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工作成绩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市交通运输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治理年”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为先,提升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交通改革创新,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2016年,深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398万标准箱,安全引航船舶26411艘次。深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198万人次,同比增长5.7%;货邮吞吐量113万吨,同比增长11.1%。深圳物流业增加值达1984.5亿元,同比增长9.4%,占GDP比重达10.2%。全市公共交通客流量达35.4亿人次。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0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4.6%。全委预算支出完成率95.3%,采购项目完成率100%。
2016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深圳港口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深圳港总体规划修编,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三,蛇口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营,海铁联运班列达14条,国际友好港达21个。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靠泊船舶全部强制使用低硫燃油,建成覆盖盐田、大铲湾等港区12个泊位的岸电设施。
二是深圳机场国际通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深圳国际航空枢纽。起草净空保护管理办法,积极协调解决前海、宝安等区域限高问题。大力拓展国际航线,出台实施我市国际航空客运新航点财政资助政策,新开通国际客运航线12条,其中洲际航线5条,实现直飞欧美澳,国际旅客吞吐量达223万人次,同比增长34.3%。
三是公路铁路通道辐射能力进一步强化。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深圳为国家铁路枢纽城市。赣深客运专线开工,穗莞深城际线建设加快,开行厦深铁路深惠汕快捷线。加快打通对外公路通道,深中通道先行段开工建设,沿江高速二期、外环高速、东部过境通道建设加快。
四是交通物流产业进一步发展。深圳成功获批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物流业发展迎来更大机遇。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展会规模位居同类展会“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五是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轨道交通建设全面铺开,6、8、10号线建设加快,2、3、4、5、6、9号线等8条延长线开工。梅观高速与贝尔路衔接工程、五和大道新建工程等7个项目通车,完成15个原二线关口交通改善工程,打通断头路41条。春风隧道、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东部过境高速连接线配套工程等18个项目开工建设。龙大、南光、盐排、盐坝4条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收回东部过境高速特许经营权,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后新设立的4个收费站启动建设。
六是公共交通服务进一步提升。轨道三期7、9、11号线开通运营,全市地铁运营里程达285公里,日均客流量达430万人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2条,开通社区微巴线路46条、定制巴士线路427条,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6.5%。推广纯电动公交车9726辆,公交纯电动率达90%,推广纯电动出租车1500辆。新建新一代公交候车亭455座,基本实现全市主干道全覆盖。
七是拥堵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完善轨道三期站点接驳,完成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等重点区域交通改善近期工程,编制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等医院交通改善方案,改善侨香—深云路口、深南大道腾讯段等局部拥堵节点、路段,全市路网运行速度保持平稳。
八是交通新兴业态进一步规范。积极稳妥推进出租车行业改革,我市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在国内率先发布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和自行车停放区(路侧带)设置指引,引导互联网自行车良性发展。
九是行业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全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违章案件25499宗,其中非法营运案件3157宗。完成深圳港危险货物作业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整治,加强对工程建设、道路运输、场站设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排查整治,全行业死亡事故宗数、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4%、15%,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十是交委内部管理进一步优化。落实“强区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和事权下放,分设福田、南山、罗湖、盐田交通局,将道路管养、交通设施、公交客运等52项日常审批事项全部下放辖区政府或辖区交通局实施,进一步缩短管理链条,强化服务基层能力,实现辖区交通事务辖区解决。交通基层党建工作在全市市直机关系统中成绩名列前茅。
截至2月21日,为期40天的2017年春运工作落下帷幕。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职员工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克服了客流集中等困难,圆满完成了春运交通保障任务,实现了广大旅客走得了、走得好的目标。
2016年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等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监督,离不开各区、各兄弟部门的支持帮助,更凝聚着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职员工和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市交通运输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深圳交通运输工作的各级领导、各区各兄弟部门、社会各界朋友,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全体干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当前我市交通运输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对外通道的拓展辐射能力有待提升,深圳港泊位能力、西部港区航道条件需继续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机场航站楼、跑道等设施保障能力日趋饱和;对外铁路、高速公路通道仍需不断拓展,深莞惠边界交通联系有待加强。二是交通设施的质量标准功能有待提升,对照国际化城市的标准和要求,仍需提升交通设施的功能性、艺术性、人文性,提高施工工艺的标准化程度,加强道路、桥梁、隧道、过街天桥、交通标志标线标牌、交通护栏等设施的精细化管理。三是交通行业的民生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存在轨道网络布局不均、公交场站用地缺乏、建设滞后、公交专用道尚未成网、公交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轨道-常规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不够等问题。四是交通运输的创新发展意识有待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交通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应该加强前瞻性的研判和政策储备。五是交通行业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交通行业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场站、口岸、机场等人口密集场所多、交通建设养护项目多、公共交通客流量大,安全监管不能掉以轻心。
二、2017年工作思路及举措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深圳的“城市质量提升年”,也是推动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攻坚之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新方位。今年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许勤书记在今年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上将2017年定为我市“城市质量提升年”,要求持续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深入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经济质量、社会质量、文化质量、生态质量和党委政府服务质量,实现以质量引领发展、以质量成就未来。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圳要抢抓改革时代、创新时代、质量时代的新机遇,扎实开展“城市质量提升年”工作,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努力争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头兵。
要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质量提升年”的战略部署,市交通运输委必须践行“深圳质量品质交通”,这是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内在体现,是促进交通运输“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交通运输部门顺应市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重要举措。
落实“城市质量提升年”,践行“深圳质量品质交通”,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深圳质量,是更高层次的质量定位。市交通运输委将对照深圳全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需求,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国际坐标定位深圳交通,战略性地制定深圳交通发展目标,前瞻性地谋划深圳交通发展蓝图,系统性地研究深圳交通发展政策,努力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落实“城市质量提升年”,践行“深圳质量品质交通”,必须更加强化标准引领。深圳质量,是更高标准的质量追求。市交通运输委将契合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充分认识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以适度超前的眼光,创新思路,先行一步,建立起更加全面、系统、规范和严格的深圳交通标准体系,努力成就深圳交通质量新高度。
落实“城市质量提升年”,践行“深圳质量品质交通”,必须更加弘扬工匠精神。深圳质量,是更具内涵的质量理念。市交通运输委将坚持质量主攻方向,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强化作品理念、作品荣耀,对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的全过程和交通工作的流程、功能、艺术等各方面,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交通产品、交通服务,努力构建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
落实“城市质量提升年”,践行“深圳质量品质交通”,必须更加突出干事创业。深圳质量,是更具价值的质量事业。市交通运输委将牢牢把握全面进入深圳交通质量新时代的历史机遇,肩负交通运输部门作为重要民生部门的使命担当,提高专业素养,强化工作责任,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打造一支品行优、作风硬、专业精、素质高、形象好的干部队伍,激发全市交通人干事创业的十足干劲,齐心协力、共同铸造深圳交通新辉煌。
面对新形势、新期待、新要求,2017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市“两会”以及全国、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以“城市质量提升年”为工作重心,践行“深圳质量品质交通”,真抓实干,创新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引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绿色的出行环境,为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引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市交通运输委将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机遇,立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要求,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枢纽、国家公路枢纽和现代化的轨道网络、道路网络,努力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引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构建功能完备的国际航运枢纽。
1.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盐田港区东作业区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泊位工可研究,拓宽疏浚西部港区出海航道至240-270米,规划建设东西部港区公路、铁路综合服务中心(园区)。
2.推进港口多式联运服务。构建“深圳组合港—绿色港口链”,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提高“华南公共驳船快线联盟”驳船网络覆盖率,加快建设赣州、常平、河源3个内陆“无水港”。
3.推进港口转型升级。支持开辟以东盟为重点的邮轮旅游线路,开展深圳水上客运航线扶持政策研究,加快东部沿海客运码头规划建设,推动深惠汕三市共建海上旅游航线。
4.推进深圳港国际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合作交流,支持港口企业参与巴林、斯里兰卡等国家港口建设运营,新增2个以上国际友好港,办好泛太平洋海运亚洲大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港口链论坛。
二是构建便捷发达的国际航空枢纽。
1.大力完善机场基础设施。支持推进机场第三跑道、T3卫星厅、T4航站楼规划建设,积极协调南头机场迁建工作。
2.大力拓展国际航线。研究解决航空公司生产保障基地用地需求,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做大做强。鼓励引导航空公司新开国际航线5条以上,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航,提高深圳机场国际竞争力。
3.大力提升机场服务水平。加强协调,争取更多的航权、时刻、空域资源。优化国际中转流程,提升机场联运和地面运输服务质量。
4.大力推动净空保护与城市协调发展。推动实施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深圳机场净空区域障碍物高度控制图,推动GBAS技术对机场飞行程序影响的论证研究,协调前海航空限高问题。
三是构建协调均衡的国家铁路枢纽。
1.推进铁路战略通道及枢纽建设。协调加快赣深客运专线深圳段建设,完成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工可修编及报批,年底前启动平南铁路整体改造工可及相关设计工作,6月底前完成平盐铁路改造规划研究,推进机场东、西丽、平湖3个枢纽规划建设。
2.推进珠三角城际线规划建设。修编珠三角城际线网深圳地区布局方案,开展深惠城际线规划,推进穗莞深城际线建设。
四是构建布局完善的轨道体系。
1.完成轨道交通远景网规划编制。积极推动轨道四期建设规划第一季度获批。
2.持续加快轨道建设。推进6、8、10号线及2、3、4、5、6、9号线延长线等12条轨道三期线路建设,年底前启动6号线支线、12、13、14、16号线等5条轨道四期新线建设。
五是构建衔接顺畅的道路体系。
1.加快推进完善重大通道研究。进一步优化全市干线路网,编制城市第二、三圈层东西向快速通道规划方案,完成地下快速路布局规划研究。
2.加快推进道路建设。
开工一批:惠盐高速深圳段改扩建工程10月底前开工。上半年开工建设南海大道改造工程、沙河西快速化改造南段工程、盐港东立交、民乐路、东部沿海高速MB匝道等6个项目;下半年开工建设梅观高速清湖南段市政道路工程、龙澜大道—福龙立交工程、红荔路路面修缮及交通改善工程等3个项目。
完工一批:年底前完成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华为立交F匝道工程、沙河西路与西部通道侧接线连接工程、坪西路坪山至葵涌段扩建工程、石岩外环路(爱群路—华宁路)工程、滨河大道、侨香路路面修缮及交通改善工程等15个项目,年底前打通断头路51条。
推进一批:协调加快深中通道建设,力争深中通道海中桥隧主体工程11月全线建设;加快沿江高速二期、外环高速建设;加快春风隧道、东部过境通道、南坪快速三期、坪盐通道、坂银通道、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桂庙路快速化改造、龙澜大道等10个快速路项目建设;加快石清大道一期、龙坪路、沙井南环至玉律道路工程等7个跨区道路项目建设;加快东部过境连接线配套工程、凤塘大道、内环北路、聚龙路、葵涌环城西路等18个区域内主干道项目建设,确保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储备一批:加快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深汕高速扩建工程项目前期,推进皇岗路快速化改造、月亮湾大道快速化改造、侨城东路北延、龙海大道、盐龙大道、海滨大道、G107市政化改造、妈湾跨海通道、绿梓大道北段、大鹏第二通道等33个重大项目前期,编制龙大、南光、盐坝3条高速市政化改造详规。
3.提升交通建设质量。
落实“好、快、省、安、廉”要求,全面建立先进的交通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和技术指引,加强景观设计审查。试行交通建设项目全过程项目管理,推广BIM技术,推行施工质量样板先行和预制装配式施工,实施首件审查和质量讲评制度,完善监理制度,实现施工时序标准化、施工工艺精细化、施工质量可控化。推行限额设计,引入第三方实测实量,试点优质优价,严格管控工程造价。强化工程招标择优理念,选择优秀从业单位,细化合同管理,构建“严履约、重信用”的交通建设市场秩序。
六是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1.推动物流行业创新发展。研究出台供应链管理发展策略,推动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搭建物流金融融合发展平台,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需求。
2.增强物流行业竞争能力。修订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调整资助项目条件及标准,促进行业高端化、绿色化、信息化发展。
3.精心筹备物博会。深入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领域融合发展,打造交通运输物流行业盛会,提高深圳交通物流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
(二)构建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绿色出行环境。
市交通运输委将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为先、服务至上,突出交通管理服务的人文性、精细化和全覆盖,注重品质、狠抓细节、精益求精,促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强力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精细管养交通设施,建设绿色低碳交通,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狠抓行业管理,努力构建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绿色出行环境。
一是着力促进“三网”融合。
1.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改善深南中路周边公交布局,新增、优化公交线路85条以上,新开社区微巴线路30条以上,大力发展预约巴士,消除公交覆盖盲区,解决市民出行热点。试点建设公交钢结构立体停车库,上半年开工建设月亮湾、金牛东路综合车场,下半年开工建设盐田北、凤凰山、大运新城综合车场,升级改造公交停靠站150座。试点公交首末站标准化改造,实施公交车身涂装及标识标准化,规范公交车身广告张贴。
2.加强轨道运营服务。保障龙华有轨电车试验线投入运营。增购列车,提升运能,做好地铁网络化运营服务。
3.深入推进出租车改革。严格网约车经营者、车辆及驾驶员准入,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制订改革过渡方案,逐步实现既有巡游出租车经营权无偿使用,鼓励巡游出租车企业整合重组,做大做强。改革出租车运力调整和运价形成机制,推进“红绿的”一体化,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平。
4.规范提升自行车服务。开展龙华至福田、南山,前海至宝安中心区自行车专用道可行性研究,试点解决自行车通勤和休闲需求。落实自行车路侧带停放区设置指引,出台互联网自行车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共享自行车规范发展。
5.改善慢行交通环境。结合滨河大道、侨香路、红荔路改造,推进交通功能与街道空间融合设计。开展可持续街道建设试点,在水围、竹子林、莲花北、大学城等片区建立慢行生活圈。
6.推进轨道、公交、慢行接驳。出台“三网”融合方案及建设标准,选取大运新城等3-5个点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建立“三网”出行信息一站式查询系统。在西丽站、松岗站等10处轨道主要接驳换乘站点,选址实施P+R停车场站。
二是强力开展综合治堵。
1.科学分配道路资源。研究设置HOV、HOT车道,提升道路运行效率。优化完善公交专用道网络,提升公交运行速度。开展政策研究,优化全市货运交通组织。
2.精细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实施北环大道-泥岗路等146个拥堵路段、节点、路口“短平快”改造。开展科技园等高密度片区道路单向交通组织研究,提升支路网运行效率。
3.持续开展热点片区专项改善。全力推进福田、罗湖、深圳湾口岸以及深圳北站等交通改善,加快市二医院、儿童医院等7家医院周边交通整治,开展华为、科技园南、大梅沙等片区改善研究,改善片区交通状况。
4.全面加强停车管理。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在老旧住宅区、医院、公园有序开展立体停车场建设。优化路边停车管理模式和服务,加快在宝安、龙岗、龙华推广路边停车,推动全市路边停车一体化管理。
三是精细管养交通设施。
1.加强道路设施维护。规范提升交通护栏等设施设置标准,完善机场、口岸等区域交通标志标牌标线,推进交通标志牌国际化标准化整治。提高道路设施完好率和艺术化水平,提升公交候车亭、风雨连廊、人行天桥等设施功能。
2.编制我市道路、桥梁、隧道养护操作规程,优化养护作业内容和流程,实现养护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充分发挥道路、桥梁、边坡、隧道、产权五大智能管理系统作用,建设桥梁监测和边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沥青路面再生新技术研究应用,保障道路完好。
3.推进道路及交通设施养护市场化,优化管理模式,整合巡查力量,改革考评机制,实现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
4.在全市10个区(新区)各选择1个养护项目,突出通达性、安全性、人性化、生态化,打造首批养护示范样板项目。
四是深入推进绿色交通。
1.加快新能源公交车辆接收、投放,优化充电桩规划布局,9月底前实现公交100%纯电动。提高出租车纯电动车比例,4月底前完成燃油出租车安装三元催化器工作。鼓励使用纯电动物流配送车辆,年底前规模达2800辆。
2.加快绿色港口建设。落实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16-2020年),完成盐田国际码头、赤湾集装箱码头等9个泊位的岸电设施建设。
3.出台交通公用设施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制定交通噪声治理技术规范标准,加强交通噪声治理。强化交通工程工地扬尘监测和效果评估,从源头防治扬尘污染。
五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
1.建设交通大数据技术支撑平台。大力推进数据自采、接入、共享和开放,搭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交通大数据平台,把交通运输全行业数据资源和与交通运输相关的数据资源全面集成、开放共享。
2.建设交通决策支持平台。围绕重大交通政策、规划、交通综治项目、重大基建项目,定制事前预测、事中监测和事后评价专项分析报告。针对辖区、医院、重点产业基地等交通民生热点难点,定制区域交通运行分析专报。对交通大数据进行多维度、综合性的分析挖掘,定期编报城市交通综合性运行分析报告。
3.建设行业监测预警平台。依托现有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公共交通、出租车、道路客运、危险货物运输等智能化运行监测系统和网约车监管系统,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监测、安全监测、异动监测,促进行业平稳运行。
4.建设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深化与广电集团合作,扩大与互联网企业联合,优化“交通在手”,提升“12328”交通热线服务,拓展信息发布渠道,丰富信息发布内容,打造实时、精准、全面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5.促进交通业态创新发展。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引导规范“互联网+”公交、货运、道路客运、维修等的发展,加强“互联网+”其他新业态、自动驾驶等前瞻研究和政策储备,鼓励“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
六是强化行业管理治理。
1.狠抓行业监管。加强对交通建设、设施养护、公交客运、出租车、长途客运、道路货运、泥头车运输、维修驾培等行业的监管考核,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发展服务能力。
2.狠抓综合执法。优化“错时执法”模式,固化重点区域非工作时段、非工作日现场执法制度,深入开展联合整治交通运输秩序专项行动,重拳出击,常态打击蓝牌车、黑大巴、无许可危险货物运输、超限超载、破坏道路路产路权等各类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3.狠抓行业诚信。逐步建立完善行业信用法规、制度、标准、规范,依托“技术+制度”,建立行业“红黑榜单”,形成依法公示、联合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机制。
4.狠抓安全生产。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时刻紧绷安全生产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紧抓道路、桥梁、边坡、隧道、口岸、场站、码头、航道、工程建设、道路客货运输、轨道交通、危险货物作业等重点部位、重点领域,全面排查评估,切实抓好整改,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5.狠抓行业稳定。严密关注出租车、客货运输、交通建设等行业动态,积极协调市各有关部门,提前介入、尽早解决,全力做好行业稳控,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不稳定事件。
6.狠抓应急保障。进一步完善全行业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决策指挥能力和救援能力,切实做好春运、重要活动、重大节假日、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以及其他突发情况的交通应急保障。
(三)构建务实廉洁高效的交委内部运转体系,夯实交通发展基础保障。
市交通运输委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按照“职责要清、视野要宽、标准要高、管理要严、服务要诚”的工作理念,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法制建设、基层建设、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构建务实廉洁高效的交委内部运转体系,保障全市交通运输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
1.做好委直属机关党委、纪委换届选举,配齐配强直属机关党委、纪委班子。强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对全委各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2.结合工作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类党员活动,组织党员赴革命老区、党校进行学习培训、现场参观、实地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了解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加强法制建设。
1.扎实推进交通立法,出台龙华有轨电车运营管理办法,修订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宝安国际机场管理办法,开展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
2.建立全面系统的法律审查工作机制,完善行政处罚流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合同法律风险防范,落实复议诉讼应对工作制度,加大法制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3.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落实权责清单管理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抽查制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基层建设。
1.强化辖区交通工作职责。机关处室以及专业部门是委的政策标准制定部门,负责对辖区交通业务的统筹协调、监督指导、考核培训。辖区交通局是委的执行部门,负责辖区内的交通建设、道路管养、运输管理、综合执法等工作职能,承担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应急工作,要切实发挥对辖区交通事务的全面统揽作用, 构建“辖区交通工作辖区政府能够指挥、辖区交通事务辖区交通局能够负责、辖区交通事务辖区交通局能够决定”的工作格局。
2.强化辖区交通工作机制。严格辖区交通局“委-区”双重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向委、区汇报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委以及区委区政府交办部署的各项工作。完善辖区交通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委-区、辖区交通局-街道办”多层级交通管理发展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推动辖区交通发展。
3.强化辖区交通专业素养。针对委下沉的工作职能,制定标准业务流程,实施专门指引细则,确保下放事权承接到位。科学合理配置辖区交通局内下设机构,做强做专交通管理所(交通服务站),补充一批交通规划建设、智能交通、交通执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辅助人员,提高辖区交通队伍执行力、战斗力。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
1.有计划推进各层级干部选拔任用,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激活干部队伍活力。
2.多渠道引进专业人员,公开招聘、选调一批优秀公务员、职员,加大机关、基层干部轮岗交流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3.构建立体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开展交通规划设计艺术等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全员艺术修养和专业水平。
4.加强群团建设,健全工青妇组织,开展“交通杯”各类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
1.深入推进廉洁机关建设,建立“1+8”廉政管理体系,细化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业资助等业务管理清单,减少自由裁量权,建立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完善重点业务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防范制度漏洞和廉政风险。
2.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各单位(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紧盯规划建设、道路养护、交通设施、行政许可等敏感岗位,努力建设廉洁队伍。
3.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细化谈话函询管理办法,经常化开展谈话函询,及时制止、纠正和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明察暗访、廉政回访等,强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强化担当意识,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