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宝安大道海城人行天桥。
公交候车亭智能化建设。
F513优点巴士。
交通品质的提升直接关乎每位市民的出行体验感和幸福感。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的通知》要求,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量化民生实事指标,积极推进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公交站台改造、非机动车道新建改建、增加路边停车位供给等民生实事,确保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推进、高质量实施,为市民打造更加便捷、舒适、绿色的出行环境。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45条、改造公交站141座
M191线路被网友称为深圳最美公交线路,线路横穿深圳东西端,是唯一完整行走深南大道全程的公交线,途经大梅沙海滨浴场、东部华侨城、仙湖植物园、深圳市委、平安金融大厦、世界之窗、白石洲、万象天地、科技园、宝安客运中心等多个城市地标、知名景点和热门商圈。今年暑期旅游观光出行需求攀升,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有关企业,通过缩短发车间隔、精简停靠站点等方式,提升旅客乘车体验,获得一致好评。“沿着深南大道观赏鹏城之美,是一种别样的公交City walk体验。”一来深游客表示。
构筑“快慢结合”的骨干线路,打造主干道品质服务线路是今年深圳优化调整公交服务的亮点之一。今年,市交通运输局在深南大道、龙岗大道和107国道分别选取3条骨干品质线路,打造高频品质快线,同时与接驳线路实施免费换乘组合,进一步提升了市民乘车体验。
注重轨道公交融合服务和扩大公交微循环覆盖区域也是公交线路调整的亮点。深圳开展公交进社区、园区、校区、景区的“进四区”行动,通过小型化公交车辆、设置“招呼站”等方式打通地铁与社区、园区、学区、景区的微循环,有效解决了平湖、坑梓等大型社区,坂田星河、京东智谷等大型园区,龙城高级中学等校区,梧桐山等景区末端出行问题。
截至目前,2023年度深圳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45条,其中主要用中小巴的接驳线路增加44条,优化轨道接驳线路85条。数据显示,今年公交地铁“两网”融合进一步提升,公交轨道换乘率同比提高了15%,轨道一次接驳公交覆盖率提高至93%。
公交线路优化的同时,站台也在“旧貌换新颜”。截至目前,已完成标准化改造公交中途站141座,打造更高品质、更具魅力、更有温度的公交中途站,大大改善市民候车环境。
新建改建非机动车道432.24公里
骑行在罗湖区书城路的非机动车道上,新铺装的地面平整开阔、清晰可见的蓝色车道标示线、新增设的护栏隔离给人满满的安全感。在宝安西乡街道片区送外卖的小哥发现,经常骑行的宝安大道海城人行天桥大不一样了:天桥台阶和桥面换成带有防滑颗粒的材料了,坡段可以上下双向推行了,标识指引更完善了,“雨天路滑、人车混行、抢道的烦恼没有了”。
这些变化是深圳新建改建非机动车道工作成果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深圳坚持逐年滚动推进,全市道路非机动车道覆盖率大幅提升。2017年至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每年统筹各区政府新、改建非机动车道300-500公里,累计完成新、改建非机动车道2767.23公里,全市非机动车道总里程达3718.23公里,道路(除高快速路主线及部分城中村道路外)非机动车道设置率由2017年的7%提升至目前的36%,逐步补齐深圳非机动车道不足的短板。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每年末会梳理非机动车道通行需求和骑行断点,按照“远近结合、轻重缓急”的原则,结合各区实际情况,制定下一年非机动车道建设计划。根据计划,今年深圳要完成“新建改建非机动车道400公里”任务。
截至2023年12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统筹各区(新区)完成建设非机动车道共计432.24公里,提前完成2023年民生实事任务,助力构建安全无虞、连续成网、便捷接驳、环境友好的非机动车交通网络。
新增2702个路边停车泊位
今年4月下旬,深圳首例桥下空间宜停车泊位——丹平快速桥下空间宜停车泊位完成建设。该项目利用城市桥梁桥下空间资源,规划设置130个停车位,成为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拓展停车泊位新场景的示范项目。
为停车难问题,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每年以年度评估的方式,对全市宜停车泊位的规划设置以及运行情况进行评估。2023年提出“新增‘宜停车’路边停车位2500个”任务。
增加停车位供给的同时,科学规划也要跟得上。为此,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加大停车需求调研,整体梳理分析全市范围内的泊位分布和运行情况,紧密联系市区两级人大政协、交警部门、辖区街道等单位,采取现场调研、座谈交流、建议收集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区停车设施供需矛盾的痛点以及实际泊位建设需求。同时利用专业技术力量,及时进行道路的实地调查,分析运用路边停车年度评估和以往研究成果,分3批次有序编制路边停车泊位规划方案,做到科学布局泊位,保障停车服务品质。
针对深圳市交通路况多变,建设任务繁多,跨部门交叉实施频繁的情形,该局加强同各辖区交通管理部门沟通,提前排查占道开挖路段,在泊位建设过程中保持与其他项目实施部门的联系,科学研判各交叉施工对停车泊位的整体影响,采取“路段取消,同区递补”“暂缓建设,持续跟进”等原则,因地制宜调整受影响路段的建设时序,合理布置项目进度计划,全力推进泊位建设。同时,依托深圳市交通综治工程快速响应管理制度,利用快速响应机制“短平快”的特性,积极联合市发改部门,全力争取政府投资计划,确保可持续进行路边停车泊位的建设投入,切实缓解全市停车难问题。
截至12月,全市已完成新增路边停车泊位2702个(其中:福田区68个、南山区162个、盐田区41个、宝安区1240个、龙岗区702个、龙华区160个、光明区329个),提前完成2023年民生实事任务。
问需于民,办民所需。接下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将广征民意、群策群力,用心用情用力把市民出行的大事小事办好,打造高品质出行环境,让市民出行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