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灶镇东里农贸综合体即将建成营运,将惠及当地数万群众及集体经济。
驻河溪镇帮扶工作队举行乡村巡回文艺晚会,为群众送文化、送政策、送欢乐。
2023年11月21日,新华社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在第7版头条位置大篇幅报道了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见闻,文章的开头就提到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东里农贸综合体、特色果品交易中心以及狮尾岭水厂等项目,称之为深圳对口帮扶工作的生动实践。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农办主任陈壁金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表示:“深圳对口帮扶以来,金灶镇先后建设狮尾岭水厂、果品交易中心、东里农贸综合体等一大批项目,我工作近40年,这种投资力度前所未有,带动干部热情普遍高涨,推动乡村振兴真真切切走上了快车道。”
用心用情用力,实施驻镇帮镇扶村资金项目106个
2021年7月,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开展深圳对口帮扶汕头市潮阳区乡村振兴工作,驻潮阳区帮扶工作组亦随之成立,其中,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和深圳巴士集团、深圳市住房建设局和深圳市地铁集团、深圳市文广旅体局和深圳市燃气集团,分别组团成立工作队驻镇帮扶潮阳区金灶镇、西胪镇、河溪镇。
两年多来,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汕头市潮阳区委、区政府及各驻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指挥和通力协作下,加之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等各个后方派出单位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驻潮阳区帮扶工作组及所属3个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工作机制,注重示范带动,截至目前实施驻镇帮镇扶村资金项目106个,总投资近2亿元;争取深圳专项资金7800多万元,实施项目18个;深圳组团帮扶单位出资近900万元,实施项目9个;实现了未发生一例返贫、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的目标。相关帮扶工作得到上级单位的肯定,也受到帮扶地区干部群众的称赞,金灶桥陈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西胪镇泉塘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河溪镇湖东村获评指挥部“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一等奖,金灶镇东里农贸综合体成为对口帮扶标杆项目。
谋定工作主线,共建榕江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
驻潮阳区帮扶工作组自进驻以来,就结合对口帮扶镇的特点,与潮阳区政府共同谋划,把“共建榕江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潮阳作出深圳贡献”确定为帮扶工作主线。同时,指导所属3个工作队编制“镇域乡村振兴规划”和“五年帮镇扶村规划”,谋划实施金灶镇“潮韵水乡、十里画廊”、西胪镇“一轴两片”、河溪镇“一路一带一特色”镇级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准高效地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工作组及所属3个工作队深入开展调研,先后向上级提交了调研报告、专项规划、可行性研究9份,为科学决策提供扎实依据;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会同区政府制定实施深圳专项资金项目“双签”支付规定,确保专项资金合法合规使用;建立“规划、立项、实施”一体化推进机制,推动帮扶工作科学有效实施;指导工作队建立“资产现状、社会权利、发展能力”三维监测模型,形成帮扶“手账”,使工作效能大幅提高;工作组牵头谋划的金灶镇乡村振兴示范带确定重点项目14个,其中3个项目申请到2022年深圳专项资金2896万元资金支持,5个项目申请到政府专项债资金支持,目前均进展顺利。
打造产业平台,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潮阳区金灶镇东里村,一座大型农贸综合体从昔日的香蕉园里拔地而起,填补了当地同类型综合体的空白,将惠及周边4万群众,带来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农民增收。
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驻潮阳区帮扶工作组指导工作队按照“搭建平台、提标升级、进阶换挡”的要求,多措并举,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金灶镇特色果品交易中心、东里农贸综合体的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完工后,将为农业产业链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协助37个特色农产品入驻深圳“圳帮扶”销售平台,协调“圳帮扶”汕头馆首个产品供应站在西胪镇挂牌;组织金灶江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红火龙果申报成为汕头市第一批“圳品”;通过深圳海吉星等平台销售潮阳丝苗米、姜薯、油甘等产品74.7万余元,多口径打通销售渠道。工作组还深入调研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存在的困难,指导工作队建立了一套提升集体经济的方案,谋划小微产业项目30余个,助力集体经济薄弱村进阶换挡。
办好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位于潮阳区的省道234线是沿途5个镇街近60万人的主要出行通道,人流车流密集混杂,安全隐患突出。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题,驻潮阳区帮扶工作组争取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出资50万元编制234省道河溪至金灶段交通安全提升方案,西胪工作队投入600万元驻镇帮扶资金完善交通设施,为民众筑起出行安全的“防护墙”,受到各界交口称赞。
帮扶期间,深圳市燃气集团出资150万元,建设河溪镇潮关路湖东段人行道、路灯等设施;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出资308万元,提升金灶镇徐寮村“红军洞”红色遗址、拓宽改造花园路主干道;深圳市地铁集团出资35万元,改造西胪镇农业技术服务指导中心。金灶工作队还申请深圳专项资金352万元改造金灶镇狮尾岭水厂,解决了3.5万居民生活用水紧张问题并增加集体年收入40多万元;申请深圳专项资金600多万元改造完成河溪镇党群服务中心,为10万居民提供深圳标准的公共服务;争取深圳万科集团捐助资金2600多万元,在金灶镇、西胪镇建设两所公立幼儿园,新增学位780个;争取1109万元深圳专项资金,升级改造潮阳区人民医院,金灶镇、西胪镇、河溪镇卫生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这一系列的民生实事,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文化铸魂,依托民俗特色打造文化帮扶品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近日,被群众亲切称为“村晚”的乡村巡回文艺晚会,先后在河溪镇党群服务中心、南田村、湖东村等地开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溪工作队还组建了一支“乡村振兴乐队”,开展乡村晚会、书香助振兴读书会、科普课堂等特色活动。
驻潮阳区帮扶工作组依托潮阳本地民俗特色,开展“深汕协作,一路潮阳”系列文化活动,助力打造潮阳特色文化帮扶品牌,指导工作队开展潮阳英歌巡演、广场舞文艺汇演、乡村音乐晚会、潮乐进深圳、非遗文化进校园、夜摊集市等活动20余场,指导河溪工作队创作原创歌曲《河溪》《一路潮阳》,与民同乐开展巡演推进移风易俗,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 当好先锋模范
扎根乡村振兴天地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需要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队伍。为此,工作组指导驻镇工作队第一时间成立党支部,严格按照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三个统一”要求管理驻镇队伍,每周组织集体学习,统一形象进村入户,努力建设一支“干乡村农业、学乡村振兴、懂乡村振兴”的专业队伍,工作队员的作风和能力得到普遍认可,许多当地群众称:“帮扶队员是我们的贴心人”。
同时,工作组注重抓党建促业务,每月组织驻镇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召开党建专题会议,组、队、村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为基层治理出谋划策;组织党员干部等“三农”业务骨干430人次,参加深圳“头雁领飞”“耕耘者振兴计划”等培训,不断提升驻地干部队伍素质;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解决40多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党员包片联户、党员积分制管理”等乡村治理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湖东村党总支书记柳贞顺说,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驻以来,为村民解难题,为全村谋发展,在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村“两委”的威信越来越高,工作越做越顺,效果也越来越好。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驻潮阳区帮扶工作组表示,接下来将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和组团帮扶单位的领导下,进一步提升帮扶工作质效,建设和运营一起抓,发展和治理双促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