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 访谈回顾

24式“组合拳”打通全市交通命脉

来源:发布时间:2013-05-08 23:26字号:【 视力保护色:      

 

——市交通运输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交通拥堵 

  机动车年均增长16%,道路车辆密度居全国之首,上下班堵车渐成常态……今天的深圳,交通拥堵已成为越来越紧迫的话题。去年底,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在《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框架下,研究制定了《深圳治理交通拥堵24策(2012-2020年)》(以下简称24策),系统全面地提出4大类24条措施。

  目前,治堵24策正在顺利推进。这套24式组合拳招招命中关键部位,力求打通全市交通命脉,确保我市交通畅顺和可持续发展。

  治理交通拥堵刻不容缓 

  近年来,深圳交通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亟须平衡交通供需。市交通部门预计,到2015年,全市客、货运周转量将达到2010年的1.5倍和1.4倍,交通需求将进一步向主要走廊和中心城区集聚。

  同时,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25万辆,近五年年平均增长16%,道路车辆密度已达360辆/公里,道路车辆密度超过国内其他城市。

  道路交通拥堵形势依然严峻,轨道二期带来的利好基本抵消。轨道二期2011年开通后,全市晚高峰道路运行状况有所好转,但2012年全市晚高峰平均车速再次降低。2015年前无新增轨道通车,如果不采取综合治堵措施,2015年全市高峰期间道路拥堵里程比例将由现状22%增加到30%,交通运行状况将不容乐观。

  在此严峻形势下,市交委于去年发布了《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并研究制定《深圳治理交通拥堵24策(2012-2020年)》,成为统筹推进我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

  举措 

  公交优先 挖掘潜力 增加设施 调控需求 

  市交委研究制定的24策,以“远近结合、软硬兼施、科学规划、综合整治”为原则,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做法,提出了包括“优先发展公交、挖掘设施潜力、增加设施供应、调控交通需求”等4大类24条措施。

  24条措施宛如24式组合拳,去年以来,交通部门以公交扩容提速、打通断头路、片区交通治理完善、智能交通、发布交通运行指数等为突破口,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组合拳一:公交提速工程

  制定了《公交专用道五年规划方案》,完成全市快速公交系统布局规划;

  2012年,全市新增公交专用道100公里,总长度突破700公里;

  地铁全网运营运力增加至185列,高峰期各线发车间隔普遍缩短至2.5-6分钟。

  组合拳二:多元网络工程

  统筹布设“快、干、支”三层次公交线路,促进公交轨道接驳。新增、调整、取消公交线路165条,解决了167处公交诉求区域出行问题;

  研究制定了轨道三期7、9、11号线建设配套公交疏解方案;

  2012年,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高于市政府重点工作中提出的87%的工作目标;

  全市公交网络日均客流量达1007.39万人次,深圳成为内地第4个、全球第11个公交日均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的城市。

  组合拳三:枢纽支撑工程

  2012年全市共建成新一代公交候车亭855座,总数达到1509座,基本实现原特区内正式站全覆盖;

  创新原特区外公交候车亭建设模式,采取“BOT+新区补贴”模式新建正式站316座;

  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等交通枢纽已投入运营。

  组合拳四:绿色公交工程

  2012年全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000辆、纯电动出租车500辆,目前已在公交行业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850辆;

  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管理最规范的示范城市。

  组合拳五:示范引领工程

  市交委与南山区政府、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公交都市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

  启动蛇口片区、坪山新区“公交都市”示范区规划建设前期研究工作;

  投放全市首条新能源公交线路(西丽湖总站至蛇口赤湾总站的226路,全长28.5公里)。

  组合拳六:公交改革工程

  制定深化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

  推进了深圳市公交财政补贴机制改进方案;

  推进了《城市高端商务巴士运营模式研究及线路规划》研究工作;

  推进了大型公交场站接收工作。

  组合拳七:清除“断头路”

  制订实施《清除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

  2012年全市共打通高新中五道、梅龙大道(共和段)、深圳如意路-东莞龙凤大道连接线等32条断头路。

  组合拳八:整治拥堵片区

  牵头编制片区交通改善实施方案,推进梅林关、布吉关、南头关等原二线关口交通改造工作;

  完成坂田、龙岗中心城等72个片区交通改善工程立项申报工作,近期将抓紧实施。

  组合拳九:改造拥堵节点

  完成香蜜湖路-侨香路节点改造工程;

  加快推进鹤洲立交改造工程、观光路平安立交改造工程,以及香蜜湖-红荔路、北环-皇岗路等立交节点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

  组合拳十:严格交通执法

  全年共开展“雷霆五号”等全市统一大行动97次,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章案件24346宗;

  查扣“黑车”5907辆,端掉假冒出租车窝点10个,查处违规经营汽修店193家次,处罚14家违法交通建设单位,打掉了操控横岗假冒出租车等6个欺行霸市团伙。市交警部门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重点违法集中整治212次,共计查处各类重点违法314万宗。

  组合拳十一:实施交通诱导

  发布道路交通运行指数,推出“交通在手”手机客户端,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门户网站“易行网”;

  在深南路和福龙路试点建设了6块新一代信息发布屏;

  建设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停车诱导系统。目前全市交通诱导系统共接入70套干线交通诱导屏和50套停车诱导发布牌。

  组合拳十二:建立整治机制

  已建立交通运输委-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交通局-街道办交通管理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交通运输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公安交警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共同研究解决交通问题;

  深入开展交通基层管理单元工作,按每个街道设立一个交通服务站的原则,建立了58个交通服务站,设立了道路综合巡查案件处置中心,各交通服务站共巡查道路38万公里,处置各类案件4.9万件。

  组合拳十三:持续轨道建设

  地铁7、9、11号线全面开工建设,6、8号线正在开展工程前期研究,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加快推进;

  广深港客运专线南段、厦深铁路深圳段、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港深西部快速轨道等项目规划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初步计划厦深铁路2013年底前开通,11号线于2016年建成,6、7、9号线于2017年建成,8号线于2018年建成。

  组合拳十四:完善干线路网

  加快建设“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重点推进南坪二期、南坪三期、沙河西路快速路改造等骨干路网建设;

  深中通道确定海上工程方案,深圳侧连接线前期工作提前启动;

  博深高速已实现主线通车,广深沿江高速、清平高速二期、梅观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深华快速路等快速通道预计2013年底前建成通车。

  组合拳十五:打通二线通道

  新彩通道已进入隧道施工阶段;

  坂银通道完成项目立项审批,方案设计正在编制中;

  坪盐通道完成详细规划编制,正抓紧开展前期工作;

  推动罗湖区与布吉地区衔接道路(布罗通道,禾坑路-翠竹路)等二线通道的规划建设。

  组合拳十六:加密次支道路

  推动东门路、锣鼓岭路等次支道路建设工作;

  编制龙华等新区交通微循环3年提升改造行动计划,通过提高次支道路的路网密度,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增加道路微循环能力。

  组合拳十七:延伸慢行网络

  编制完成《深圳市重点片区(含轨道站点周边)自行车配套设施及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方案》,推进公共自行车发展模式及配套政策研究工作;

  完成东长路、新安一路等18条道路共101公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为“轨道交通+自行车”出行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组合拳十八:增加停车设施

  2012年全市新增经营性停车场297家,总数达到3538家,登记停车位约80万个。其中,社会公共类停车场1008家,停车位约22.79万个;住宅类停车场2200家,停车位约49.75万个;临时停车场330家,停车位约7.46万个;

  开放梅林关民乐P+R停车场。

  组合拳十九:提高停车收费

  开展新一轮停车发展政策及实施方案研究工作,深化完善停车收费调整实施方案;

  研究单位根据2012年9月6日和2013年2月5日对外公布研究方案后公众反馈的情况,正在抓紧完善。

  组合拳二十:推动绿色出行

  根据《“爱我深圳、停用少用、绿色出行”行动实施方案》,倡导“自愿+义务”停用少用、绿色出行。通过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媒体、宣传咨询点、微博、车贴,以及“世界无车日”和自行车骑行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

  完成福田枢纽、侨城北等155个充电站充电桩建设。

  组合拳二十一:强化出行管理

  加强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部分重点区域道路的交通管制。圆满完成五一、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以及物博会、高交会等20项大型展会的公共交通保障工作;

  积极倡导有条件的单位采取弹性工作制、错时上下班等措施。

  组合拳二十二:严格交通排放

  推广应用交通运输部示范项目14个,顺利完成港口、拖车、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等市政府环境保护、治污保洁项目45个,配合人居环境委等部门开展黄标车限行工作。

  组合拳二十三:实施交评制度

  落实我市新颁布的道路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完成了《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试行)》的制定工作,同步草拟了《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送审稿)》;

  对南油大厦、大冲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以及蛇口车辆段保障房项目、华强北中航地产项目、华侨城大厦项目等新建工程试行开展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

  组合拳二十四:大力推动“TOD”

  陆续推进地铁三期7、9、11号线沿线可进行上盖开发利用的土地作价出资工作;

  结合轨道工程建设,在前海湾、蛇口西、横岗、龙华等车辆段以及深大站、深圳北枢纽进行了上盖物业开发,引导轨道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

  实施 

  年内:新增优化90条公交 打通33条断头路 

  眼下我市轨道三期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势必给很多片区带来不便。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市交委近期实施了多项举措,力求缓解片区拥堵。

  加强轨道三期建设公交疏解 

  去年以来,市交委加强轨道三期建设公交疏解工作,今年将继续新增、优化公交线路90条以上,并在评估现有公交专用道网络基础上,优化、新增10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

  同时,今年市交委还将完成快速公交试验线交通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启动相关前期工作。

  继续推广新一代公交候车亭,试点建设公交电子站牌,对100个公交站台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加快完善原特区外公交停靠设施,升级改造公交停靠站300座,建设500座简易公交停靠点。组织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辆以上。发布公交服务指数。制订坪山新区、蛇口片区公交都市示范区建设方案,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建设全市出租车统一电召平台,投放100台无障碍出租车。

  改善片区交通 

  在道路设施建设上,今年我市将打通民清路、海月路南段等33条断头路。加强交通拥堵点排查整治,完成坂田、龙岗中心城等72个片区交通改善工程,优化二线关关口交通环境、优化调整区域交通组织,实施客货分离,减少疏港交通、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规范道路管养标准,提升智能化管养水平,确保路面、人行道、人行天桥、标志、标线、标牌和护栏等道路交通设施完好安全。重新修补梅华路、中康路、仙湖路、秀南街等道路路面,对地铁1号线(宝安段)沿线路面、沙井西环路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此外,今年还将动工建设南坪三期、坂银通道、丹梓西路等11个项目。推进坪盐通道前期工作,加快彩田路北延段、南坪快速二期、深华快速路等21个项目。鹤洲立交、平安观光立交、沙井西环路、西部疏港路、国道107宝安段兴围黄田掉头匝道桥工程等13个项目建成通车。

  提高公共服务 引导交通需求 

  今年,我市出台新一轮停车价格调整方案,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及收费结构,开展福田中心区、竹子林片区、南山中心区等片区停车管理试点工作,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同时,出台实施《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促进城市开发建设与交通配套相协调。

  为优化道路交通运行指数,市交委还将推广交通信息服务手机应用,完善“交通在手”、“易行网”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手机出租车电召、长途汽车购票、交通拥堵信息等公共服务。

 

        


附件:

分享到: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