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在四个试点片区的基础上,深圳市原特区内罗湖、福田、南山及盐田4个区新增的约1.2万个路边停车泊位正式启动收费管理,一周以来效果明显。
一、收费管理有序开展,服务系统平稳运行
路边停车服务系统经过前期安全测评和联调联试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运行。智能手机用户可通过下载“宜停车”APP、或手机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进行缴费,非智能手机用户也可通过拨打96001短号进行缴费。截止到1月7日,累计注册308313人次,其中通过手机APP注册219206人次,96001电话注册17599人次,官网注册17325人次,空中充值注册1648人次,微信注册40749人次,支付宝注册11786人次;泊位平均占有率34.34%;呼叫中心接受市民咨询651宗。
市交委道交中心每天安排约300名现场巡管执法人员,对设有路边临时停车泊位的路段实施管理。1月1日至7日,现场执法人员累计上岗3150人次,现场接受咨询43050宗,违停拍照取证9004宗。
二、违停现象显著减少,交通需求调节初见成效
路边临时停车泊位服务对象主要针对短时停车而非通勤的长时停车,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交通需求、规范停车秩序、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一)路内停车秩序明显改善。通过近期多渠道的持续宣传和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市民对于路边停车收费管理工作的接受程度不断加深,路边违章停车行为明显减少。随着执法力度逐步加强,以及市民对路边停车收费管理认知的加深,路边违停情况逐步好转。
(二)交通运行情况明显改善。通过路边停车泊位路段的执法管理、收费后的经济杠杆调节以及1月1日后违章停车成本提高等综合措施,路边违章停车行为得到了明显的规范,道路通行空间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证,交通运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根据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监测的数据:2015年1月4日至7日高峰时段中心城区交通指数1.5,平均速度33.7km/h,与12月份工作日高峰时段相比上升9.5%。其中罗湖区停车收费片区平均速度25.5km/h,与12月份工作日高峰时段相比上升10.8%;福田区停车收费片区平均速度32.5km/h,与12月份工作日高峰时段相比上升15.6%;南山区停车收费片区平均速度33.6km/h,与12月份工作日高峰时段相比上升10.0%;盐田区停车收费片区平均速度34.8km/h,与12月份工作日高峰时段相比上升5.4%。
(三)停车资源得到均衡利用。深圳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管理扩容后,路边停车泊位平均占用率持续降低,停车时间基本在1个小时以内,泊位周转率明显提高。通过收费管理,促使大量路边停放车辆转入周边停车场,在释放道路公共资源,缓解拥堵的同时,也提高了路外停车场资源利用率,整体停车资源得到了更充分均衡的利用。
三、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目的和意义
我市路边临时停车实施收费管理的目的是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交通需求、规范停车秩序、合理利用路边停车资源、调控小汽车使用,进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一是通过道路公共资源有偿使用,体现使用者付费的公平性原则;二是通过累进式计费机制,提高白天长时间占道停车成本,提升泊位周转率,解决路边短时停车难的问题;三是通过停车专业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道路停车监管力度,规范停车秩序,减少对动态交通的干扰;四是通过价格杠杆机制,促进出行结构调整,引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五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路边停车位,一定程度上环节停车供需矛盾。
四、针对市民反馈的意见建议,市交委道交中心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完善
(一)关于收费泊位被占用的问题。如果有单位或者个人私占路边收费停车泊位,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和《深圳市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三十三条规定,可予以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
(二)泊位边线、编码模糊不清问题。道交中心将根据现场巡管人员每日巡查结果,结合市民投诉与意见,及时对泊位边线、编码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破坏感应器避交停车费问题。本次路边停车收费后台系统可以对所有现场前端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感应器一旦遭到破坏,后台系统将实时指派现场巡管人员进行查实。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路边停车位设施的,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和《深圳市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第十四、三十二条规定,道交中心将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以二万元罚款,对个人处以一万元罚款。
(四)部分市民不习惯手机缴费问题。为方便市民缴费,深圳将推出类似粤通卡的射频技术用于路边停车,车辆安装该卡后,在路边停车无须任何操作即可自动完成扣费。目前项目已进入试验评估阶段,有部分工作车辆已经安装进行测试,争取在年内正式推出。
(五)路边临时停车泊位占用率问题。目前泊位占用率为34.34%,停车泊位占用率略低,主要原因:一是根据“短时停车低于路外、长时停车高于路外”的计费原则,大部分路边长时停放车辆已经转移至停车场停放;二是受到限行、违停严管和路边停车收费等综合措施影响,部分车主已经放弃小汽车出行,而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三是路边停车泊位从免费到收费,市民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四是由于本周内采取敬告式执法,有小部分车主存在侥幸心理,在泊位外违停。
市交通运输委道交中心将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对泊位的收费标准、停泊区间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泊位进行优化调整。
(六)新增泊位的执法问题。目前道交中心在新增泊位路段采取柔性执法,对泊位内违法车辆,采取发警告通知书同时记录车辆信息的管理方式,目的是通过一段适应期让市民熟悉停车缴费操作,2015年1月12日(下周一)将正式开展执法,届时道交中心将加派执法人员,加强执法力度,请市民尽快熟悉操作,自觉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