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深圳港引航网站!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圳港引航站 > 专业技术交流

引领装载木材驳船靠离西部港区的一点体会

信息来源: 深圳港引航站 日期:2007-09-29 00:00 字号:[ ] 视力保护色:123455

引领装载木材驳船靠离西部港区的一点体会

二级引航员 陈惠忠

本文所指驳船,是指由动力拖轮(下称拖头)和驳船组成的一种。其装载货物为原木。西部港区所见的这种驳船,大多来自马来西亚、印尼原木产区等国家。

本人在多次引领此类船舶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经验。现将自己初浅的体会略述如下:

1.掌握驳船特点

(1) 动力拖轮马力较小;

(2) 驳船方形平底,平面甲板,无舱口,柱式或半围合式围舷,甲板设备仅系缆桩及缆绳,无系缆动力。

(3) 驳船长100左右,宽20多米,空船吃水1左右,重载吃水5左右。

以某船为例,船舶资料如下:

拖头 MAJUMAYAⅠ”轮

船长 L 23.99m

船宽 B 8.16m

总吨GT 217

净吨NT 66

吃水D- f 2.8m D- a 3.0m

功率2x818ps 转速each1500rpm 航速10knts

驳船 MAJUMAYA

船长L 87.77m

船宽B 23.16m

总吨GT 2933

总吨NT 877

吃水D f- 4.2m D a- 4.8m

满载驳船,通常载重3000多立方米,整个组合总长度在150左右,航行速度67节。

其操纵性:惯性大,改向困难,加减速、停船较难;吃水大,干舷小,货物高度较高,靠泊时形成盲区,使操纵难度加大,拖轮协助作业也受到一定限制。

2.掌握西部港区水域水文特性

西部港区水域,通航密度大,环境复杂,水文条件特殊,对航行操纵要求较高,应充分了解该区特点,以利安全驾驶。该区处于珠江口东侧,主要受潮流控制。该区潮流运动有如下特点:

(1) 潮流为不正规半日混合潮流,并具有一般河口的往复流特征,涨潮流向320deg; 355deg;,落潮流向130deg;165deg;,转流发生在高(低)潮后的1mdash;2小时,流速大小与潮差成比例。湾口流向较为复杂,对航行影响较大。

(2) 一般规律,落潮流速均大于涨潮流速,半潮位时流速最大。流速垂直分布规律与河段基本相同,即表层大于中层,中层大于底层,表层以落潮历时为长,底层以涨潮流历时为长。

(3) 从妈湾至蛇口三突堤的码头,由于码头的不断扩建,岸线明显变化,起了导流堤的作用,使流速加快,在洪水期的流速最大可达56节。

3.靠泊操纵

掌握了该区水域的特点,对航行操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一般情形下,拖驳船抵本港区以顶流进港靠泊为最好,一方面有利于航行操纵,另一方面可免去因顺流进入港需调头靠泊的麻烦。因此,拖驳船应根据潮汐表以及本港区潮流特点,在高、低潮前抵达引航锚地,待引航员登轮后进港。

(1)靠泊蛇口港区码头

蛇口港区的蛇口航道进出港航向037deg;/217deg;,与潮流方向交角较大,受潮流影响最大,因此进港时间掌握在高低潮前后最合适,可最大限度减少水流对航行操纵的影响。进港前应充分了解港区进出港船舶动态,加强联系,协调避让。

抵警戒区时,调整好船位,控制好速度,抢上流加车进入航道。船位进入第三突堤后,及时减速,谨慎操船进港。

根据靠泊泊位决定辅助拖轮带缆位置,也可提早于警戒区带妥,方便操纵之需。以靠蛇口7#泊位为例,从航道进入港池需左转向,此时转向时机、转向角度以及驳船速度的控制尤显重要。吸取了某船长自引,由于对退水情况估计不足,又未带上拖轮协助,结果转向效果极不理想,驳船船位过于接近蛇口4#泊位,使局面处于十分被动的教训,坚持以入泊前带上拖轮,既可协助转向,又可帮助减速,以及控制船位,且方便拖头解去拖缆,并于驳船重新带上系缆,与辅助拖轮一起将驳船安全靠妥。

(2)靠泊赤湾港区码头

赤湾港区的赤湾航道进出港航向355deg;/175deg;,受潮流影响也较明显,应保证船舶上线进港,以策安全。驳船过赤湾2#浮后(即刚进入港池),及时减速、停船,解掉主拖缆,另带系船缆,调整船位进入靠泊操作。进赤湾港区,在高潮后或低潮前为好,以减少受流影响。 以某航次进港为例:

船抵港时,遇涨潮,潮差30厘米/小时,船以355deg;航向进港,由于受流明显,驳船漂移严重,为修正航迹向,拖头船首向达040deg;,拖缆与驳船首尾向形成较大交角,十分不利。若拖轮在进入警戒区前带上拖缆,可及时辅助修正,而实际是驳船过蛇口2#浮后,才令拖轮带缆,略显迟慢;到带妥时,拖轮、驳船一起受流严重偏离航线,几乎擦K2#浮而过。此时,拖头继续向蛇口友联船厂码头方向行进,同时令拖轮拖尾,协助减速并与拖头一起修正航迹向,至赤湾1#浮时,上线进港。可见,流的影响的确不可忽视。

(3)靠泊妈湾港区码头

西部引航锚地至妈湾泊位距离约5海里。在西部各港区中,航程最长,航行时间需要1小时以上。进港航向取340deg;左右。落流进港靠M1M2M4泊位时,基本上属于顺向靠泊,操纵上比较方便。靠M3泊位,则相对困难。

某航次,落流靠泊M3mdash;1泊位,考虑到港池(150见方)及拖头拖缆长度,拟在港池外解去拖头,由二艘拖轮协助进入港池。与拖轮沟通后,拖轮表示较难操作,仍由拖头拖进港池,拖轮先在港池外带妥拖缆。操纵时,当拖头抵近M3mdash;2泊位时,驳船船身仅一半过M3mdash;1外端;此时,一方面,要及时为驳船减速;一方面,要控制驳船漂移,而拖头又必须及时解去,加上其他诸多因素,拖轮操作起来有相当难度。因引航员必须提早于港池外由拖头转移至驳船上。当次,配备了两名引航员,一人在驳船上、一人在拖头上,协调指挥操纵。由于落流不急,拖轮条件较好,仍较顺利地完成靠泊计划。

4.注意事项

(1) 航道航行:由于船舶交通繁忙,首先要求按进港航道航向,保持中、低速航行,切忌高速;认真了望,及时与其他进出港船舶联系,协调避让,确保航行安全。

(2) 带辅助拖轮:带拖轮的目的主要在于制动、作舵、控制驳船船位、调整驳船靠泊角度以及其他辅助操作等。带拖轮宜早不宜晚,一般带于靠泊舷相反一侧后部。由于满载驳船干舷极低,辅助拖轮往往无处着力,通常要利用驳船舷边立柱或木材本身作为着力点,拖轮操纵比较困难。因此,要求拖缆不宜过长,以方便操作。

(3) 靠泊操作:

1)抵泊前控制好船速,调整好入泊角度。

顺岸码头可由拖头将驳船拖至泊位,以1节左右速度入泊,便于控制速度;顶流时,驳船可略过泊位旗后停住,与码头保持一倍船宽以上。此时,拖头超过泊位已近一倍距离,拖头里舷通常有系泊船存在,应确保有足够横距,在驳船到位后,迅速解去拖缆重新带缆,小心靠泊。

拐角码头由于泊位条件限制,驳船不可能由拖头拖至泊位,只有尽可能接近;控制好船位后,拖头迅速解缆、带缆。通常横头泊位及相邻泊位有大船停靠,给靠泊操作增加不少困难,须多加小心。如某航次,驳船船长90,装载木头伸出船尾近10,拟靠赤湾4#泊位,当时,3#5#泊位均有大船停靠作业,泊位长度仅有120,操作上颇为困难,确实需要谨慎操作,以保证安全。

2)码头泊位预留长度,通常以驳船为主,不考虑拖头。操作时,明显感到档位小。有条件时,应要求码头暂时清去泊位前后小船,留足包括拖头在内的泊位长度,以方便操纵,有利安全。但多数情况下,因港口生产需要,而未能满足。这一点,需要克服困难,要引起警戒。

3)引航员一般都在拖头上指挥,驳船抵泊位时趋前退后、横移扎拢速度、距离、角度等等,均需码头指泊员及辅助拖轮各方协助,因此,要求各方保持高频通讯畅通,数据、口令准确清晰,以便采取正确的行动

4)拖头解去主拖缆,重新带缆,操作过程要尽可能快。此时,引航员随拖头一起在运动中,一时很难准确判断驳船态势,而驳船仅靠辅助拖轮拖带,要求拖轮应由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操船,并随时告知引航员有关驳船的情况。

5)拖头重新带妥后,可旁拖也可顶推,与辅助拖轮一起,能够比较协调地控制驳船态势。但由于驳船货物高度较高,形成盲区,拖头上引航员无法准确判断驳船与码头的相对运动状态,因此,要求码头指泊员应随时报告靠拢距离、前后位置等数据,便于引航员及时控制速度、调整位置。拖头、拖轮用车以慢、短时为宜。

6)由于指泊员与引航员专业上的差异,对驳船动态的判断难以一致,常会产生不协调,而造成麻烦。若引航员处于驳船上指挥,则可避免这种情况,但应事先与拖头及拖轮船长协调好操纵方案、操作口令。若此类船舶安排二位引航员,一于拖头一于驳船上,或一在拖头另一人直接在码头上,则上述麻烦可完全避免。

7)由于驳船无系缆动力装备,全靠人力,结果是困难又费时。因此,要求船位尽可能控制准确,减少前移后退,减轻系缆人员劳动强度,缩短作业时间,达到安全、快捷靠泊的目的。

离泊操作,较为方便直接。货已卸完,盲区不复存在,由拖头直接拖离泊位,驶上航道出港。

以上是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请不吝赐教。

  

分享到:
  【打印此页】

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竹子林紫竹七道16号公路主枢纽管理控制中心21楼

电话:(0755)83797166 传真:(0755)83799329 邮箱:szpilot@jtys.sz.gov.cn 邮编:518032

主办: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港务管理局)

备案序号:粤ICP备06038972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20号   网站标识码:4403000047