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时间:2018-01-26 14:30字号:【 视力保护色:      

 

  一、2017年工作成绩

  2017年,市交通运输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城市质量提升年”为工作重心,践行“深圳质量、品质交通”,紧扣对外交通、城市交通两条主线,交通运输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保持安全稳定发展。

  2017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成绩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交通发展规划前瞻引领。开展新一轮综合交通对外通道规划布局研究,进一步提升交通先行引领作用。研究新增宝坪、宝鹏等东西向和侨城东路北延、沙河东路北延等南北向快速通道,支撑城市发展。开展机荷高速改扩建、龙大等高速市政化改造、皇岗路快速化改造等重点项目规划,进一步完善全市路网结构。开展滨海大道深圳湾总部基地段等下沉方案研究,营造高品质公共空间。

  二是国际航运枢纽巩固加强。深圳港口企业参与投资的吉布提新港区等投入运营,开通深圳第一条中欧班列,形成以深圳为连接点贯通“一带”和“一路”的国际海陆运输大通道。加快深圳港全球友好港网络建设,新增巴林、仁川2个友好港。新增10个大型泊位提供岸电服务,累计57艘次船舶使用岸电,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开通外伶仃岛水上客运航线和“海上看深圳”游船,安全引航25092艘次,全年进出港邮轮旅客跃居全国第四。2017年,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2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1%,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三。

  三是航空枢纽功能有力提升。加大国际航线拓展力度,加强机场运营保障,获得直飞伦敦重要航权,高峰小时航班容量提升至51架次。协调处理前海5处超高建筑物,协同开展无人机管控,推进观澜导航台迁建,积极维护民航净空安全。增开坪山等4座城市候机楼,开辟全国第一个机场网约车候客区。2017年,深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561万人次,同比增长8.66%,位居全国第五。

  四是铁路枢纽地位更加夯实。我市提出的“东西贯通、南北终到、互联互通”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思路获中国铁路总公司和省政府认可,深肇铁路、深汕铁路纳入广东省铁路网规划修编初步成果。广深港客专深港连接段隧道全部贯通,完成赣深客专东莞塘厦至深圳北段初步设计,启动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穗莞深城际线机场至前海段、西丽枢纽等国铁城铁项目前期。开通福田、深圳北至坪山、惠州、汕尾捷运化列车,增加高铁光明城站停靠班次,全年铁路客运发送量达7181万人次,同比增长8.6%。

  五是物流产业保持高位发展。修订完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共享化发展。成功举办第十二届物博会,展会规模与国际化程度再创历史新高。顺丰、东方嘉盛等重点物流企业成功上市,物流与供应链上市企业达8家。越海全球成为国内供应链行业首家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引导设立怡亚通供应链研究院、深圳市生鲜冷链和城市物流协会。2017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市GDP比重10%左右。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提效。

  交通建设力度全面加大。华为立交F匝道、东宝河新安大桥等9个项目完工,惠盐高速改扩建工程先行段、盐港东立交等8个项目开工,深中通道、外环高速、坪盐通道、坂银通道等36个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三期6、8、10号线等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四期12、13、14、16号线开工建设,全市同步在建轨道总里程达275公里。2017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7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交通建设质量全面强化。坚持以标准为先导,编制完善17项道路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建立交通建设工程景观艺术专项审查机制,提升景观艺术水平。改革工程招投标办法,初步建立委属交通建设项目“择优”招标制度,引导从业单位重履约、守信用。在重大交通建设工程中推广BIM技术、构件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提升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水平。推行施工质量“样板先行”和“首件”审查制度,建立质量讲评制度,提高工程实体质量。

  七是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高。

  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明显提升。调整公交线路133条,新开社区微巴线路34条,标准化改造候车亭307座,累计推广纯电动公交车16359辆,专营公交实现100%纯电动化,实施公交车身新式颜色涂装,公共交通便捷性、舒适性、人文性进一步提升。严格规范网约车准入,调整巡游出租车运价,出租车市场逐渐回暖、服务稳步提升。龙华现代有轨电车投入试运营,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达500万人次。

  交通设施服务品质明显提升。建立“行走深圳”常态化机制,制定道路养护操作技术指引等标准规范12项,高规格举办深圳风雨连廊概念设计作品征集大赛,开展路域环境整治22项,高标准建成益田路等首批养护示范路26条,养护“深圳标准”基本形成,全市路域环境显著改善。

  八是交通组织管理不断强化。

  交通治理效果明显。打通断头路51条,完成口岸、医院等240个热点地区交通整治,新建改建自行车道206公里,建设自行车停放区8000个,编制三网融合实施方案指引,完成轨道三期在建线路接驳设施规划,试点路内限时停车,在宝安、龙岗、龙华增设路内停车泊位4600个,启动小汽车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高德地图发布全国100个大中城市拥堵指数排名,我市从2016年的第6位下降到第28位。

  智能交通加快发展。新接入视频8381路、重点车辆GPS数据10788台,出租车安装新型智能车载终端12628套,道路客运车辆100%安装车载视频设备,引入保险公司参与安装危运车辆驾驶行为智能监控系统,行业监管水平大幅提升。试点非现场查处超载超限,在深南路、新洲路应用在线仿真,率先在开放道路开展公交自动驾驶测试,完成全市公交终端“全国一卡通”升级改造,支持“微信”二维码扫码乘车,行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九是行业监管治理更加规范。

  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深化。承接省交通运输厅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5个,市交通运输委245个依申请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网约车管理、小汽车调控有13项事项实现系统自动化审批,全部审批事项进驻综合行政服务大厅,组建首席代表工作团队,实现一门式集中受理。

  交通综合执法进一步强化。紧绕增强执法能力、提升执法质量主线,紧扣“保安全保稳定保秩序”主题,紧盯非法大巴、无证机动车维修、道路路政、危货运输、公路治超、港口及海上休闲船舶、非法网约车、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等八大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联合联动,严格案件管理,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7.3万人次,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28955宗,案件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行业安全监管进一步严格。出台顶格处罚措施,严处超速、超载、超员、疲劳驾驶等十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在客运、泥头车、集装箱拖车等行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年共整改排除安全隐患23363个,依据《安全生产法》实施行政处罚334宗,行业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

  十是内部运行体系有序高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在市直机关工委系统述职中名列前茅。督办完成省市重点考核工作33项,办理“两代表一委员”议案提案198件,“深圳交委”微信公众号、微博影响力位居全市前列,全委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轨道运营监管、综合执法、设计管理等机构设置,落实辖区交通局双重管理体制。选拔推荐各级干部191人次,引进在编人员107名。完善“1+8”廉政制度体系,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制定实施“十禁止”“四备案”制度,对工程建设等重点业务实施“菜单式”管理,进一步严明了作风纪律。举办“践行深圳质量打造品质交通”演讲比赛,全委全行业共荣获国家省市奖励51批次,市交通运输委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一年来,市交通运输委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机会办成的大事。

  过去一年,面对航权时刻紧张、航空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市交通运输委加大国际航线扶持力度,加强与基地航空公司战略协同,新开国际航线16条,拓展力度创历年之最。深圳机场通达洛杉矶、莫斯科、法兰克福、悉尼等36个国际热点城市,实现欧美澳三大洲直航,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市交通运输委与中山各部门共同努力,克服码头改造、口岸验收等困难,历时5个多月,正式开通深中水上巴士,实现深中两地1小时生活圈,促进了两地交通和经济往来,便利了珠江西岸市民航空出行,拓展了深圳机场客源腹地。马兴瑞省长对此专门批示予以肯定。

  过去一年,市交通运输委克服场站资源紧张、充电设施不足、车辆产能限制等问题,采取创新车辆推广模式、出台规范标准、开展运营评估等措施,全力推进公交纯电动化,共推广纯电动公交车16000多辆,成为全球率先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的大城市,为守护“深圳蓝”作出积极贡献。

  过去一年,市交通运输委按照“好快省安廉”的要求,推进交通工程建设,狠抓工程质量,推行工程招标“择优”改革,推出不良行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引入“优秀团队”,改变原来“海选”做法,试行“掐尖”选择优秀队伍,投标单位实力大幅提升,投标下浮率向“合理”回归,争先创优的氛围初步形成,交通建设市场净化效果初显。

  过去一年,面对交通设施标准不高、品质不高等问题,市交通运输委借鉴香港、杭州等城市先进经验,坚持精品意识工匠精神,出台各类交通设施养护新标准,扎实开展“行走深圳”和专项治理行动,走现场、找问题、提质量,解决案件71.6万件,全市交通设施品质明显提升,舒适度、人文性、艺术感显著增强。

  过去一年,面对绿的客流下降、运价长期偏低、服务质量下滑等严峻形势,市交通运输委启动出租车运价体系调整工作,全国首创运价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红绿的同城同价。以出租车纯电动化为契机,稳步推进红绿的一体化,解决了多年来红绿的“同城不同价”“分区运营”的历史积弊。

  过去一年,市交通运输委积极响应市民出行诉求,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推出“大鹏快乐行”,构建多层次、一站式交通旅游综合解决方案,发展预约巴士、高峰巴士,丰富高峰期服务品种,投放社区微巴、企业服务巴士,下大力气解决社区、园区出行难题,公共交通服务更加接地气、惠民生。

  过去一年,面对自行车“围城”,市交通运输委率先出台鼓励规范发展若干意见,举行立法听证,联合城管、交警、各区政府等,严格控制投放规模,强力整治乱停乱放、违规骑行乱象,试点电子围栏、共享停车锁桩,在创新与监管之间,探索出具有深圳特色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管共治模式,在交通运输部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深圳骑行指数位居内地主要城市榜首。

  过去一年,面对传统驾校存在挪用学费、资金链中断、学员培训难以为继等问题,市交通运输委启动驾培学费第三方监管改革,全国首创“淘宝式”学车,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模式,自主选择“先培后付”付款方式,有效防范驾校资金风险,促进行业理性规范经营。

  过去一年,市交通运输委创新推出网约车许可“全网络、全自动、零现场、零费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足不出户一网受理、多部门并联审核、全流程自动许可,解决了要求证明“我就是我”的尴尬问题,提高了审批效率,降低了廉政风险,成为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标杆。

  过去一年,市交通运输委坚持严管与严罚相结合,深入分析近年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原因,梳理出十类存在主观故意且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安全生产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从行政处罚、行政管理措施两方面给予顶格处罚,并在道路客运、危险货物运输等领域强化智能化手段应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严厉的手段、最有效的措施和最严肃的问责,倒逼企业和从业人员遵章守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的底线意识、红线思维明显强化。

  当前我市交通运输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互联互通有待加强,深圳港泊位能力、西部港区航道条件需继续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机场航站楼、跑道等设施保障能力日趋饱和,对外铁路、高速公路通道仍需不断拓展,深莞惠边界交通联系有待加强。二是对标先进城市,我市交通设施在精细化、人性化、品质化、舒适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慢行系统衔接不畅,交通设施与环境不协调,城市公共空间被侵占。三是我市工程建设市场从业单位数量巨大,水平不一,鱼龙混杂,违法转包、挂靠等乱象时有发生。四是交通民生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轨道-常规公交-慢行“三网”融合不够。五是我市智能交通框架初步构建,但仍面临数据质量不高、系统分散隔离、应用支撑不足、新技术新业态前瞻研究不够等问题。六是福龙路、梅观路、南海大道、文锦北路等主干道路拥堵仍较突出,高快速路节点交通组织亟需改善,全市停车矛盾日益突出。七是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仍然不到位,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仍然较为淡薄。八是市交通运输委在一些重点领域仍然存在一定廉政风险,有些业务制度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同志责任心不强、推进工作不力,存在拖延、推诿情况,有些同志对事业缺乏激情和追求,缺乏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等。这些问题,亟待认真研究、抓紧解决。

  二、深圳交通运输发展愿景及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7年12月,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召开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服务人民、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全面建成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慧、开放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成世界领先、人民满意、有效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交通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好先行。

  1月14日,王伟中书记在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起源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践行地,肩负的战略定位、承担的使命任务,就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先行一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探索新路,强调到2020年,深圳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经济特区,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1月17日,政府工作报告表示,2018年深圳要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本路径,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目的,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深圳交通运输必须有新蓝图、新战略、新目标、新措施。对照中央省市的战略部署,结合深圳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市交通运输委将分三步建设交通强国先锋城市,全力保障深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到2020年,深圳将全面建成更具时代引领性的品质交通,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支撑深圳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深圳将着力完善集疏运体系,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800万标箱;着力拓展国际航线网络,开通国际航线60条,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500万人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的中坚力量;着力发展现代供应链,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2800亿元;广深港客运专线香港段开通运营,形成“东西贯通、南北终到、互联互通”的国家铁路通道体系;坂银通道、坪盐通道等重要通道通车,建成布局合理、衔接高效、循环畅通的现代化路网体系,打造以人为本、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交通设施示范区;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11条,高峰期公交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至65%,建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元公交为辅助、适度竞争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着力重构慢行系统,自行车出行占比提升至15%,新增10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巡游车、网约车全部电动化,提供全链条的智慧交通出行服务。

  到2035年,深圳将全面建成更具竞争力辐射力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核心引擎,海空双港综合优势更加凸显,对外运输通道更加完备,具有强劲的国际国内辐射带动能力,以轨道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常态的高品质公交都市全面形成,城市交通出行服务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智慧化,有力支撑深圳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将全面建成交通强国先锋城市,高效配置国际要素资源,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潮流,强有力支撑深圳成为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经济特区、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坚定不移打造更具时代引领性的品质交通,勇当建设交通强国的先锋城市,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坚定走“枢纽支撑、品质锻造、智慧引领、绿色共生”的深圳交通运输发展之路。

  坚持枢纽支撑战略,就是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坚持开放包容、协同共建,坚持立足前瞻、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畅通对外通道,形成港口、机场、国铁、路网融为一体的大交通发展格局,构建融合深莞惠、连通大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坚持品质锻造战略,就是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品质、狠抓细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以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标准、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努力建设硬件先进、软件领先的世界一流城市交通,为市民提供舒适、便捷、人文、安全的交通环境,实现深圳与先进城市之间由“跟跑”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

  坚持智慧引领战略,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信息化、智慧化引领交通运输国际化现代化,瞄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前沿,推进先进技术在交通供给、交通管理、交通服务上的应用,全面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体系,引领交通业务革新,努力解决综合交通运输中资源分配不平衡、信息掌握不充分的矛盾,打造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交通样板。

  坚持绿色共生战略,就是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交通出行方式,践行公共交通优先,促进低碳交通发展,坚定走交通行业稳定、交通产业升级、交通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营造人与交通、环境与交通、城市与交通和谐共生的良好发展氛围,争当交通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城市。

  三、2018年工作部署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起步之年。市交通运输委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全国、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两条主线,狠抓重点,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厚植优势。重点抓好以下十二方面工作:

  (一)聚焦前瞻引领,系统谋划未来发展。

  深化战略规划研究。出台落实交通强国深圳发展策略,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圳交通发展策略和行动方案,开展深港深度合作的交通枢纽规划研究,进一步强化交通规划引领作用。

  深化重大通道规划研究。完成干线路网优化及地下快速路规划,新增宝坪、宝鹏东西向快速通道。完成机荷-惠盐、盐坝、南光、广深高速深圳段等高速公路和侨城东路北延、皇岗路等一批重点改扩建项目规划研究,完成滨海大道深圳湾总部基地段、中心区中轴线局部路段下沉方案规划研究,优化完善全市路网结构。

  深化区域交通一体化研究。推进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速新通道、高铁新通道规划建设,支撑合作区建设开发。完成深莞惠路网衔接交通设计修编初步成果。

  (二)聚焦枢纽辐射,推进海空双港发展。

  提升深圳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影响。出台加快港口发展指导性意见,完成港航产业资助政策修订,引导全行业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建设。对标新加坡和香港,制订深圳自由贸易港构建方案,力争成为国家自由贸易港试点港口。加快推进深圳港口资源整合,形成立足深圳、辐射粤港澳、布局全球的港口发展模式。推进深圳港集装箱近距离内陆港体系方案研究,开展盐田东港区项目前期,完成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推动实施降低运价、便利通关手续等措施,提升驳船和铁路运输比例至21%。加密深中水上巴士,新开5条国际邮轮航线。新增可提供岸电服务泊位5个,提高岸电使用率。

  拓展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网络。重点发展全球创新型城市、欧美澳热点城市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航线,新开伦敦、马德里、布鲁塞尔等国际航线5条以上。积极协调各级部门,争取更多航权时刻资源,解决基地航空公司生产保障用地问题,推进机场第三跑道、T3卫星厅规划建设,谋划第二机场规划选址,力争完成樟坑径直升机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优化机场国际中转流程,力争144小时过境免签和24小时过境免检政策落地。协调完成观澜导航台迁建方案,发布机场及导航台周边无人驾驶航空器禁飞区和限飞区。

  (三)聚焦高端升级,大力发展现代供应链。

  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在全国率先制定促进现代供应链发展指导意见,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培育壮大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力争进入全国财富500强的企业达到3家,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2家,重点物流企业增至90家。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怡亚通、信利康、顺丰供应链总部建设,支持顺丰无人机配送、越海全球机器人自动化分拣仓库等创新示范项目,鼓励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运力、标准化托盘、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做好无车承运人试点项目监管指导,促进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培育新能源物流车辆300辆以上的规模化、绿色化、智慧化企业3家,力争获得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第一批试点资格。

  扩大交流合作平台影响力。继续办好物博会,举办全球价值链创新发展峰会、泛太平洋海运大会、智慧物流论坛等高规格、国际化的高峰论坛活动,力争国际参展商比例达35%,打造物流业全球著名品牌。

  (四)聚焦通道拓展,完善铁路公路网络。

  加快国家铁路建设。研究谋划深圳至河源或梅州新线路、深圳至湖南新通道、深珠公铁复合通道,推动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开工建设深茂铁路、赣深客专深圳段,开通广深港客专香港段。推进平湖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加快平南、平盐铁路改造方案研究,完善铁路集装箱货运体系。抓紧开展西丽、机场东、平湖、光明城、坪山等重点枢纽规划建设,促进铁路枢纽与城市中心协调发展。

  加快城际铁路建设。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线深圳地区布局规划方案,谋划深珠、深中、深惠河、深汕、深莞、深莞增等城际轨道及港深西部快轨、东部轨道通道,预留城市轨道延伸至河套地区,并争取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线网规划,稳定穗莞深城际南延段和深惠城际规划方案,构建与国家铁路功能互补的城际铁路网。加快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通车。

  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外环高速、沿江高速二期、东部过境高速土地整备,项目进入全面施工,东部过境高速实现与莲塘口岸接通,惠盐高速改扩建工程全面建设。

  (五)聚焦重点项目,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6、8、10号线等三期及三期修编工程土建完成80%,12、13、14、16号线等四期工程加快建设,全年完成投资约230亿元。

  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力度。完工一批:确保完成南坪三期、石岩外环、丹平一期北延等8个项目。开工一批:力争妈湾跨海通道、梅观市政化南段、盐龙大道、绿梓大道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一批:大力推进26个在建项目建设,深华快速路主线通车,春风隧道盾构机始发,坪盐通道、桂庙路、东部过境连接线隧道主体贯通。前期一批:推进望海路、梅观市政化北段等项目可研编制和大鹏大道、月亮湾快速化等项目初步设计、概算编制等前期工作。全年道路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超过70亿元,同比增加16.7%。

  (六)聚焦质量标准,提升交通设施品质。

  持续提升道路设施建养标准。创新设计招标,突出强调项目设计团队评选和设计方案评选。创新施工工艺,大力推广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创新项目管理,试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推行项目主任制,试点由设计师或委托工程监理实施驻场质量技术监督。严把项目质量关,制定我市市政道路质量检验“优良”标准,建立材料品牌库,实行末位淘汰制,提高材料品质保障。对标先进城市,制定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道路病害维修技术指引等标准规范,建立道路养护“深圳标准”。

  打造优质专业道路养护队伍。全面实施道路设施日常养护履约督查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经费结算挂钩,确保养护队伍全面履行合同义务,保障养护质量。探索推行养护队伍持证上岗制度,统筹开展养护队伍实操培训,传授最新养护理念、知识和技能,逐步提升道路设施养护水平。

  全面开展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统一实施标准,强化设计把关,全面推进具有深圳特色、深圳文化的道路状况整治、桥梁隧道刷新、多杆合一、白改黑等8大项329小项品质提升行动。坚持样板先行,每区打造一批精品示范路。严把施工时序,按照春节、五一、国庆三个时间节点,优先开展中心城区、门户区域及重要道路的整治提升,优先改善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实现城市交通设施环境品质提档升级。

  (七)聚焦服务提升,擦亮公共交通品牌。

  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有序发展优点巴士、E巴士等预约类公交,试点推出100台商务高端型巡游出租车和100台无障碍出租车,丰富公共交通服务品种。优化机场、车站、口岸等重要交通枢纽特殊时段交通保障模式,探索培育“客运+旅游”的运游结合新模式。

  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新开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5条以上、微巴线路10条以上,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高至95.8%。深入挖掘轨道运能,优化龙华有轨电车运营组织,大力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深汕莞惠区域跨界公交运营衔接一体化,完善市际公交服务。鼓励长途客运班线采用联程联运方式,推动取消800公里以上省际道路客运班线。

  强化行业规范管理治理。制定运价动态调整方案实施细则,推进巡游出租车运价向政府指导价过渡。强化网约车运行动态实时监控,制定出台网约车服务质量考核监督办法。统一巡游车、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推动巡游车、网约车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管理,出台管理办法,制订车辆技术标准和运营服务规范,建立健全智能监管体系,加快推广电子围栏、共享锁桩以及电子牌照,实现精准管理。出台12座以上客车管理规定,强化营运客车源头管控。制定出台包车运力投放政策,明确我市包车运力投放模式、规模及程序。

  推进公共交通节能减排。建立纯电动出租车超额减排“指标+补贴”奖励考核机制,出台“智慧停车+充电”一体化配套政策,力争尽快实现我市出租车纯电动化。出台奖励补贴标准,推动老旧营运客车提前淘汰。

  (八)聚焦创新应用,构建智慧交通体系。

  打造全生命周期智慧道路平台。制定交通基础设施二维码编码规则,开展二维码编码管理,搭建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智慧道路平台。推进BIM技术在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沙江西路延伸段等项目应用,委新开工项目全部采用BIM设计、BIM施工管理。以春风隧道工程为试点,建设智慧工地,对原材料全过程跟踪、追溯,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智能化管控。加强交通建设工程智能设施配建,以桂庙路改造、沙河西路与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为试点,开展健康监测、视频分析、智能识别应用,形成“主动发现-自动报警-系统派单”的智慧管养。

  打造综合交通智慧监管平台。整合行业数据,搭建海陆空铁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分级授权,实现电脑端“一键登录、一屏尽览、联动指挥”,手机端多维度、实时查看全行业数据。出台重点车辆GPS考核管理办法,制定货运车辆智能化监控标准,利用人脸识别、行为检测技术,实现对全市危险品运输车辆、泥头车、拖车等重点货运车辆智能化监控。运用新一代综合勤务设备及视频监测、精准判别新技术,试点开展智能识别拉客仔、非法营运、道路非法开挖、非法立杆等事件自动报警,减少巡查人力投入,提升非现场执法精准性。

  打造高品质智慧交通服务平台。推进全委245项行政服务互联网流程改造,丰富“交通在手”功能,增加行政许可预约、办理、缴费、审批查询等功能。整合路内停车、商业停车场实时泊位数据,搭建全市停车智慧化管理平台,缓解停车难问题。制定数据共享清单和共享规则,培育交通大数据行业发展。加强与腾讯、滴滴、华为等合作,试点应用公交、地铁“乘车码”,按照“出行即服务”的理念,打造综合性、个性化的全链条出行服务。

  抢占交通前沿智慧高地。上半年出台自动驾驶管理政策,推动跨座式单轨、空轨、智轨等新型中运量系统研究,持续推进智慧驾驶试点应用,研究创建交通大数据与车路协同应用平台,让科技更好服务交通、服务民生。

  (九)聚焦综合治理,保障城市交通运行。

  加快完善城市交通管理政策。修订小汽车增量调控细则,出台二手小汽车交易周转指标管理、外地车管理等调控制度。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小汽车使用,研究推动交通拥堵收费及限时停车政策,推动拥堵和重点区域停车价格调整,研究在深盐二通道等设置HOV、HOT车道。研究出台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推动建立碳币激励体系和绿色出行奖励机制,倡导“停用少用,绿色出行”。完成深港跨界货运交通组织调整规划及实施方案研究,为未来实现公路跨界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打下基础。

  加快推进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口岸枢纽、学校、医院等热点片区交通改善,启动城中村交通治理,推进100个拥堵节点优化改造,打造10个治堵精品工程,打通20条断头路,力争新建、续建200公里次支路,推广实施潮汐车道、借道左转等微改善。提升道路施工疏解标准,严格规范施工疏解,打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拥堵发现、受理、治理、考核综合平台,保持主干道高峰车速26公里/小时以上。

  加快推动慢行复兴。完善慢行交通规划体系,出台慢行交通设计指引,加大自行车道设施供给,新增自行车道206公里、自行车停放设施8000处,推动龙华-福田等一批跨区自行车道试点建设,完善自行车智能停放等配套设施。

  加快轨道、常规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制订轨道-常规公交换乘接驳设施建设标准,落实轨道站点衔接规划,推动轨道沿线公交换乘枢纽建设,持续优化轨道、常规公交站点周边的慢行接驳网络,开展白沙岭等10个片区三网融合试点,构建多元融合交通服务体系。

  加快解决停车难题。出台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实施细则,推动建成龙岗中心医院等20个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新增路内停车泊位10500个,建成月亮湾等4个公交综合车场,启动大田洋等20个公交综合车场规划建设,逐步缓解医院、老旧小区等热点区域停车难和公交停车难。

  (十)聚焦严查严管,强化行业监督管理。

  狠抓行业诚信。建立行业诚信监管制度,完善信用评价标准,创新信用考核评价,落实市场主体依法有序退出机制,形成依法公示、联合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机制,提高诚信自治水平。

  狠抓综合执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双随机”抽查机制,规范行业发展。巩固联合联动执法机制,突出执法重点,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案件质量,推动执法更加全面、精准、到位,确保行业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减少,保障全市范围特别是机场、口岸、高铁站等重点区域营运秩序良好。

  狠抓行业安全。保持安全执法高压态势,严格执行十类违法违规行为顶格处罚措施,对涉事从业人员和企业从严从重处罚,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深化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建立健全常态化管控机制,全面摸清各类存量及新增危险源底数。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专项行动,加强重点道路客货运企业安全管理,强化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工地”,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警醒从业人员遵章守法。

  (十一)聚焦激发激情,提升队伍作风素质。

  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完善基层党建规范化考核,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项述职评议,总结推广交通服务型党支部工作法,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进“智慧党建”工作,构建党务干部培养培训机制,系统开展交通特色党日活动。

  加强法制建设。完成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等修改,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提高行业法治化治理水平。加大依法行政指导和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出庭应诉观摩培训制度,开展专项法制培训,举办第八届“法治交通”法律知识竞赛,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律素养。

  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建立处科级干部后备库和干部成长正向激励机制,提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成立团委组织,积极培养年轻干部。构建多渠道、多专业立体培训体系,多批次开展全委全员培训,持续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强化与行业企业、交通物流高校信息共享,共同探索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关心关爱计划,打造系列“交通杯”文体赛事,展示健康良好的交通人风采。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我约束。坚持问题导向,优化业务制度和议事规则,将“1+8”廉政制度提升为工作办法,增强执行刚性。继续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常态化开展谈话提醒,用好“红脸出汗”内部警示手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认真组织“四备案”报备工作,提高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填报“一致率”。加大“为官不为”专项治理力度,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十二)聚焦安全畅通,做好春运交通保障。

  2018年春运即将开始,今年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将突破1600万人次,保安全、保畅通任务艰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必须遵照“以客为主、安全为先、服务至上、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全力抓好运力保障、服务保障、应急保障、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春运运转有序、温馨顺畅、安全平稳,确保广大来深建设者走得了、走得好、走得满意。

 

        


附件下载

分享到: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