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我市深入实施“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的关键年,是“深圳质量品质交通”取得重要成效的丰收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在张文副市长的直接分管下,我们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总目标,以“深圳质量”为新标杆,着力在规划发展、民生服务、改革创新、自身建设方面下功夫、求实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交通运输行业呈现有序、可控、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突出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综合交通规划形成体系。
1.综合规划。深入实施“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完成路网、物流、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等发展规划。编制《深圳港发展战略》,完善《深圳港总体规划》、《深圳机场总体规划》、《空港产业布局规划研究》、《公路客货运主枢纽总体规划》等系列战略规划。
2.交通政策。出台深圳首部《城市交通白皮书》,制定实施缓解交通拥堵24策,完善《停车发展政策及实施方案》,加快制定《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完成《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指引(试行)》,对南油大厦、大冲村改造等项目试行开展交通影响评价。
3.专题规划。完成沿一线、香蜜湖、坪盐通道详细规划编制,推进一体化交通、快速公交、轨道接驳、货运交通、片区交通、节点改善等规划研究近40项。
(二)双港物流产业高位发展。
1.港口业务持续攀升。深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94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2.16%、1.64%,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四位。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43条,驳船服务网络覆盖泛珠三角51个码头,海铁联运班列增至15条。与哥本哈根-马尔默港建立友好港关系,深圳港友好港增至11个。全年安全引航26808艘次。全球最大1.6万标准箱班轮“达飞·马可波罗”号成功首航深圳港。开通东部海上旅游观光航线。
2.机场业务持续增长。深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95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5.5万吨,航空器起降24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4.7%、3.2%和7%。机场二跑道通过试运行验收,深圳机场高峰小时航班由34架次提高到40架次,日航班容量达656架次,放行正常率提升8%。T3航站楼主体工程完工,空军继续支持开放4条临时航路,新开国际航线3条、国内航线14条。深圳航空加入星空联盟,引进河北航空、澳凯航空、西部航空、中联航空等4家航空公司。“经深飞”客运量达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1%。
3.现代物流加快转型。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79.56亿元,同比增长11.35%,其中快递业收入同比增长37.36%,占全国快递总收入的8.55%。出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认定管理办法》,启动国际物流通关中心前期工作。新认定现代物流项目10个、重点物流企业11家,审核发放重点物流企业贴息及堆场资助资金9000万元。成功举办2012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
(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提质。
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1.12亿元,其中,交委直接管理的交通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7.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4.8%;行业管理项目完成投资62.3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地铁三期完成投资5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
1.对外通道。深中通道确定海上工程方案,深圳侧连接线前期工作提前启动。广深沿江高速、博深高速、梅观高速扩建、清平高速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
2.城市道路。深汕公路二期、福洲路、龙华和平路、民治大道民清路改造工程等14条主干道建成通车。南坪二期、西部疏港路、彩田路北延段等25条道路有力推进。鹤洲立交、观光平安立交、核龙线迭福立交等20个项目如期开工。
3.断头路。制定实施《清除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打通高新中五道、梅龙大道(共和段)、深圳如意路-东莞龙凤大道连接线等断头路32条。
4.轨道建设。地铁7、9、11号线全面开工建设,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加快推进,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等交通枢纽投入运营,广深港客运专线南段、厦深铁路深圳段、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港深西部快速轨道等规划建设稳步推进。
5.道路设施管养。全市道路养护体系基本建立,编制完成《道路养护管理模式(2012年版)》,稳妥推进道路日常养护市场化改革。加强对全市共8419条、总长6051.82公里、面积110平方公里道路的管养,完成大中修工程64项、小修工程5862项、交通管理设施完善工程509项,施划标线71.4万平方米,修复更新护栏 23.3万米,设置交通标志牌9606块,确保了道路的完好安全顺畅。
(四)公交都市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公交日均客流量达1007.39万人次,深圳成为全国第4个、全球第11个公交日均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的城市。原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高至90%,公交机动化分担率提高至54.5%。成功承办由交通运输部首次举办的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
1.公交线网。新增、调整公交线路165条,解决了167个公交出行问题。配合地铁三期建设,及时开展了八卦岭、福民等片区公交疏解工作。
2.公交四站。新建新一代公交候车亭855座,全市共1509座,基本实现原特区内全覆盖。创新原特区外公交候车亭建设模式,新建公交停靠站316座。
3.公交提速。制定《公交专用道五年规划方案》,新增公交专用道100公里。
4.低碳公交。开通首条新能源公交线路,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000辆、纯电动出租车500辆,目前已在公交行业推广新能源汽车3850辆,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管理最规范的示范城市。完成100.88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建设。
5.服务提升。启动公交服务指数测评,加强服务质量考核,地铁运营运力增加至183列,地铁高峰期发车间隔缩短2-5分钟。
6.公交改革。制定深化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研究改进财政补贴机制,推动接收大型公交场站,做好上轮公交改革收尾工作。
(五)智能交通建设有力推进。
以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为载体,打造“智能公交平台、智能设施平台、智能物流平台、智能政务平台”,初步形成“一个中心+四个平台” 的智能交通应用体系。
1.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智能交通标准体系建设框架》,制定涵盖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长途客车、客运包车、出租车的智能终端技术规范等10项技术标准。
2.交通数据中心。围绕交通行业管理、交通体系运行和公众出行服务三个层面,开展交通数据资源规划,启动海陆空铁地交通数据接入工程,推进与市公安交警局等单位数据共享,汇聚14类交通行业数据资源。
3.智能监管体系。接入长途客运站、地铁站、新能源充电站、港口、高速公路、部分重点路段视频1180路。接入7.3万辆营运车辆的GPS数据,覆盖“两客一危”、出租车、重型货车。港航货运监管中心投入使用。
4.智慧交通系统。成立智慧案件信息处置中心,整合原有交通基层网格化管理系统、数字交通、数字城管和公交四站信息化系统,构筑信息采集、任务分发、结果反馈、监督考核的基层交通管理闭环链条。
5.公交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实时发布道路交通运行指数,推出“交通在手”一站式手机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易行网”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网站,为公众出行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
(六)交通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1.三打两建。全年共开展“雷霆五号”等全市统一大行动97次,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章案件24346宗,其中查扣“黑车”5907辆,端掉假冒出租车窝点10个,查处违规经营汽修店193家次,处罚14家违法交通建设单位,打掉了操控横岗假冒出租车等6个欺行霸市团伙。
制定完善了交通建设市场、绿色出租车营运服务等制度规范,公交客运驾驶员33235人实行全员持证上岗。
2.出租客运。出租车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受表扬数和乘客满意度连续三年上升,失物招领6169宗,价值2098.5万元,出租车行业投诉同比下降44.66%。连续三年未发生一起不稳定事件。
道路客运行业投诉同比下降27.25%。清理整治全市48个汽车客运站、41个客运服务点,淘汰、整改了19个不合格客运服务点。
3.港货驾维。审批危险货物港口作业9119单。依法撤销鲲田驾校经营资质,推行驾培行业风险保证金制度。开展二级维护专项整治,实现全市173家备案二级维护企业一体化管理。推动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三检合一”改革。
4.安全监管。全年全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97%、30.92%,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组织开展13次全行业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检查行动,出台了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等安全监管规定,实行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与“黑名单”制度,开展铁路、民航、轨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和交通工程6大领域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及时掌控风险源并提出应对措施。
5.法制建设。制定了2个规章、21个规范性文件,加强法律审查、执法指导、法制培训,提高交通执法形象,行政处罚案件复议诉讼实现“零败诉”。
6.节能减排。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建设,推广应用交通运输部示范项目14个,顺利完成港口、拖车、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等市政府环境保护、治污保洁项目45个。
(七)社会管理服务明显提升。
1.交通基层单元。成立了58个交通服务站、8个综合交通运输指挥分中心,设立了道路综合巡查案件处置中心,全年共巡查道路381494公里,处置案件49636件。
2.辖区交通服务。建立交通委-区政府交通管理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各分管委领导每月与辖区政府共同研究解决辖区交通问题,共召开会议32次、议定事项189项,实现了委与各区的无缝对接、协调联动,赢得了各区的大力支持。
3.假日交通。2012年春运客运量首超1000万人次,实现了安全、平稳、有序的总体目标;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我市各高速公路收费站进出车辆共985万车次,同比增长约20%,重要节假日交通保障到位。
4.管理创新。开展家访日活动,走访出租车、公交、拖车、驾培司机家庭24198户;开展调研日活动,乘坐出租车调研20140车次,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化解行业矛盾。创新绿的拓展方式,在横岗片区投放绿的40辆。
5.窗口服务。办理行政审批业务16103件,办理交通咨询投诉741023件,全年无一宗有效投诉。
6.信访维稳。受理各类信访件326件,组织委领导接访日活动12次,组织领导下访活动37批次,稳控和妥善处置了35宗维稳及突发事件,涉及980余人。
7.应急保障。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69次,成功处置“7·25”台风暴、“9·5”龙华线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等重大应急事件,接报行业突发事件同比下降22.8%,切实保障行业安全运行。
(八)内部运行体系高效可控。
1.阳光政务。委机关全体、委属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完成各类工作事项265507项,加班70015小时。全委纳入三级责任体系的重要工作1719项,其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交办工作510项,全部按计划推进落实。组建了微博工作室,开展重要舆情督查430条,推动交通热点难点落实解决。
2.体制机制。“一城一交”大交通管理体制进一步巩固完善,成立了龙华、大鹏交通运输局及执法大队,完成了宝安、龙岗、坪山养护工区企业委托代管工作,有序推进宝华路桥集团筹建工作。全年中央、省及兄弟城市来深调研交通体制改革、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公交都市建设577批次。
3.人才选拔。选拔了处科级干部16批150人,其中处级干部4批40人、科级干部10批82人、执法员职级晋升2批28人,向委外推荐2名正处级干部、3名副处级干部,优化了干部结构,增强了队伍活力。
4.军训活动。组织全委干部职工开展以“加强纪律性,提高执行力”为主题的军训活动,共8期、1243人参加,实现了“能吃苦、严纪律、大提升”的预期目标。
5.廉政建设。成立委纪检监察室,实施委“1+9+4”反腐倡廉规定,建立6个监督小组,对9大板块82项重点业务进行审查,实现了招标工程类别化、评标方式标准化、同类经验菜单化、备案事项流程化;完善“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626”财务内控体系, 建立了委内部自行采购制度,全委“三公”经费下降15%。
6.党建工作。健全完善18个委属基层党组织,在全委系统开展“读好书、送好书”活动,向党员干部发放10本书籍,组织“交通杯”系列文体赛事。举办交通学习论坛6次,组织5期187名业务骨干赴港交通专题培训。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显著,投入855.24万元帮扶集体经济项目6个,贫困户100%提前脱贫。
7.精神文明。在全行业开展文明出行志愿行动,顺利完成全国文明城市交通行业迎检工作。深圳交通合唱团获深圳第二届“合唱节”成人组金奖第一名,受邀参加了深圳机关首届文化节开幕式演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和行业涌现先进单位122个、先进个人218名,评选产生了“感动鹏城十大最美的哥的姐”。
二、2013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2013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时的重要讲话,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以及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市“两会”精神,以“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为总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服务城市为导向,以“深圳质量品质交通”为主线,深入实施综合交通“十二五”系列规划,建设高水准硬件设施,着力提升交通“软实力”,加快构建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和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提供引领、带动、辐射、保障和支撑。
为此,要着力做好战略规划、民生服务、改革创新和自身建设四方面工作:
战略规划:实施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支撑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
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要以全球视野俯瞰深圳交通、以世界眼光审视深圳交通、以国际坐标定位深圳交通,大力推进双港提升、公铁跨越、南联北拓、区域一体策略,规划布局并建设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畅通对外战略通道,打造世界级海港、区域性空港、国家级铁路公路枢纽,构建联手香港、融合珠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支撑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 (一)谋划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
工作思路:以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和城市交通白皮书为统领,强化交通规划落实,充分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更新改造的引导、支持和保障作用。
措施任务:
1.加快深莞惠一体化交通规划、深圳对外交通战略通道实施方案编制。
2.深化龙海大道、大南山隧道详细规划,启动月亮湾大道快速化改造、妈湾跨海通道等详细规划。
3.加快平南铁路改造综合规划、广深高速公路(福田收费站-皇岗收费站)改造规划等研究。
4.深化全市货运交通组织规划,推进龙岗大道客货分离和107国道(宝安段)客货分离与市政化改造方案研究。
5.持续开展医院、学校周边地区交通改善规划,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规划体系及编制指引等制定工作,完成快速公交试验线交通详细规划。
6.开展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推进交通规划发展“531”工程(5年发展规划、3年行动计划、1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二)强化世界级航运枢纽地位。
工作思路:实施“深水战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拓展港口服务空间,推动转型升级,促进深圳港从世界级大港向世界级强港的转变。
措施任务:
1.以满足超大型船舶靠泊为目标,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铜鼓航道拓宽工程,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把深圳港打造成为全球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首选港。
2.以前海湾保税港区为平台,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
3.稳步推动东部滨海客运旅游新航线的开发,逐步构建完善的海上客运旅游航线网络。
4.力争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各增加2条以上线路,“无水港”增加1个以上点位,完善“喂给”体系,拓展深圳港辐射空间。
5.加大港口推广和宣传力度,争取签署2个以上国际友好港协议,不断拓展深圳港国际业务。
(三)提升区域性航空枢纽功能。
工作思路:以T3航站楼转场启用为契机,充分发挥深圳空港“双跑道+T3航站楼”整体功能,加快建设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措施任务:
1.落实市政府批复的转场实施方案,确保T3航站楼顺利转场。
2.推进双跑道独立运行,提升机场航班容量,力争航班正常率达72%以上。
3.新开通3个新航点,推动开通台湾地区的全货机航线。
4.建立与国内千万级吞吐量机场战略联盟,拓展“经深飞”业务,提升深圳机场区域枢纽地位。
5.支持鼓励航空公司优化运力结构,拓展航线网络,推动构建亚太航空快件集散中心。
6.完成《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推动机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机场净空管理体系。
7.协调启动我市通用航空发展规划以及直升机起降点的规划选址工作。
8.协调推进大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和交通枢纽,吸引高端商务资源向空港地区集聚。
(四)构建国家级公铁枢纽。
工作思路:加快对外通道和轨道三期建设,形成衔接顺畅、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公铁服务网络。
措施任务:
1.推动深茂铁路深圳段、赣深客运专线深圳段规划建设,开通厦深铁路,加快构筑深圳至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地的八大铁路通道。
2.加快福田站、深圳新城站建设,与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罗湖火车站共同形成“两主三辅”铁路客运枢纽布局。
3.加快轨道三期7、9、11号线建设,推进现代有轨电车龙华试验线、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南段、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港深西部快轨规划建设,推动形成港深莞惠都市圈一体化交通体系。
4.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深圳侧连接线;广深沿江、博深、梅观扩建、清平二期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东部过境高速,推进外环高速前期工作,完善深圳对外通道网络。
(五)推动现代物流高端化发展。
工作思路:推广物流新技术,改善物流营商环境,培育发展高端物流,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措施任务:
1.修订产业资助管理办法,制订物流高端化发展政策措施,推进“营改增”政策影响评价,培育一批与制造业紧密联动的供应链示范项目。
2.继续支持顺丰、朗华、腾邦、越海全球、怡亚通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物流产业集约化、高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
3.开展都市物流政策体系研究,做好粮、油、蔬、果等市民百姓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事关国计民生战略储备物资的城市物流配送,提升民生物流水平。
4.推进物流总部企业进驻前海,推动深圳港成为汽车商品整车进口口岸,开辟深圳物流业新的增长点。
5.实施《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认定管理办法》,推进国际物流通关中心建设,完善电子口岸功能,编制物流设施电子地图,推动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6.积极推动快递业、电商业和金融业的融合联动发展,大力推进快递业在“深商e天下”的配套建设,促进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无缝衔接。
7.推进城市快递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研究。着力解决快递车辆“进城难”问题。
8.推进大连海事大学深圳国际物流学院的筹建工作。
9.承办好2013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进一步提升物博会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实效化水平。
民生服务: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国际水准公交都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民对交通出行的需求,是我们的工作导向。我们要始终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贯穿交通工作的全过程,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行业企业、市民百姓对交通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期待作为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依据和动力,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大程度满足市民的交通出行需求。
(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
工作思路:全面实施《深圳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提高“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慢行交通”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力争2013年公交机动化分担率达到55%,原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高至91%。
措施任务:
1.新增、优化公交线路90条以上,做好轨道三期建设公交疏解工作,着力解决梅林关、布吉关、华强北、车公庙等公交出行热点难点问题。
2.评估现有公交专用道网络,优化、新增10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
3.继续推广新一代公交候车亭,试点建设公交电子站牌,对100个公交站台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加快完善原特区外公交停靠设施,升级改造公交停靠站300座,建设500座简易公交停靠点。
4.制定全市公共自行车运营准入最低标准、企业退出机制和安全管理标准,组织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辆以上,使之成为公交地铁换乘接驳、片区内短距离出行、旅游休闲娱乐的交通工具选择。
5.完善公交场站配建与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建立公交场站基础数据库,完善公交场站线路调配机制,规范公交场站管理。
6.发布公交服务指数,完善公交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加强轨道、公交、出租车服务质量考核,促进公交服务品质大提升。
7.加快建立公交行业政府监管平台、公交企业调度平台、公交车辆导航覆盖工程、公交专用道车载违章抓拍管理系统、公交站点线路协同管理系统,全力推动公交智能化建设。
8.建设全市出租车统一电召平台,为市民提供电召服务。参照横岗绿的拓展模式,研究实行盐田、宝安、龙岗、光明、坪山等区域拓展营运。投放100台无障碍出租车,方便市民出行。
9.建立坪山新区、蛇口片区公交都市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制订示范区建设方案,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
10.全力做好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及高交会、物博会等大型展会、商业演出活动的交通保障工作。
(二)建设一体化路网体系。
工作思路:以“规划—计划—项目—保障”为主轴,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时序、分级建设、突出重点,打通原特区内外通道,缓解梅林关、布吉关等关口交通压力,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清晰、干支协调、设施完善的现代化一体化路网体系。
措施任务:
1.动工一批:动工建设南坪三期、坂银通道、丹梓西路等11个项目。
2.推进一批:推进坪盐通道前期工作,加快彩田路北延段、南坪快速二期、深华快速路等21个项目。
3.竣工一批:鹤洲立交、平安观光立交、沙井西环路、西部疏港路、国道107宝安段兴围黄田掉头匝道桥工程等13个项目建成通车。
4.打通一批:全市打通民清路、海月路南段等33条断头路。
5.设施完善:规范道路管养标准,提升智能化管养水平,确保路面、人行道、人行天桥、标志、标线、标牌和护栏等道路交通设施完好安全。重新修补梅华路、中康路、仙湖路、秀南街等道路路面,对地铁1号线(宝安段)沿线路面、沙井西环路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三)治理城市交通拥堵。
工作思路:综合运用“优先发展公交、挖掘设施潜力、增加设施供应、调控交通需求”4大策略,统筹实施缓解交通拥堵24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措施任务:
1.出台新一轮停车价格调整方案,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及收费结构,开展停车管理试点工作,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2.出台实施《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促进城市开发建设与交通配套相协调。
3.优化道路交通运行指数,推广交通信息服务手机应用,完善“交通在手”、“易行网”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手机出租车电召、长途汽车购票、交通拥堵信息等公共服务。
4.加强交通拥堵点排查整治,编制2013年度片区交通改善计划,完成坂田、龙岗中心城等60个片区交通改善工程,优化二线关关口交通环境。
5.优化调整区域交通组织,实施客货分离,减少疏港交通、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四)提升基层交通管理服务效能。
工作思路:强化“网格化有机性民生型”交通基层管理单元,重心下沉,服务前移,贴近民生,切实提升服务市民、服务街道、服务辖区的效能。
措施任务:
1.完善交通委—区政府交通管理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交通局—街道办交通管理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辖区交通热点难点问题。
2.深入开展交通基层管理单元工作,实现道路综合大巡查常态化、制度化,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解决各类交通问题。
3.完善一体化智慧交通案件处置工作体系,拓展交运通应用范围,将泥头车、公交出租等客货运重点行业纳入大处置工作体系,加强量化考核,提高处置效率。
4.持续开展联合整治非法营运行动,全面推进交通综合执法,重点打击非法营运、违章运营泥头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改善交通环境。
(五)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生态文明水平,着力打造具有绿色低碳特征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措施任务:
1.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推进新能源公交车、纯电动出租车推广应用,加快建设充电配套设施,加强安全运营管理。
2.编制并组织实施低碳交通运输区域性项目实施方案,新增一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试点项目。
3.扩大清洁能源在交通客货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在物流货运行业试点推广使用液化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汽车。
4.大力推动绿色港口建设,推进船舶岸电供电试点工程技术、太阳能光伏、场内运输车辆“油改汽”等重点项目,促进港城协调发展。
5.建立交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能力建设。
改革创新: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提升交通发展“软实力”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深圳的特质。以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勇气和魄力,大力推动智能交通、公交改革、工程投融资、人员素质和行业管理等交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向更高标准,更广领域、更多内涵方向改革创新,充分挖掘和激发交通发展原动力,增强交通发展正能量,继续为全国、全省交通改革发展发挥好肩责、破题、示范作用。
(一)构建现代化智能交通体系。
工作思路: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行业的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深入落实智能交通三年行动计划,提升交通决策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
措施任务:
1.持续开展数据采集、接入与共享工作,依托综合运行指挥中心,打造海陆空铁地交通数据中心。
2.升级改造GPS监控中心,扩充接入容量,实现长途客运、货运、公交、危险品运输、泥头车、驾培等的全方位智能化监管;建设视频联网监控平台,实现客运枢纽、场站、码头、轨道及交通走廊等节点的可视化监控。
3.完善智慧交通综合处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一个服务平台、一个指挥系统、一张协调网络、一套考核机制、一套采集力量的“五个一”建设,开展交通设施评价指数研究和支撑系统建设,搭建全委业务处置大平台。
4.构建统一的交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深圳市交通地理信息的一张图管理,整合电子政务,建立业务协同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信息化支撑体系。
5.开通综合交通直播室,实时播报全市交通信息资讯,打造统一的交通信息直播节目资源整合平台。
(二)推动交通行业管理创新。
工作思路:创新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提升交通行业发展活力。
措施任务:
1.实施交通职业培训体制机制改革。以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提升交通软实力的切入点,推进设立交通技能培训机构,建立健全交通技能培训考核制度体系,实施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2.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拓展道路建设投融资渠道,推动采用BT建设模式建设南坪三期、坂银通道等重大道路项目;积极探索公交枢纽场站投融资建设模式,推动公交枢纽场站上盖物业综合开发。
3.深化公交体制机制改革。在抓好公交整合收尾工作的基础上,构建政府有效监管下的“主体多元、品种多样、特许经营、适度竞争、规范补贴、科学考核”的公交体制机制,突出公交企业市场主体定位,为市民提供多层次、多品种的公交服务。深化优化公交补贴机制,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科学管控成本、直接惠及民生的目标。
4.创新数字化运行指标体系。建立包括双港物流、建设管养、客货运输、城市公交、道路运行、安全维稳、行政许可、咨询投诉、财务运行、舆情反馈等,覆盖本行业、本系统、各专业的运行指标体系,实现内部和行业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
5.深化行业社会管理创新。
继续在全行业全面推广调研日、家访日活动,向困难职工送温暖,完善积分入户制度;鼓励行业从业人员加入交通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爱心车队、共产党员车队,培养从业人员的家园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全行业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氛围。
加大交通各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提高行业自律,推进交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净化交通运输市场环境。
创新安全应急维稳管理体系,建立交通运输行业“1521” (1个安全监管总规则、5个领域的监管规范、监管部门和企业2级责任和1个相应配套制度)安全监管体系,编制我市处置铁路、民航、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建设交通运输行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升安全、应急智能化管理水平,搭建信访维稳快速反应处置平台,确保行业平稳运行。
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三化三型”阳光政府部门,为交通大部制改革探索新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加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着力打造“三化三型”政府职能部门。
(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1.大力开展“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学习教育活动,实施市交通运输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点意见,从调查研究、会风文风、评比表彰、“三公”支出、接待考察等方面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2.大兴密切联系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攻坚克难务实、勤俭节俭办事、廉洁守法奉公六种风气,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踏实肯干、勤俭持家,把心思用到解决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上来,把精力投入到维护百姓利益、解决民生实事上来。
3.坚持以打造“专业化、制度化、责任化、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阳光政府部门为目标,以“抓班子、带队伍、建体系、立制度”为工作方法,以“打基础、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为工作内涵,以“扬正气、聚人气、守廉洁”为工作追求,推进作风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执行力。
(二)提升组织效率。
1.按照“三统三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盘子、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块实施)模式,加快构建“各定其位、职能错开、统分结合、上下贯通”的管理体系,积极固化、完善、提升、探索大交通管理体制,为国家、省及兄弟城市交通大部制改革提供借鉴。
2.坚持“系统思维、板块管理、统分结合、严密组织、加强协调、狠抓落实”24字方针,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板块化,确保交通工作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机关各处室主抓行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标准的制定,负责统筹、组织、指导、监督、考核、预警的职能,具体制定指标体系,并开展量化评比考核,辖区交通局等执行部门着力抓执行、抓实施、抓落实。实行双考核制度,委机关考核执行部门(局),执行部门(局)考核运营企业,形成一级抓一级、两级抓落实的闭环工作链条。
3.固化实施“周一计划、周五动态、全程督查、每月绩效”四位一体阳光政务模式,完善每周主任办公会和各单位工作例会制度,突出“知、研、议、决、督”效能,实现委三类三级责任体系精细化管理,提升“四位一体”工作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拔一批“品行优、懂专业、能干事、业绩佳、口碑好”的优秀干部。完善市交通运输工程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拓展职称评审专业,实现交通职称评审“全口径、全覆盖、一体化”大评审格局。
2.推进交通运输委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定标、对标、达标和定机构、定员额、定岗位、定职责“四定”管理,实现工作流程化、业务标准化、政务公开化、设施规范化、手段智能化;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着装,统一装备,统一形象,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综合执法队伍。
3.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着力在健全制度、优化流程、量化指标、对标管理等方面上下功夫,向管理要效率、要水平、要品质,实现交通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打造学习型机关,继续举办交通学习论坛,组织开展交通专题培训活动和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追求“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状态和目标境界。
(四)建设廉洁机关。
1.坚持廉政运行与业务运行两条主线,完善“1+9+4”反腐倡廉制度,加强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金审批、公共交通、港货驾维、路政许可、行政执法、小汽车定编等9大板块业务的风险排查和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笼子,使腐败失去滋生的土壤。
2.建立廉政风险处置机制,编制风险防控手册,固化明查暗访工作机制,防控违法违纪行为。
3.建立六大监督小组智能平台,开通网上“纠风直通车”,建立投诉举报“绿色通道”,适时发送廉政提醒短信,提升信访投诉办理和责任倒查效能。
4.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开展述廉考评活动,将测评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
5.完善“626”管控和内部采购全覆盖模式,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加大对重点项目、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6.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严禁收受红包、公款宴请、参与赌博、酒后驾车等违规违纪行为,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今年交通工作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我们已将上述任务分解为215项具体工作,明确了责任委领导、责任处领导和责任人,纳入了三级责任体系,实行编码管理,全程跟踪,刚性督查,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