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过程中的拖带
(深圳港引航站 陶杰锋 李宏)
摘要:引航员经常会面临拖带,从关于拖带的避碰规则条文、拖带的四种形式、各种拖带的操纵注意事项,对引航过程中的拖带加以说明,最后举例说明了组合拖带的组成及多变,对引航过程的拖带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引航水域 吊拖 旁拖 顶推 组合拖带
1、引言
引航,是指在一定的水域内(港口或内河),专门性的从业人员(即引航员)登上船舶,为船舶指引航向,把船舶安全地引进、带出港口,或在港内移泊。事实上,因为普遍来说引航员的靠离泊操纵水平远较船长高,并且为了跟港口各方沟通方便,除非特殊情况,几乎所有的引航都是由引航员独立操纵,船舶驾驶团队协助。现在的引航工作,随着船舶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越来越精细,引航员面临的引航任务越来越复杂。在引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对专业无动力驳船、因故障失去动力船舶、海上平台等等。这类船舶的进出港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港区拖带。本文所论述的引航过程中的拖带既不同于在宽阔海域的海上拖航,又不同于港作拖轮在港区的协助靠离泊作业,应该说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特殊作业。它需要操作者既有一定的拖带知识,又要熟知港口水纹气象,更要有靠离泊作业的扎实功底,绝大多数港口都把这类作业安排给经验丰富的引航员操作。
2、正文
海上拖带一般有吊拖、旁拖、顶推、组合拖带四种形式,旁拖和顶推仅适用于风浪较小的封闭水域,大洋拖带普遍采用吊拖和组合拖带。
港区由于可航水域受限,浅水阻力较大,交通密集,需要频繁转向,水流条件复杂,风、流对拖带船组的影响多变等等原因,我们往往既要获得较大的拖力,又需要拖带船组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因此港区较为普遍采用的拖带形式为组合拖带。同时,往往还要从成本考虑,节省拖轮,这又对拖带船组的安全性带来很大考验。因此,对引航员来说,熟悉港区拖带作业非常重要。
2.1、《1972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关于拖带的法律条文:
《规则》第三条 一般定义 第7款.“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一词,第6项,从事拖带作业的船舶,而该项拖带作业使该拖船及其拖带物驶离其航向的能力严重受到限制者。
《规则》第七条 碰撞危险 第4款. 在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时,考虑的因素中应包括下列各点:第2小项 即使有明显的方位变化,有时也可能存在这种危险,特别是在驶近一艘很大的船或拖带船组时,或是在近距离驶近他船时。
《规则》第二十一条 定义 第4款.“拖带灯”是指具有与本条 3 款所述“尾灯”相同特性的黄灯。
《规则》第二十二条 号灯的能见距离(略),对不同长度拖带船的号灯能见距离做了清晰的规定。
《规则》第二十七条 失去控制或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第3款.从事一项使拖船和被拖物体双方在驶离其航向的能力上受到严重限制的拖带作业的机动船,除显示第二十四条 1 款规定的号灯或号型外,还应显示本条 2 款(1)和(2)项规定的号灯或号型。
《规则》第三十五条 能见度不良时使用的声号第3款. 从事拖带或顶推他船的船舶,应以每次不超过 2 分钟的间隔连续鸣放三声,即一长声继以二短声,以取代本条 1 或 2 款规定的声号。第5款.一艘被拖船或者多艘被拖船的最后一艘,如配有船员,应以每次不超过 2 分钟的间隔连续鸣放四声,即一长声继以三短声。当可行时,这种声号应在拖船鸣放声号之后立即鸣放。
综上所述,避碰规则赋予拖带船的特殊权利和责任如下:
1)、大型拖带船往往和操限船连在一起
2)、特殊的号灯/号型意味着要求其他船舶给予充分注意
3)、从良好船艺和海员通常做法,要求拖带船组本身特别注意自身的操纵限制,同时要求过往船舶给予方便。
2.2、吊拖
吊拖是引航水域拖带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同时也是组合拖带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吊拖能提供较大的拖力及较好的操纵性。拖带船组由拖轮、拖带属具以及被拖船构成。通常是由马力最大的主拖轮出缆绳,从大船的船头巴拿马孔上缆绳,然后上缆桩系牢;或者使用龙须缆从大船船头左右两舷导缆孔上大船船头,上桩系牢。通常来说港区拖带时间较短,带缆形式往往需要根据前面或者后续的工程需要来决定,一般不对拖带船组的带缆形式做太多的改变。对于引航员来说,我们仅仅需要考虑不同的系缆形式对操纵性的影响。被拖船通过龙须缆或八字缆系带,拖带船组的操作性好于单头缆通过被拖船船头巴拿马孔进入的系带形式(如图1)。港区单独使用吊拖往往仅限于小型船舶。
对待引航过程中的吊拖船组,引航员需要控制的节点包括起拖、航行、解拖三个环节。
起拖的关键,为了防止拖缆受顿力,造成拖具损坏。首先将拖缆放到合适长度,缓慢加车,待拖缆即将受力时减车,再加车,如此循环两至三次,待拖缆完全受力后才能缓慢加车。拖缆长度根据港区实际情况,一般拖缆长度100~200米;拖缆越短,偏荡越小,操作性越好;但阻力越大,拖缆受顿力的可能性越大。
航行过程中加速和减速要逐步进行,拖船加速太快,拖缆容易遭受顿力造成断缆;减速太快可能造成驳船追尾,或者驳船大幅度偏荡,也可能造成断缆;转向也要逐步进行,一般每次转向不要超过10°,防止造成横拖和倒拖,或者引起拖缆过度弯折损伤拖缆,或者造成拖缆受顿力造成断缆。在港区拖带过程中拖带船组的转心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涉及到船舶能否准确进入航道,及能否安全避让。没有偏荡情形下拖带船组的转心位于拖带长度的中前1/3附近;偏荡严重的情况下,转心很难判断,拖轮往往要提前转向;大型拖带,船速较慢时,转心后移,拖船要稍微推迟转向。同时,拖带船舶往往受风流影响较大,转向时应充分考虑风流影响。
航行过程中,单纯的吊拖船组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偏荡。偏荡将导致拖缆负荷不均匀,短时间拖力过大,损坏拖缆甚至断拖;还有可能导致拖船产生横拖和倒拖,危及拖船安全;峡水道航行时偏荡可能对附近船舶或助航设施造成安全威胁;不太严重的偏荡也会严重降低船速。
防止或减小偏荡的措施包括:被拖船船尾带拖轮吊尾是进出港时最常用的办法;改善拖带系固方法,尽量使用龙须缆,在港区短距离拖带可以使用大船左右两舷船首出尼龙缆的方法带“八”字缆;缩短拖缆;调整被拖船至尾倾状态;被拖船操舵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船速较高时效果明显);被拖船使用侧推协助(船速低于5节时有效)等等都可以有效的降低偏荡。
解拖虽然一般不需要引航员操作,但到达解拖点前降速需要引航员充分考虑。单纯的吊拖,解拖过程需要逐步降速。拖带船组往往顶风流接近解拖场所,如果被拖船船尾有港拖吊尾,降速过程允许较快,否则要提早进行。
2.3、旁拖
旁拖能提供较好的操纵性,适用风浪较小的港区水域,尤其没有涌浪的侵入,尽量无高速船通过的水域。单独的旁拖在引航水域往往仅限于150米以下的小型船舶,尤其适用于专业驳船,带缆时拖船船尾往往突出驳船船尾(如图2)。这时拖船和被拖船作为一个整体。旁拖船组加、减速过程中同样要注意逐步进行,不要太猛,防止断缆。因为舵力不足,转向需要提前小角度逐步进行,防止造成缆绳过度受力发生断缆或者转向不足造成危险。
2.4、顶推
顶推如图(3)所示,能够使被拖船获得较高的船速,适用于风浪较小的港区、河流水域,对操纵性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且被拖船不能遮挡拖船视线。顶推有一种带缆形式是拖轮带多条缆绳,将拖轮和被拖船组成一个牢固的组合体,这种组合体的操纵跟单船操纵差别不大,仅需注意减速及转向逐步进行即可,这里不做过多讨论。一般引航水域常见的顶推,通常是拖轮船头到大船船尾带一根拖缆,以备需要大船停船时拖轮可以倒车将大船拖停。这时拖船的操纵要充分注意,被拖船转向要求拖船操反舵,并能及时提前回舵,对拖轮船员操纵水平要求较高。
2.5、组合拖带
在引航水域最常见的拖带方式还是组合拖带。所谓的组合拖带就是吊拖、旁拖、顶推三种方式的任意组合。本人经历过的组合拖带形式就有吊拖—吊拖组合、吊拖—旁拖组合、吊拖—顶推组合、旁拖—顶推组合等,其中吊拖—吊拖组合又有串拖和并拖两种。组合拖带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得较大的拖力,或者为了获得良好的操纵性,具体的组合要求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来抉择,其中港区最常见的是吊拖和旁拖的组合,一般是主拖轮在前面吊拖,旁拖拖轮在被拖船舷侧带缆协助转向,如果需要还可以提供拖力,如果担心偏荡严重,船尾再吊拖一个拖轮。通常来说,偏荡严重的船,船尾吊拖一个拖轮是最好的抑制偏荡的手段。
为了充分说明组合拖带的组成及变化,下面举两个本人经历的典型拖带案例加以说明:
(一)某集装箱轮长347米,吃水14.1米,离泊盐田港YT13。采取尾离向左掉头的方式,第一次倒车后主机出现故障。经过权衡,和船长协商后决定用拖轮拖带离开港区到锚地抛锚修理。离泊时采用一个4000HP拖轮带右船头,一个6000HP拖轮带右船尾;因为拖带距离不长,决定不改变带缆方式拖带出港。掉头以后拖轮缆绳不变,右船头的拖轮朝前拖,右船尾的拖轮松长缆绳到正船尾顶推。大船使用侧推及舵控制航向,拖轮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拖带和顶推方向。(如图4)最大拖带速度达到了5节
(二)拖带三叉戟钻井平台“海洋石油×××”从深圳友联船厂经龙鼓西航道出口。该平台吃水5.20米,水下形状异常,阻力大,为了获得较大的拖力及良好的操纵性,原来商定的拖带方案如图(5)。正常拖航后静水拖带速度2.8节,无偏荡。本人看到即使后面的两艘港拖D和E,都不带力的情况下,平台的追随性依然很好。更改拖轮配置,计划将港拖D和港拖E从平台船尾顶推,因为平台尾有消防管不能施压只好作罢。于是令该两拖轮分别到右船尾和左船尾带拖,然后朝前拖带(旁拖)。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船时,D和E立即松缆朝后拖带。后来又因为平台右侧舷侧也布置有消防管,不适合旁拖,于是港拖D维持原状,港拖E在左舷旁拖。(如图6)更改后拖带速度达到3.3节,平台追随性依然良好。
3、结论
引航员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拖带,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船舶的操纵特性,了解拖带注意事项,结合当地的水纹、气象、航道、交通流等等特殊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遇事不慌,保证拖航安全。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仅初略的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拖带形式及引航过程中拖带要注意的事项。事实上,拖带是非常灵活多变的,广大引航员在充分了解被拖船的操纵特性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就拖带组合形式大胆创新,达到安全、节能、快速的目的。
作者简介:陶杰锋(1973-),男,船长,一级引航员,有多年从事海上拖航的经验,从事船舶操纵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 TJF197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