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正迎来战略机遇期,深圳市加快部署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全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
《若干措施》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大方面提出二十条措施。本《实施细则》执行以市交通运输局为主要责任单位的资助项目4个,为明确相应资助项目的资助对象、条件及标准等,确保政策公开透明、执行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明确《实施细则》起草背景、适用范围、资金使用和管理模式等。
分别针对4个资助项目,在《若干措施》基础上,细化每个项目的资助对象、条件及标准。
明确资助项目申报、受理、审核和资金发放工作流程;明确飞行数据复核主体及《若干措施》执行首年资助条件、标准及上限折算方法;明确资助资金来源、年度额度上限;明确不予资助的情形。
明确市交通运输局、申报主体、第三方机构在绩效与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
明确《实施细则》的适用性及有效期。

开展载人eVTOL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研发制造经营活动的企业。
企业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eVTOL航空器、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并在深圳市经营。
(1)载人eVTOL航空器一次性奖励1500万元。
(2)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一次性奖励500万元。
(3)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4)每家企业每年获得奖励合计不超过3000万元,同一型号仅奖励一次。
开展低空物流配送经营活动的企业。
(1)低空物流配送活动(空域或航线)获得行业主管部门批复;
(2)航线起点或终点至少一个在深圳市内;
(3)新开航线:新开航线开航之日起前2年内企业无相同航线运营,或开航之日起前2年内虽有相同航线,但该航线已停航6个月(含)以上;
(4)飞行架次计算标准:起降点均在深圳市的,一起一落计为一个架次;起降点仅有一个在深圳市的,一起一落计为半个架次。
(1)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
每条新开航线年度(自然年,下同)飞行架次达到5000架次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一条航线仅奖励一次。
首年企业年度总飞行架次达到2万架次奖励40万元,之后每增加2万架次奖励40万元;次年开始,同比上一年度总飞行架次增量部分按相同标准给予奖励。
该企业同时申请上述两项奖励且符合新开航线奖励的,企业年度总飞行架次核算须扣除当年申请新开航线奖励所要求的最低飞行架次。
(2)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
每条新开航线年度飞行架次达到1000架次以上的,一次性奖励35万元,一条航线仅奖励一次。
首年企业年度总飞行架次达到2万架次奖励80万元,之后每增加2万架次奖励80万元;次年开始,同比上一年度总飞行架次增量部分按相同标准给予奖励。
该企业同时申请上述两项奖励且符合新开航线奖励的,企业年度总飞行架次核算须扣除当年申请新开航线奖励所要求的最低飞行架次。
(3)每家企业每年获得的新开航线奖励与总飞行架次奖励之和不超过2000万元。
开展通航短途运输经营活动的企业。
(1)通航短途运输航线获得行业主管部门批复;
(2)航线起点或终点至少一个在深圳市内;
(3)在线上[如企业官方票务网站、票务APP、票务小程序、第三方OTA(Online Travel Agency,线上旅游代理)平台等]或线下(如售票处等)面向公众公开售票;
(4)境内航线:批复航线距离不低于25公里,航线常态化运营(航线起终点固定并提供定期载客运输飞行服务,下同);
(5)深港跨境航线:航线起降点在深圳与香港口岸,航线常态化运营;
(6)飞行架次计算标准:起降点均在深圳市内的,一起一落计为一个架次;起降点仅有一个在深圳市内的,一起一落计为半个架次。
(1)境内航线:
每条航线年度执行不少于100架次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一条航线仅奖励一次。
首年企业年度总飞行架次达到100架次奖励30万元,之后每增加100架次奖励30万元;次年开始,同比上一年度总飞行架次增量部分按相同标准给予奖励。
该企业同时申请上述两项奖励且符合航线奖励的,企业年度总飞行架次核算须扣除当年申请航线奖励所要求的最低飞行架次。
每家企业每年获得的航线奖励与总飞行架次奖励之和不超过600万元。
(2)深港跨境航线:
每条航线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一条航线仅奖励一次。
每年企业年度总飞行架次达到100架次奖励50万元,之后每增加100架次奖励50万元。
每家企业每年获得的航线奖励与总飞行架次奖励之和不超过600万元。
在我市建设低空经济领域创新型研究机构的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获国家民航主管部门认定授牌的民航重点实验室落地深圳,但是对落地深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深圳市现有其他政策执行。
民航重点实验室按专业审计机构专项审计确认实际发生总投资的30%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联合体成立的由其中一个单位进行奖励申报,每个民航重点实验室仅接受一次奖励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