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时间:2020-01-14 17:03字号:【 视力保护色: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一起拼搏,共同奋斗,将深圳交通运输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交通运输行业大事喜事不断、工作亮点纷呈,各方面工作获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点赞。

  这一年,我们的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深圳成为国家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深南、深惠、深珠等一批高铁通道、城际通道、高快速通道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深圳交通视野跳出特区、站上湾区、放眼全球。深圳机场新开国际客运通航城市15个、总数达60个,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跻身全球最繁忙大型机场行列。出台打造“深圳国际中转港”工作方案,成功申请设立总规模100亿、首期30亿的深圳航运基金,港口航运高端化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这一年,我们的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488亿元,轨道交通三期四期建设全面推进、在建里程达275公里。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等一大批重大道路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全市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获评南都街坊口碑榜民生实事金奖。侨香路、宝安大道等28条精品示范路呈现疏朗、大气的景观新面貌,多杆合一、多箱合一等一批新技术、新设备投入运用,全市交通设施品质更显现代化城市魅力。宝安、龙岗、龙华启动路边停车管理执法,路边停车在原特区内外实现一体化管理。宣传发动全市,大力推动ETC发行,用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我们还高标准、高效率完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焰火晚会等重大交通保障。

  这一年,党的建设、法治建设高质量推进。深入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刻剖析检视问题,切实推动整改落实。我局主题教育中坚持问题导向、服务百姓民生做法,被深圳特区报、深视新闻专题报道。“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在全行业全面推广,网上全自动审批成为我市优化政务服务改革典型案例。全市交通综合执法案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人均案件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5倍,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升。

  2019年,主要工作成效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规划建设强化湾区交通联系。

  交通发展蓝图更加立体宏大。深圳港总体规划(2035年)出台实施,机场总体规划完成修编,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积极谋划深圳第二机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获国铁集团正式批复,大力推动轨道四期建设规划调整上报审批,推进轨道五期建设规划编制。伶仃洋通道、外环高速西延至珠江西岸等跨珠江通道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完成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建设工可上报。全力推进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南海大道南延至前海通道等市域通道规划。

  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全面提速。大力推进道路建设,妈湾通道、梅观高速清湖南段、石清大道二期等6个项目开工,坂银通道、龙澜大道、月亮湾综合车场等11个项目完工。盐坝高速坝光主线收费站启用,东部过境莲塘至梧桐立交段主线贯通,沿江高速国际会展中心立交建成。春风隧道盾构始发,深中通道、外环高速、坪盐通道等34个项目加快推进。大力推进轨道建设,三期工程全面进入收尾阶段,四期工程征地拆迁取得重大突破,5号线西延、8号线二期开工,5号线南延、9号线西延开通,全市轨道运营里程达303公里。大力推进铁路建设,赣深铁路塘厦至深圳北站段全面施工,穗莞深城际开通运营。大力推进港口机场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机场卫星厅、B2货站,启动深圳湾航道疏浚一期工程,铜鼓航道、西部港区公共航道疏浚后通航船舶量环比增加近30%,铜鼓航道首次实现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夜航。

  二是双港物流高位求进。

  国际中转港加快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不断优化,海铁联运同比增长49%,“惠盐组合港”成功试点。有序推动国际邮轮港建设,吸引歌诗达、加勒比等邮轮公司加大布局太子湾邮轮母港,开通机场码头至珠海九洲港水上客运航线,与意大利热那亚港签约友好港,深圳港国际友好港达26个。四大集装箱码头均可提供岸电服务,岸电设施覆盖率达80%,岸电建设使用规模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2019年安全引航船舶23694艘次,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77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四,港口综合班期服务水平位居全球第二。

  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巩固提升。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深圳机场与伦敦、洛杉矶、东京等一批国际知名大城市实现直航,国际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同比增长32.9%、增幅居全国千万级机场第一。深圳被确定为全国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城市,获得国家民航局深港跨境飞行001号牌照,成功开通首条深港跨境直升机航线。2019年深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293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五,完成货邮吞吐量128万吨、位居全国第四。

  现代物流产业优质稳健发展。完成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平湖南物流枢纽被列入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在全国率先启动纯电动物流车营运资助,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达7.6万辆、居全球第一。扩大现代物流业发展资助覆盖面,专项资金资助同比增长158%,出台中欧班列运费补贴政策,重点物流企业认定、贴息资助实现菜单化审批。越海全球、丰巢科技等5家物流企业入选“独角兽”企业,全市重点物流企业达103家,规模创近五年新高。成功举办第十四届物博会,展会面积达6.5万平方米,国际参展商占比达30%。2019年我市物流业增加值预计超2700亿元。

  三是城市交通服务以人为本。

  交通建设管理不断创新。成立创新研究中心,围绕交通建设痛点、难点、风险点,组织集中攻关。创新招标建设模式,推行专业全覆盖的大标段招标和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得到市领导高度肯定。创新技术服务模式,推广设计、造价、施工监理、监测检测等全过程咨询,确保设计意图得到落实。创新建造方式,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春风隧道、盐港东立交等项目装配率大幅提高。

  道路交通设施更具品质。以“绣花功夫”,点、线、面全面提升道路设施品质,成立城市交通“四新”研究院,完成罗湖“十大微片区”等45个道路片区整治,91条道路实现“白改黑”,刷新桥梁700余座达833万平方米,试点安装道路设施二维码455个,整治无障碍设施重点路段80处、沉降破损井盖16000余个,70%路名牌实现更新换代,全市交通环境更加友好舒适。

  公共交通服务持续提升。推进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制定第四轮公交财政补贴政策,建立“差异化”补贴模式,平衡公交服务供给和市民出行需求。优化新增公交线路143条,试点建设新款智能化公交候车亭,标准化改造候车亭133座、公交场站212座,新建公交专用道72车道公里,全市高峰期公交分担率达61%。上线全国首个出租车电子发票应用平台,建成出租车充电桩6264个。探索利用“路内+路外”资源,解决驾驶员“如厕难、就餐难、停车难”问题。完成网约出租车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大力促进巡游出租车与网约出租车融合发展。引导推动企业使用15座以下商务车,创新采用“随约随走、送客到家”模式,开通至东莞、惠州等运输线路8条,有效解决机场旅客深夜出行难问题。

  城市交通运行更加高效。首次建立交通综合治理奖励机制,调动激励市区两级加大交通拥堵治理投入。打通断头路21条,推动建设次支路130公里,推进前海路-创业路、红荔片区等172个拥堵节点、重点区域交通改善。加强道路开挖统筹,制定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办法,减少重复开挖路段2922个。出台加强停车管理工作意见,全市24个机械式立体车库建设项目完工,新改建自行车道319公里、停放区约2000个。试行共享单车线上电子围栏管理,完成轨道5、9号线延长线等交通接驳设施建设。全面淘汰传统泥头车,更新新型智能泥头车12032辆,推广纯电动泥头车3286辆。

  四是智慧交通建设赋能增效。

  交通数据更加丰富。打通与公安、市场监管、交警等部门数据交互,初步形成统一身份认证、商事主体信息查询、车辆信息查询等36项数据接口服务,部门业务联动能力大幅提升。接入机场高清平台、福田高铁站周边、交通建设工地等监控视频1066路,接入127个断面1539个车道交通检测器数据。完成沙河东、高新西等10个公交场站智能道闸升级改造,行业数据体系大幅完善。

  智能应用更加全面。融合雪亮工程、综合执法管理平台、行业诚信平台等,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建设。全国首条车路协同智慧公交在国际会展中心开通,全市道路客运、公交车辆全部安装智慧视频安全防控设备,初步建成覆盖公交、出租、道路客运的客运行业综合监控中心。全市危运、驾培等领域推广应用GPS定位、视频监控等设备,实现人车不安全行为自动监控、实时警报。首创依托人工智能的盲区行人辅助提示系统,新型泥头车右侧盲区事故占比由78%降至55%。强力推行以BIM为核心的协同管理系统,建立春风隧道安全管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养护,试点的边坡、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投入运行。民航中南地区智慧机场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深圳智慧机场建设全国领先。

  智慧创新成果持续转化。引导一批行业领头、技术领先智能网联汽车科技企业发展,组织研究自动驾驶道路设施标准体系和配建指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和应用探索。推动运输企业在南山科技园、福田保税区等区域,开展MaaS一体化出行试点,探索交通出行综合性解决方案。

  五是行业监督管理规范高效。

  政务服务更优化更便捷。全面推进放宽准入门槛、网上申请、容缺受理、证照共享、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办事时限等行政审批改革措施,取消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许可等4项行政许可事项。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对半压减审批时限,实现最多跑一次和办事结果100%电子化,46%实现即来即办。网上全自动审批事项达到41项,业务量超过全局政务服务业务总量的90%,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2019年全局共办理行政许可10万余件、同比增长40%。

  事中事后监管双随机重信用。“双随机、一公开”在道路客货运、维修驾培、港口航运、交通工程建设、路政管理等板块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在泥头车行业推行交通、住建、交警等多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机制,有效解决执法不公、执法扰民等问题。制定共享单车、设施养护等4大领域信用监管文件,签署物流行业、交通工程建设等3大领域联合奖惩备忘录,出台出租车驾驶员诚信管理公约。明确90多项信用奖惩措施,公示信用信息6万余条,将1044人列入从业失信库,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建立。

  综合执法抓重点见实效。紧抓非法经营大巴、非法危运、超限超载、非法网约出租车、道路路政等十大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旅客运输市场专项整治、机场百日整治、深圳北站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保持强有力执法打击力度,破获了我市首宗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入刑案件,共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法案件3.34万宗,有效保障了全市交通市场秩序。

  安全监管强基础严处罚。紧盯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维修行业安全隐患百日整治、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等11项专项行动。整改清除安全隐患3.3万个,组织安全培训3400余次、培训从业人员21.8万余人次。查处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案件906宗、处罚金额1115万元,警醒企业遵章守法效果明显,全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0%和15%。持续推进行业扫黑除恶,组织开展道路客运、水运、泥头车等领域专项治理,行业形势稳定向好。

  六是内部系统运行有序可控。

  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2次,各基层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700余次,107个党组织全部完成集中换届,选优配强各基层党组织班子。扎实开展主题教育,通过观看廉政教育视频、莲花山现场学习等方式,组织处级以上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研讨,组织讲党课37次、领学领读154次,开展调研417次,252个立行立改问题全部第一时间解决。做好交通行业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迎检,检查1248个交通点位,发现的792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举办“五四”辩论赛和读书分享会,为年轻同志提供展示舞台。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加大产业扶持、教育帮扶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帮扶村生活水平和人文环境。

  交通管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利用新一轮机构改革契机,完善道路运输、港口航运、路政管理机构设置,推动执法支队升格为副局级,正式成立路政处、深汕管理局,明确我局统筹静态交通的工作职责。完善市、区两级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优化行业管理、路政管理和综合执法衔接机制,人员编制向基层倾斜,我局作为民生服务部门作用凸显。

  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落实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规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拓展干部晋升空间,共提拔干部559人,其中一级调研员(一级高级主办)8人、处级54人、科级450人、专技岗位47人,起到了较好的正向激励效果。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引进选拔力度,全年新招录包括3名博士在内的各类人才68人,提拔年轻干部10人,干部年龄结构大幅优化。构建全方位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党务培训、交通先锋论坛等各类培训36期,全局1709人次参加,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实效显著。

  行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督办完成省市重点考核工作827项,高质量办理“两代表一委员”议案提案195件,案件满意率100%,获全市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严格落实精简会议公文要求,严格执行公文“十不发”措施,全年发文数量同比减少近一半,精简幅度位居全市前列。政务新媒体持续发力,“深圳交通”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超10万的文章有28篇,获得省十佳最具影响力订阅号等荣誉称号。扎实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公平竞争审查和复议诉讼应对,对3000余份文件合同实施合法性审查。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年度预算支出完成率为97.39%,在全市118个单位中排第18,创历年最好成绩,获评部门决算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全面落实以案促改。制定印发廉政建设工作办法和以案促改实施方案,通过深入剖析发生在身边的腐败案例,深挖问题根源,查找廉政风险,制定整改措施,堵塞监管漏洞。紧盯选人用人、审批监管、工程招投标、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参照市委巡察工作模式,主动开展内部巡检监督,针对交通工程建设、设施养护、许可审批等敏感岗位的领导干部,有计划轮岗交流92人,开展“咬耳扯袖”谈话605次,对25名同志发出函询通知书,廉政监督制约体系进一步巩固。

  二、未来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与2020年工作思路

  近来,我市交通运输发展迎来多项重大利好,各种国家级战略机遇叠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出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发布,这些都是深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特区带来了历史性、开创性的重大发展机遇,深圳交通运输事业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有了新的历史方位。

  未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战略机遇,主动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全力争当“三个先行示范”,着力打造彰显“中国之治”的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助力深圳建设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一是争当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先行示范。坚持开放包容、立足前瞻、适度超前,紧紧扭住海港、空港、高铁深圳对外交通三大支柱,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实施系列开放性重大政策举措,全面构建海、陆、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对外联系通道,共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全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力支撑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联通世界、对接全球。

  二是争当一体化湾区交通互联互通的先行示范。坚持区域交通共建共享,创新区域交通合作模式,立足深圳、联通湾区、辐射全国,织好湾区城际铁路、高快速通道、水上交通三张网,走出一条中心城市引领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新路,全面构建一体化的湾区交通互联互通网络,强化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

  三是争当现代化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先行示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坚持市民出行体验优先,积极探索不依赖小汽车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城市交通服务全方式、全过程、全时空有机协同,推动我市在畅达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方面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为特大型城市现代化交通治理提供深圳样板、深圳经验。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交通强国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伟中书记在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上要求实施重大基础设施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外环高速等一大批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推进道路、轨道、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0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全会“1+10+10”工作安排和市“两会”工作要求,锚定任务,继续前进,加快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不辜负时代和市民的期望。

  三、2020年工作任务

  今年交通运输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要求高,我们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做到“七个聚焦”,落实好各项工作。

  (一)聚焦通达全球,强化双港国际枢纽功能。紧扣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中转贸易港,强化与世界知名城市航空联系,打造深圳对外交流合作两张靓丽名片,开创交通运输高水平开放发展新格局。

  强化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需求,建立港口基础设施常态化维护机制,加快推进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审批,完成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推进解决制约深圳港发展瓶颈问题。加大国际中转业务资助力度,争取实施更加开放的外贸中转运输管理政策,改革港口外贸中转货物的海关监管方式,试点实施“中国前海”籍船舶开放登记制度,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深港引航员资质互认、信息互通,探索设立深港港航业合作试验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超级港口群。

  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加快机场卫星厅、三跑道建设,推动观澜导航台迁建和樟坑径直升机机场建设,加快推进T4航站楼、第二机场前期工作。建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协调机制,争取更多航权和时刻资源,持续拓展国际航线,力争新开国际客运通航城市5个以上。进一步完善国际中转流程服务,力争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政策落地。加快实施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改革试点,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列入我市综合授权改革事项,推动深港跨境直升机航线常态化运营,以“互联网+”思维探索低空商务“飞的”运输模式。

  (二)聚焦区域一体,强化湾区交通互联互通。着眼湾区交通高效衔接,突出城际轨道、高快速通道串联湾区的主体作用,加快对外战略通道规划建设,支撑深圳充分发挥核心引擎功能。

  高质量谋划交通规划布局。出台深圳市交通白皮书(2020版),高水平编制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推进近距离内陆港体系规划建设、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快速路空间复合利用、自由流收费体系等交通强国试点工作,深化新时代深圳综合交通战略政策体系。

  加快高铁城际通道规划建设。深茂铁路深江段、深汕高铁、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机场至前海段开工,赣深客专塘厦至深圳北段加快建设。完成深南铁路、深肇铁路、深河铁路、广深第二高铁预可研,完成西丽枢纽、机场东枢纽概念设计和主体建筑方案征集,开展光明城枢纽方案国际咨询工作。

  加快高速公路通道规划建设。建成外环高速一期工程,推进深中通道建设,加快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等项目前期,完成深莞惠路网衔接规划,深化广深高速改扩建、伶仃洋通道前期规划方案研究。

  (三)聚焦网络完善,强化城市交通运行能力。坚持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相互平衡,坚持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并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畅通城市内部循环,提升交通运行品质,打造慢行友好、公交友好的可持续城市交通。

  完善城市道路网。建成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等7个项目,开工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皇岗路、龙大高速快速化改造、观澜大水坑综合车场等8个项目。大力推进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春风隧道、坪盐通道、桂庙路快速化改造等35个项目建设。加快南光、盐坝高速市政化和侨城东路北延、沙河东路北延、坪西路快速化改造等重大项目前期,完成福龙路改造、沙坪大道等项目交通设计。

  完善轨道交通网。全面推进轨道三期、四期工程建设,开通三期2号线东延、3号线南延、4号线北延、6号线、8号线一期、10号线等7条线路,加快形成11条线路、411公里的轨道运营网络。推进轨道四期调整规划报批,力争四期调整线路开工建设,启动五期线路前期研究。

  完善公交服务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公交行业“差异化”补贴新机制,构建按需响应、更加细分、更加灵活公交服务网络。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5条以上,改善10个以上片区公交微循环,标准化改造公交站台100座以上,重点保障大企业、保障性住房小区及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公交服务。探索推动巡游车网约化改革,试点推出多元化巡游出租车服务,投放无障碍纯电动出租车100辆,建立更为灵活巡游车运价调节机制,保障机场等重点区域及跨市长途出租车服务需求。以旅客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道路客运车辆小型化,制定城区内微型客运站点设置规范,鼓励发展机场、高铁、院校等特色客运专线。

  完善慢行和静态交通网。打造全国停车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探索公园、医院、商办楼宇停车位夜间开放共享,推动建设全市停车“一张图”,加快建成福田下沙等首批3个立体钢结构公交车库,推进87个公共停车场建设,推动80个老旧小区停车设施立体化改造,增加停车位3万个以上。推进原特区外光明、坪山、大鹏实施路边停车管理,力争实现路边停车全市全覆盖。加快轨道三期接驳设施建设,完成轨道四期接驳设施规划,出台自行车交通发展和慢行骨干网建设规划,打造一体化连续性慢行交通网。试点建设地下自行车停车库,推动建设风雨连廊30公里,新改建自行车道300公里以上。建设共享单车智能监管平台,优化停放区设置,划定线上电子围栏,强化对热点停放地区监管。

  持续提升交通设施品质。坚持开展“行走深圳”,落实路长制,全面实施独立巡查,高标准打造红荔路等21个精品示范工程,提升二次过街岛、渠化岛等安全水平,全面推进道路无障碍设施、人行道等整治。出台更严格的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办法,依托道路挖掘计划管理系统,加强施工统筹协调和科学管理,严控严管道路反复开挖,强化文明施工,尽快还路于民。滚动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制定综合交通服务提升实施方案,完成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及试点实施方案研究,完成20个重点片区、100个拥堵点交通改善,打通断头路15条。

  (四)聚焦精准高端,强化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主体作用,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

  大力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及贴息资助政策,重点扶持服务于生产制造、冷链等实体经济的企业。推动供应链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供应链服务行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大城市绿色配送发展力度,研究扩大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运营资助范围。推进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化,推广共享托盘、共享运力、共同配送等模式创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纯电动泥头车使用、通行等鼓励政策,推动纯电动重型货车在全球率先实现商业化与规模化运营。

  大力夯实产业基础保障。完善物流枢纽、物流转运中心、配送站三级网络,构建公共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深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发挥平湖南全国集装箱中心站核心服务功能,加快打造集多式联运、供应链产业集群、智慧物流云平台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枢纽。依托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支持推进南方海吉星水产品国际物流园、泛亚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等绿色物流项目。

  大力促进现代供应链发展。支持供应链服务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协同整合,完善自身供应链体系,形成一批整合能力强、协同效率高的供应链平台。推进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流程优化、金融风险管控、征信等场景中落地。

  (五)聚焦应用创新,强化智慧交通管理服务。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应用为牵引,汇聚交通全方位海量数据,整合一体化出行链条,推动交通资源高效配置,引领全行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面向行业管理。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雪亮工程、信用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海陆空铁多方式联网联控水平。推广运用视频监控、BIM+GIS等平台功能,提升工地管理智慧化水平。升级改造道路养护系统,实现道路设施二维码全覆盖,以典型高危边坡和大跨度桥梁为试点,推进边坡、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建设。推动危运车辆、泥头车全部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和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装置,实现对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的自动识别、自动监控、实时警报。优化升级现场执法移动智能装备,打造交通综合智能执法平台,强化情报收集、指挥调度、非现场执法功能。

  面向公众出行。制定交通运输信息对外开放共享规范标准,提升交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构建区域交通一体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深入开展MaaS一体化出行试点,强化各运输方式间智能协同调度。加快建设城市级智慧停车联网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停车位管理使用效率,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研究出台我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实施意见,推动建设前海等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加快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深度应用,建设深圳交通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共享单车等方面开展应用试点。

  (六)聚焦共管共治,强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优化政府治理,完善市场治理,增强社会治理,形成“三位一体”相互协调的整体性交通治理框架,提升我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交通法治建设立体系。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提升交通运输发展“软环境”,加快推进出租小汽车管理条例(修改)、城市轨道交通条例、共享单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共汽车运营服务管理办法(修改)等重点立法项目,为新兴业态规范管理提供法律支撑,为公共交通安全畅达提供法律保障。健全法律审查服务工作制度,刚性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防范重大法律风险。持续推进深挖整治,着力推动常治长效,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

  “放管服”改革再深入。探索政务服务事项零材料申办模式,全面推广网上申请、信息共享、同城通办、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改革措施,实现40%以上事项“无感智办”、100项行政审批事项全自动审批。争取再取消一批行业准入许可事项,着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告知承诺制审批,推动管理重心从事前准入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行业监督管理树信用。先行在道路客运、道路货运、出租车、维修驾培等领域,探索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广“红黑名单”制度、失信惩戒规则以及信用修复机制,以行业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评级为基础,在监管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在行政许可、招标采购、资金补贴、资源分配等领域实施差别化待遇,提高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自律性。

  交通综合执法出重拳。坚持源头治理,保持对“两客一危”传统行业高压整治态势,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和排查出来的重点线路、重点车辆、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集中清理整治。坚持综合施策,加强共享汽车、网约出租车、顺风车等新业态交通执法工作研究,采取执法约谈、行政处罚、媒体曝光等手段进行严格监管。坚持联合联动,推进路政许可、道路管养、行政执法紧密衔接,严厉查处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非法占道、开挖等违法行为。

  行业安全生产严管理。在“两客一危一货”、港口危险货物作业、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加大安全生产处罚力度,剑指安全意识淡薄、挂靠经营、管理松散、隐患频发、违法率高、多次被投诉等问题,处罚一批违规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吊销一批从业资格证、移送一批违法人员到司法机关、关停一批违规严重威胁安全企业,通过严管重罚,形成强大震慑力,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七)聚焦党建引领,强化干部队伍作风素质。树立干事创业鲜明导向,把选好人、用对人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手段,为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廉政过硬的干部提供机会、搭建舞台,形成精兵强将各尽其职、各展所长的生动局面。

  狠抓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机关党建,培育更多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树立交通文化品牌,建设全局党群活动中心,举办第二届职工趣味运动会,做好全国文明城市总测评迎检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圆满收官。

  狠抓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微改革,提升基层单位工作效能。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鼓励干部担当作为,深入干部队伍调研,拓展干部晋升空间,选拔一批优秀干部。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增强队伍活力。大力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开展“后备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交通干部队伍。

  狠抓廉政建设。坚持以深化改革推动源头反腐、以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以严肃纲纪促进政风转变,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修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深入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防。推进巡检工作全覆盖,全面运用反馈、谈话、警示、诫勉等形式,清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编制“红脸出汗”内部警示录,以发生在身边真实的案例警醒党员干部,提升廉政教育针对性。

 

        


附件下载

分享到: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