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距离”的工匠精神
6月12日,深圳港引航员安全引领装载着重1.1万吨石油导管架的无动力驳船“海洋石油228”在赤湾胜宝旺码头进行了一次高难度的船舶移泊操纵——“旋转90°左舷靠泊”,本次的操纵难点主要在于导管架分别伸出驳船左右舷20米,给拖轮带缆顶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导管架“恩平15-1”宽99米,高66米,呈下大上小的梯形结构,重量约1.1万吨。无动力驳船“海洋石油228”长192米,宽52米,吃水6米,对于拖带任务来说,这两个可以说都是“大家伙”。
引航员沈建云接到引航任务时,计划上备注着:无动力驳船“海洋石油228”目前尾靠泊,船头抛锚,左右舷分别带缆至码头,需要左转90°重新靠泊,引航申请备注栏填着导管架左右舷分别伸出驳船2米。沈建云当时琢磨着,一般导管架不会伸出驳船,导管架伸出驳船2米对拖轮操纵有影响,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出于职业习惯和谨慎考虑,接到引航计划后,沈建云仔细研究“海洋石油228”的作业图后,终于发现了问题。该图纸标示的长度单位是毫米,导管架左右舷应该是分别伸出驳船20米才对。这样拖轮必须钻到导管架下面才能工作,由于高度受限拖轮驾驶台和天线可能会触碰到导管架无法带缆顶推。而且,拖轮钻到导管架下面工作,犹如头顶大山,这势必会给拖轮操纵人员造成较大心理压力。
分站领导得知上述情况后,立即组织力量认真核实导管架伸出驳船具体尺寸、测量从船头到驾驶台的距离,另外派拖轮到现场目测“海洋石油228”的实际情况。拖轮回报由于驳船缆绳影响,拖轮无法近距离观测,目测导管架伸出驳船长度过长无法带缆。
该导管架价值1亿美元,建造工期长,在港口每多延误一天就意味着企业要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助力国家能源开发建设,全力支持港航企业生产,深圳港引航团队充分发挥工匠精神,仔细研究“海洋石油228”的作业图,发现导管架是下大上小的梯形,图纸标注伸出20米位置是导管架的尾部,它安装在驳船的中前部,安装在驳船尾部的导管架顶部伸出驳船的距离应该小于20米。经现场测量,导管架顶部伸出驳船约11米。随后引航团队对赤湾拖轮公司的所有拖轮进行了相关测量,如船头到驾驶台以及船头到二层平台的距离、天线高度等;认真计算导管架在驳船的装载高度。经过精密计算和仔细核查各种数据,驳船右舷距离码头45米,拖轮船长37米,拖轮刚刚好可以掉头保持与驳船垂直带缆。经引航团队综合评估,估算成功操纵的可行性较高。
此外,为确保作业安全,分站领导专门与协作的拖轮公司沟通了操作意图和作业风险点,请其调派技术精湛,有信心接下此任务的船长来参与此次引航任务。此举确保了执行此次引航任务的都是行业精锐,给引航安全生产又添了一道保险。
6月12日09:00,引航团队到达现场,引航员王京奎在船头负责观测驳船的船位移动情况,引航员沈建云在陆地负责观测驳船右舷的水域,给拖轮提供帮助,引航员梁伟勇在驳船上指挥拖轮带缆。首先“赤港拖9”在左舷船头带缆用于控制驳船船位,然后开始解下风的右舷的头缆和船中缆,“赤港拖8”陈船长艺高人胆大,在引航员的紧密配合下,10米,8米,5米,1米,0.5米逐渐缓慢地靠泊到驳船指定的缆桩位,“赤港拖8”驾驶台距离导管架水平距离只有1米,船尾距离基地码头约6米,拖轮船长必须操纵“赤港拖8”时刻与驳船保持垂直,一旦倾斜驾驶台则随时可能触碰导管架。
由于驳船外舷还有施工架子对拖轮操纵有影响,经过几次尝试“赤港拖1”在驳船前中部带“八字缆”负责驳船的前后运动,“赤港拖11”在右舷船头带缆。一切准备妥当后,引航员先解掉左舷的头缆和中间缆绳,再解掉船尾的缆绳。然后开始有条不紊绞锚,掉头,靠泊。经过3个小时胆大心细的操作,引航团队终于顺利完成了无动力驳船“海洋石油228”旋转90°左舷靠泊作业。一池水只能浮起小船,大海上却能航行巨轮。正是引航团队事先的精心测算和万全准备以及引航员、拖轮和码头工人的完美配合,这次船舶操纵才得以顺利实现。
这是特殊情况下,万全准备后,一次成功的高难度船舶操纵,其中闪耀着的引航团队的匠人精神以及为港航企业排忧解难的初心,彰显的是引航团队精湛的技术与勇攀高峰的不屈精神。不过,基于目前的作业条件,这类船舶操纵成为生产常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做好下阶段无动力驳船“海洋石油228”拖带导管架“恩平15-1”出港的引航准备工作,引航站正提前部署,安排拖轮到驳船周边不同地方测距,争取为拖轮找到最佳带缆位置,制订周全的作业方案,为出港拖带作业全力做好安全技术保障工作。(深圳港引航站 沈建云、张思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