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5日表示,深圳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管理扩容后,路边泊位占用率持续降低,七成以上路边停车泊位为空闲状态。道交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大量路边停放车辆将转入周边停车场,在提高停车场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将有助释放道路公共资源,缓解拥堵。
道交中心统计,截至1月5日17:34,深圳路边临时停车注册用户累计已达到280343个,其中当天注册人数达到11361人次。当天全市路边临时停车泊位占用3140个,占用比例为27.96%,较前一个工作日继续走低。全天该中心累计派出现场执法巡管人员475人,泊位内违停警告取证987宗,泊位外违停警告取证490宗。
路边泊位由“一位难求”变成大量空置,车都去哪儿了?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欧可继表示,深圳路边停车收费管理启动后,市民在路边进行1小时之内的短时停车,工作日白天收费5-15元,与停车场收费标准基本持平,甚至略低,但长时间停放收费较高,一天最高可达265元,远高于同区域停车场收费标准,从制度设计层面,对市民长时间占用道路停车产生了抑制。
相关详细评估报告将在收费管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认为大量原先在路边免费停放的车辆,都陆续转入了附近的停车场。“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泊位路段附近停车场现在基本都已经满负荷,部分停车场原先只有50%的饱和率,现在也接近饱和了。”此外,他指出,一些中心区写字楼停车位本就紧张,或者停车场收费高昂,部分市民在经过对比权衡后,已经选择了放弃开车上下班。
欧可继表示,这种数日之间路边泊位占用率锐减的情况,本就在交通部门的预料之中。深圳重启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的初衷,就是关注动态、静态交通的平衡,从交通需求管控角度来提高车辆使用成本,引导小汽车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短时停车需求向路外停车场转移,以释放道路公共资源。实际上,此前竹子林、福田南中心区、南山中心区、田贝等四个试点片区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
试点片区运行评估报告将在近期向社会公布。但根据道交中心主任车小平此前透露的信息,上述四个试点片区自去年7月8日首批试点收费,结果显示,试点区域长时间停车需求均大量转移至路外停车场,停车场车位使用率普遍提高,尤其是工作日白天占用率提高明显。经过评估分析,四个片区,商业停车场工作日白天平均占有率提高16.9%,住宅类工作日白天平均占有率提高27.5%,办公类停车场工作日白天平均占有率提高21.4%。相应的,试点区域内短时停车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工作日,福田中心区南片区、南山中心区、罗湖田贝片区以及竹子林片区临时停车车位周转率分别上升30.8%、33.2%、80.8%、80.2%。
此外,道交中心5日还表示,为方便市民缴费,深圳将推出类似粤通卡的射频技术用于路边停车,车主车辆安装该卡后,在路边停车无须任何操作即可自动完成扣费。欧可继透露,目前项目已进入试验评估阶段,“有部分工作车辆已装了这种卡,进行测试,快的话,年内就可以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