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违停锐减,停车场占用率平均提高22%
深圳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管理扩容“满月”,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1日发布首月运行情况报告。实施收费管理后,深圳部分重点片区违停锐减九成,福田区工作日高峰期平均车速环比提高15.6%,市民对收费管理认可度逐渐提高。
道交中心称,下一步将完善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系统信息化功能,利用“宜停车”手机APP及时更新停车信息,为市民提供出行引导、停车诱导等更多信息服务;加强对微信、支付宝后续功能的开发及射频技术的示范应用,利用智能化手段开通新的充值、缴费方式;以及继续完善标志标线标牌建设,为市民提供清晰的停车指引;拓展路边临时停车消费发票打印点,方便市民。
一个月罚4.4万人,注册人数近乎翻倍
2015年1月1日,路边停车服务系统经过前期安全测评和联调联试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正式开始运行。智能手机用户可通过下载“宜停车”APP或手机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进行注册、缴费,非智能手机用户也可通过拨打96001短号进行注册、缴费。
据统计,本月用户注册199468人次,用户人数一个月内相较2014年增长了93.8%。累计用户注册412096人次。
道交中心透露,1月份,该中心每天安排约300名现场巡管执法人员,对设有路边临时停车泊位的路段实施管理。本月执法44333宗。其中,泊位内执法24853宗,泊位外执法19480宗。自试点实施以来累计执法131096宗。其中,泊位内执法75114宗,泊位外执法55982宗。本月现场执法人员共上岗8431人次。
重点片区高峰期违停减九成
按照此前的政策预期,深圳路边临时停车泊位主要针对短时停车需求,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交通需求、规范停车秩序、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道交中心透露,1月份,原特区内全日及非高峰停车泊位工作日白天泊位占用率约在26.30%左右,夜晚泊位占用率约在62.13%左右;节假日白天泊位占用率约在34.92%左右,夜晚泊位占用率约在63.65%左右。车主停车时长基本在1小时以内。
整体上,随着市民对路边停车收费管理认知的加深,路边违停情况逐步好转,重点片区高峰时段降幅约在90%左右。
与此同时,通过收费管理,促使大量路边停放车辆转入周边停车场,工作日白天路外停车场占用率显著提高,重点片区平均提高约22%。城市整体停车资源得到了更充分均衡的利用。
车速提升市民对收费管理认可度提高
得益于路面停车减少,原特区内道路通行空间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证,整体交通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根据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监测的数据,2015年1月与2014年12月份工作日高峰时段相比,罗湖区平均车速环比增长7.9%,福田环比增长15.6%,南山环比增长10.0%,盐田环比增长5.4%。其中,晚高峰时段,百花片区等居住片区的车速从15.1km/h提高至18.0km/h,环比增长约19.2%;华强北片区等商业区的车速从13.6km/h提高至15.7km/h,环比增长约15.5%。早高峰时段,实验小学和荔园小学周边的百花二路的车速从17.7km/h提高至22.2km/h,环比增长约25.4%;儿童医院周边的福中一路的车速从17.6km/h提高至18.9km/h,环比增长约9.1%。
由于居住、商业微循环片区以及学校、医院周边道路车速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管理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的支持和欢迎。目前已有部分单位和市民主动联系市交通运输委,要求在其单位和住宅小区周边路段施划路边临时停车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