总里程201公里、发放测试示范通知书222张,法规带来的政策红利正在转化为行业发展的先行优势。三是交通管理数字底座更加坚实。初步搭建交通行业BIM底座,构建交通大数据平台,完成局内外50个系统数据汇聚、258项历史数据接入、38项数据共享。完成高速公路等区域2500余路视频监控建设。成功举办道路病害智慧巡检比赛、交通设施BIM大赛,并推动建立相关技术标准。

  (六)深入推进交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是运输结构持续优化。水水中转完成752.9万标箱,同比增长3.5%。运营海铁联运班列30条,完成运输24.1万标箱、同比增长6%。顺丰铁联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省级验收。二是交通领域清洁化扎实推进。深圳绿色航运基金正式成立。完成华南片区首单海上国际船舶LNG加注,大鹏湾LNG枢纽港成为国内首个接卸量超亿吨的LNG港口。新建6套港口岸电设施,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率全国最优。港口、机场完成324台作业机械清洁化替代。投放新能源大客车105辆,更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491辆、巡游出租车3726辆,新增纯电动物流车6371辆,新能源营运车辆规模保持全球第一。三是道路交通噪声治理全面加强。编制交通噪声严重污染路段治理方案,实施26条交通繁忙道路噪声监测。大力推进道路“白改黑”改造、破损路面桥面修复、声屏障维修更换等工作,新增降噪路面43.89万平方米,交通噪声治理成效初显。

  (七)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一是交通民生实事超额完成。优化调整178条公交线路,完成年度任务的209%。完成130座公交站台标准化改造,完成年度任务的130%。新改扩建非机动车道548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83%。打通断头路33条,完成年度任务的165%。新增2873个路边停车泊位,完成年度任务的115%。二是公共交通服务提质升级。高质量推进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地铁、公交加速融合,全市轨道一次接驳覆盖范围提升至91.8%,轨道公交一次换乘可达建成区比例提升至92.8%。全年城市轨道客运量达17.5亿人次,全国排名第四。推广建设新款智能公交候车亭43座。开通智慧公交地铁接驳线、预约公交、社区微巴、定制通学巴士等高品质公交线路1032条,开行跨市公交线路17条。创新发布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完成20个“老年人一键叫车”服务点建设。网约车合规率达95.1%,合规化比例居全国前列。全市汽车租赁企业实现100%备案。三是市民出行环境持续改善。新增停车位19万个。全市非机动车道里程总数达3197公里,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覆盖率提升至27%。整治无障碍设施道路689条。根据《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深圳交通运行速度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表现最优。

  (八)着力打造安全宜行交通设施。一是道路设施完好率持续提升。印发道路占挖管理方案和修复单价标准,统筹编制年度道路挖掘计划,挖路扰民现象明显减少。完成3300座桥涵、3480座边坡年度“体检”,评估独柱墩桥梁540座,开展道路雷达探测1550公里,排查整治盲道问题8569处。依托养护专业巡查,主动排查涉及水务、通信、电力等各类窨井盖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分拨、处置、办结。全市道路设施综合完好率达98.4%,优等路率达98.3%,道路设施完好水平居全国前列。二是交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建立交通综治工程快速响应机制,统筹实施梅林关、科技园、坪山高中园等10个重点片区综治项目,开展大鹏所城、万象天地等5个景点商圈交通改善工作。印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安全排查治理方案》,完成32个事故多发点整治,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市民出行体验。

  (九)不断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一是安全生产实现“双降”目标。强化道路运输、港口航运、交通工程等领域安全监管,亡人生产安全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53%、24.66%。整改消除安全隐患3.3万个,消除重点路口路段隐患1000余处,完成18座通航桥梁隐患治理、65座公路独柱墩桥梁加固整治。增设“大型车辆右转弯警示带”667处、“两米停车线”1138处,制定80个“锐角相交”高风险交叉口安全改善方案。二是一流法治部门建设持续深化。扎实推进《深圳经济特区路政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若干规定〉实施办法》等立法项目,制定、修订13份部门规范性文件。改革3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机制,印发轻微违法行为减免责清单。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实现办案质效“双提升”。三是行业市场秩序保持平安稳定。做好信访工作,完善民生诉求办理工作机制,建成“光明模式”服务站点和“局长信箱”。常态化推进行业扫黑除恶、禁毒、扫黄打非、海防打私、打假打私等专项工作。

  (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通过“三会一课”、专题党课、在“我想对党说句话”栏目交流心得等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和五星党组织、五星党员评选。深入开展“党建+服务民生”“党建+攻坚克难”等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圳首条海底隧道“妈湾奇迹”案例获“党建杯”创新大赛全市二等奖、全省三等奖。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成巡视巡察整改任务。深化廉洁文化建设。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坚持不懈纠治“四风”,以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抓紧抓实抓细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各项工作,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交通新的更大贡献。

  (一)港航并重,客货并举,开启海陆空高质量“加速跑”。

  一是海港方面。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冲刺3100万标箱。进一步拓展提升深圳港的辐射能级。开通中山、江门等地组合港,新增组合港4个以上;在湖南、重庆、贵州等地布局内陆港,为内陆地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新增内陆港6个以上;增加深圳港直通全球主要市场航线,新增跨境电商海运快线5条等。大力发展汽车滚装和集装箱运输,方便深圳及周边地区汽车通过深圳港运输,推动港口汽车出口运输实现跨越式增长;推动小漠港申请整车进口资质,打造辐射粤东、通达全球的整车进出口口岸。加快建设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建成宝安综合港区一期;开工建设深圳港西部港区出海航道二期、大铲湾二期、小漠国际物流港防波堤工程;加快盐田港东作业区、深圳港引航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亚洲船舶LNG及燃料油加注中心,加快组建LNG加注船队,推进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码头2号泊位工程建设,提升港口LNG仓储、转运服务能力。二是空港方面。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冲刺4500万人次。进一步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支持航空公司加大宽体机等运力投放,恢复拓展更多连接全球创新型城市和新兴市场国家节点城市的国际航线,拓展和加密国际航线15条以上,推动与全球主要枢纽机场建立友好机场;提高深圳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三大城市群之间的航班频次与品质;推进深圳与大湾区城市之间有效衔接、协同发展,加强与基地航空公司战略合作。大力发展国际航空货运。引导航空公司和物流运营商加密通达全球主要货运枢纽航线,鼓励中外航空公司执行“客改货”和加密货运航班;开展跨境电商带电货物航空运输试点,推动跨境电商空运进出口货量增长25%以上,进口生鲜冷链货量增长20%以上。加快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机场东区和南区货代一号库、DHL华南航空快件枢纽建设,开工建设机场南区新国际货站一期、空港南货运驿站等,全力推进T1和T2航站楼、观澜导航台迁建、樟坑径直升机场等项目建设。

  三是物流方面。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冲刺3500亿元。加快构建安全畅通高效的物流网络,构建“对外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转运中心+社区物流配送站”三级物流场站体系,全面推进平湖南商贸服务型、机场空港型、盐田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申报生产型国家物流枢纽;鼓励物流行业领军企业“走出去”拓展延伸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物流设施体系;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专列、冷链专列、定制化班列,协调推动深圳中欧班列月开行规模稳定在30列以上。

  (二)固本强基,招强引优,加快培育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供应链方面。发展壮大物流供应链产业集群,推动新增3家百亿级供应链服务企业、1家上市供应链服务企业,认定130家以上的重点物流企业,大力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达1.4万家、第四方物流企业达4000家。大力发展适应消费需求的特色物流,推进黎光物流园、鹏深智慧保税物流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星码头二区地块18万平方米冷库和高端仓、赤湾码头1-3号泊位后方高端冷链仓综合开发建设。

  二是低空经济方面。加快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加强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建设智能融合低空系统,推进打造低空“设施网”“航路网”“通信网”“气象网”“服务网”五张网;大力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支持美团、顺丰、东部通航等头部企业开展低空飞行试点试验,推广无人机末端配送业务;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在深投资力度,全年计划新增省、市级创新平台6家,形成3至5家龙头企业和一批低空经济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是招商项目方面。紧盯交通运输行业国内20强、世界500强开展招大引优,引进智能网联头部企业来我市深扎根、大发展,吸引低空经济领域领军企业落户深圳,与国际大型港口签约友好港,推动深圳港友好港数量达27个以上。

  四是展会论坛方面。争取将物博会打造成全球物流行业头部展会,吸引国际知名参展商100家以上,办好深圳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论坛、泛太平洋海运亚洲大会、国际港口链战略论坛、铁水联运高峰论坛、低空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创新大会等。

  (三)规划先导,加大固投,“双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一是交通建设方面。高质量建成一批,力争建成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布坂联络道、葵涌环城西路、盐港东立交、民治综合车场、地铁8号线2期等项目;尽全力开工一批,开工建设机场东枢纽、彩梅立交、鹏坝通道、盐坝高速市政化改造一期、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一期等项目;大力度推进一批,推进深江铁路、深汕铁路、深大城际、深惠城际、13号线等12条地铁线路、春风隧道、机荷高速改扩建、妈湾跨海通道、龙澜大道北延、东部滨海旅游观光公路等项目建设。

  二是交通规划方面。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发布《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2-2035)》,促进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加速区域交通协同一体化,提出“双城三圈”背景下深港交通融合发展的目标和策略;优化完善港口功能布局,推动小漠港规划调整,为深汕合作区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提供支撑;推动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开展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与运输服务综合提升,加快实现制造业园区“15分钟上高快速路、20分钟抵达对外物流枢纽、具备轨道交通站点服务”。

  三是交通综治方面。打通清水河四路、华富南一路等断头路20条;开展盐田区外国语学校、福永中学等30所学校和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岗中医院等30所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完成留仙大道-九号路、观光路-梅观大道等100余个拥堵节点改善提升,完成黄木岗枢纽片区、科技园片区等20个交通拥堵片区改善;编制《深圳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导则》,完成30个以上高风险路口安全隐患整治。

  (四)智慧赋能,绿色低碳,引领可持续发展“现代交通”。

  一是智慧交通方面。推动实现智能网联领域创新发展,建设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统一政府监管平台,支持开展公交、出租车自动驾驶示范运营,鼓励在城市环卫、载货运输以及末端配送等开展自动驾驶创新应用,发展壮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高质量一体化交通智慧平台,完成运输安全监管、公交资源调控、行业信用管理等应用平台上线运行;构建涵盖港口建设运营、航运公共数据服务、智慧船舶应用等智慧赋能体系,支持妈湾智慧港区建设全球首个自动驾驶混行作业港区;打造最佳体验智慧机场,全面推进旅客全流程自助服务、行李全过程跟踪等数字化应用;推动物流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推动重点物流企业实施物流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物流管理数字化升级。

  二是绿色交通方面。大力发展绿色清洁港口,推动港内作业车辆清洁能源占比达50%以上,出台清洁能源船舶补贴政策;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水水中转比例达25%,优化完善新能源物流车发展政策,新增8000辆新能源物流车,开展氢能冷链配送物流车应用示范;推进噪声污染严重道路专项治理,研究推广多功能储能式发光涂料等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有效降低道路噪声污染。

  (五)山海连城,四网融合,民生为本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

  一是交通出行方面。实施公共交通服务升级行动,加快推进深圳“轨道-公交-出租网约-慢行”四网融合,推动轨道公交一次换乘可达建成区比例提升至93%,开通旅游观光巴士、通学巴士、定制巴士等700多条特色公交线路。研究出台深中两地城际客运一体化方案,构建珠江东西两岸客运走廊。初步建成全市统一智慧停车信息平台,推进全市新增停车位20万个,优化完善宜停车泊位缴费功能,完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程序。

  二是慢行系统方面。全力配合“山海连城”计划,推动慢行系统提升,新改建非机动车道400公里,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接驳,打通骑行断点,改善无障碍设施和过街设施,滚动测评和发布共享单车交通指数。

  三是民生实事方面。全力推动“优化市民出行体验”民生实事桩桩件件有落实。优化调整85条以上公交线路;完成100座以上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标准化改造;新改扩建非机动车道400公里;治理100处以上交通拥堵节点;打通清水河四路、华富南一路等20条断头路;完成不少于20个交通拥堵片区改善,提高全市平均车速;新增2500个“宜停车”路边停车位,实现文化设施、公共场所停车位等“一键预约”全覆盖,不断提升居民出行幸福感。

 

        


附件下载

分享到: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